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齐和西递村的故事——当应天齐遇上西递村

1986年,应天齐先生在中央美院进修的学业即将结束,赴屯溪采风时遇到了一位黄梅戏校的女孩,陌生的女孩邀请应天齐到西递村去看看。他是这样描述的:“毛毛细雨中,这位女孩打着伞,引领着我,一步步登上了西递古民居的石台阶。当我从现代生活步入西递村时,它呈现的古朴、典雅、沉静之美使我震撼,那斑驳的马头墙、低矮倾斜的木屋以及石雕、漏窗、斗拱、飞檐都处在冷峻肃穆之中。一处处古屋、一处处构件似乎都刻录着过去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从这一天起,我离不开西递了。”

深圳电视台《风云人物——应天齐》

应天齐和西递村的故事

应天齐先生和西递村村民


电视台解说:

  一次偶然的邂逅,他与一个村庄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身在何时何地,他都念念不忘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西递人与应天齐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西递村人为了感谢他对这片土地的贡献,不仅在1995年,建造了“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还授予他西递村荣誉村民的称号

安微黟县中学校长:胡时滨

安微黟县中学校长:胡时滨

   作为不到10万人口的小县,我们的学校已经发展有2300多人,这个里有很大的一批学生爱好美术,我们希望今后能培养出更多的像应天齐这样著名的文化人,来促进我们当地的发展,来提高我们的知名度。

应天齐先生在黟县中学美术班讲课


电视台解说:
   徽州的悠久文化,孕育出艺术家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艺术家的创作成果的推广,又使原本灿烂的传统文化,更加锦上添花,也许是古老而淳朴的文化,把一个现代画家征服了,他用现代人的眼睛,把现代灵魂渗透到这古老的躯体中去,一个古老的村落,因被注入了现代的血液而日趋鲜活,西递村与乡邻的宏村,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中。

应天齐:

那么艺术的目的实现了,也给商业带来了繁荣,有什么不好呢,这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有人也批评我,说破坏了西递村的宁静,破坏了什么什么,我想这也不是我的罪过,我即使不画西递版画,西递村今天也一定是旅游景点,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中国的旅游,通过了中国的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繁荣,他是要发展起来的。

胡晖生(瑞玉庭主人)

胡晖生(瑞玉庭主人):

我觉得应老师和西递关系应该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西递村不是一个那么古老的村庄,那里没有那么多古老的文化,应老师也看不中他;反过来说我们还要向外宣传,让人家知道,在黄山脚下有这么一个96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应老师在宣传者当中,他应该是一个佼佼者,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我们这里的深厚文化,文化内涵这么深厚,宣传以后让人家知道这里真美真好,来的人多了,一批一批的成为了义务的宣传员,那这样的话,对我们的旅游经济发展肯定是带动了,应老师在这里的这个“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确实起了很大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在这么一个古老的村落里面,这么美。这个美的表达,一个是用语言,一个是文字,还有一个是画画还有照相,通过多种渠道。应老师他侧重是用版画的形式。我们很希望,朋友遍天下嘛,大家能到这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推广出去,另外一个我觉得我们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他们不来也是感到遗憾的。

陶平(安徽黟县西递镇书记)

陶平(安徽黟县西递镇书记):

应老师在西递工作了8年,这八年里创作的“西递村版画”系列,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使一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一个小山村,在某种意义上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文化人的认可和再认识,应该说,西递孕育了应老师的“西递村版画”系列,同时应老师所做的“西递村版画”系列,再次的为我们宣传了西递。
     应该说应老师的“西递村系列版画',和西递村它是一个整体,他不可分割的,应老师也融入了西递村,所以西递村村民热情的把应老师聘请为西递村荣誉村民,应老师也非常珍惜这个荣誉,他的一言一行,字里行间,画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他对西递的浓厚感情!

