五蕴

(0)

相关推荐

  • 从“悟”谈起

    成佛无佛本来佛. "悟"是禅门. -- 一念净心 悟,是东方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 一个字,尽显古人智慧.可遗憾的是,今人只知其用,却不明其理. 那今天这篇文章,就从 ...

  • 禅宗不度生与声闻不度生的区别

    我们经常看到禅师一个人清净自在,懒逸无为,不忙忙碌碌度众生.便会心生禅师所行是不是同于声闻阿罗汉人?禅师真的不度众生吗?禅师如何度众生?声闻人又是如何度众生?他们的境界有什么不同? 禅师所行是自证圣智 ...

  • 在生活中学会无语 冷静 让自己身心恬淡 !

    在生活中学会无语 冷静 让自己身心恬淡 !时间!时间向飞一般的流逝 !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 !超快 !似乎让人们有一种奔死的感觉!急吼吼的?却不知道内心在急什么?人们的表现言谈举止也打破了以往的彬彬有礼 ...

  • 显密见道和证悟之智慧

    堪布阿琼在十七岁时由于念诵了一遍<大般若经>,并因而对空性之义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当读到经典里面"以幻对幻起执着"等文句时,感觉一切显现均无实有,皆如梦似幻.那年的前半 ...

  • 一切自心生

    一切自心生,还由自心解.一切障碍纠结都来自于自我观念的束缚,不执即是解脱,不住即是通达. 真正善良的觉醒就是念念利他,做到念念利他才能真正的无我,无我的利他才是真善良. 你能做到一个念头利他,但做不到 ...

  • 你是否为“我”的五蕴而忙碌?

    你是不是为了"我"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而忙碌,被支使得团团转,却从没想过要停下来,好好观察一下,到底是谁在指挥我们? 自己的思想.大脑.心识究竟是什么? 想要房子.想要车子. ...

  • 【五蕴论讲记】80 “掉举”和“散乱”的差别

    还有一个就是掉举跟散乱."掉举","云何掉举?谓随忆念喜乐等事,心不寂静为性",过去的事情,高兴的事情,他心静不下来."应知忆念先所游戏欢笑等事,心不 ...

  •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4)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4)   弟子D:师,心所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所缘的方式显示的心念,或者属于以所缘的方式而显示的心念. 师:没听懂.所缘的特性引起心所的生起,所缘的体性引起心的生起. 弟子D:对,要 ...

  •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2)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2)   弟子A:"行"主要是指心所嘛. 师:不管是心所还是这个心,都是通过意识来分别的,意识和心是一体的两个面.刚才说的,心和意识不是分开的,心和意识是一体的 ...

  •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1)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1)   弟子B: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菩提心熏修仪轨>的. 师:这样的话,<菩提心熏修仪轨>的辅导员在这儿,让她来解释. 弟子B:感恩辅导员,我 ...

  • 佛教五蕴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蕴.蕴者旧译作阴,又作众.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皆云数多积集,显有为法之自性也.有为法之作用,无纯一 ...

  • 每日一禅: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蕴为积集义,指相关事物的积聚组合. 色蕴:指有情的色身部分,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受蕴:指情感部分,如苦.乐.忧.喜.舍等感受:想蕴:指思维部分,如产生 ...

  • 什么是五蕴

    人体一切所有主要有两重,一个是名,一个是色,叫"见有名色".我们的肉体当中分为色蕴和无色蕴,色蕴为一,无色蕴为四--四无色蕴.为什么叫无色呀?就是说看不见摸不着,仅仅是一种感觉,叫 ...

  • 五蕴非我,我在哪?

    问:我教心理学,会让学生从行为.想法.感受来寻找"我".很多心理问题正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些.不能表达或被压抑了.如果五蕴也不是我,怎么解读关于自我的部分? 佛法讲无我,也讲假我,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