章德辉(安徽黟县副县长)

章德辉(安徽黟县副县长):

他不仅是我们古民居的一个守护者,应该是我们徽州文化的一个诚挚的热爱者,而且还是我们徽州文化的一个传播大使。

应天齐先生在西递村

电视台解说:
   1986年,皖南小村西递,和37岁的版画家应天齐,相逢于时空上的一点,进而扑排成几十幅恍如梦境的画面。一个村庄因为一个人而声名大噪,一个村庄为一个人设立永久性艺术馆,一个人,因一个村庄而把自己转换了一遍,这在艺术家的成名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建馆十周年仪式

1995年建成的“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应天齐先生在“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旧馆(旧馆建在西递村口附近的花厅)

2018年9月“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新馆)开馆现场(新馆建于西递村中心区“敬爱堂”左侧)

2018年9月“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新馆)开馆现场

应天齐先生在“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新馆(新馆建于西递村中心区“敬爱堂”左侧)

应天齐先生在国外的交流

应天齐先生198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修班教室刻制木刻习作

应天齐先生在深圳的工作室

应天齐先生在西递村


(0)

相关推荐

  • 安徽黟县,西递村的民俗

    2016年12月4日摄于安徽黟县西递村. 位于安徽省皖南地区的黟县,是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胜地,陶渊明曾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素有"桃花源里人家&qu ...

  • 黟县:西递像艘船,九十九街巷。民居为舱屋,石坊做船头。

    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有西递古村.村落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西递村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 ...

  • 安徽这个古村有124幢“国保”建筑 入选世界遗产 距黄山仅40公里

    安徽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是黄山市最小的一个县,也是最古老的县城之一.由于四周被群山环抱,交通不便,曾阻碍了古黟县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却也因此造就了其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并成为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笔 ...

  • 安徽这个古村 比宏村早248年 被誉为“摄影天堂”却几乎没有游客

    安徽黟县,是黄山市最古老的县城之一,由于四周被群山环抱,造就了其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并成为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所在地.很多人来黟县旅游,是冲着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和西递, ...

  • 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村

    喜欢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村.西递村古老淳朴,商业味很少. 1. 2. 3. 4. 5. 6. 7.      西递村,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黄 ...

  • 安徽黄山:黟县西递古村

    西递古镇旧称西溪.西川,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西递古镇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奠基于北 ...

  • 当色彩遇上九龙古村,美得如此乡愁

    笔尖浸染落日星辰 热爱沾满一纸河山 当微风中夹杂丝丝热意,当枝头的花骨朵初现芳容,当鸣蝉送来夏天的歌谣,青山四面环绕.古民居错落有致的九龙乡迎来了一批油画艺术家的到来. 他们对九龙乡的美景早有耳闻,情 ...

  • 故事:恶婆婆遇上狐狸精,婆媳之间的较量,没有让儿子为难

    很久以前,书生阮劲升寄居在寺院里读书,单独居住在后院里.后院里很幽静,和尚们的足迹从不来到这里,只有伙房里的杂役偶尔来到这里打扫卫生.阮劲升除了吃饭,基本上足不出户. 这一天,阮劲升正在摇头晃脑地读书 ...

  • 抗癌故事 | 2020,世界遇上了疫情,我却遇上了乳腺癌

    "你得的是乳腺癌,而且--可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听到医生的话,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双脚找不到立足点,一屁股瘫在诊疗室的椅子上. 回家的路上,车水马龙与我无关,我感觉自己只是迷迷糊 ...

  • 【每日一村】黄山脚下的徽州魅力: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原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而在西递建村形成村落.随着胡家一脉经商成功后,逐渐将西递建设 ...

  • 安平县西两洼乡向屯村的故事多

    文/马向男(重阳) 我们老家向屯村,和方圆二三十里内的一溜十八屯一样,都省略了中间一个"官"字,全称应该叫做向官屯的. 这里俗说的一溜十八屯细数起来可就多了:有安平的贾屯.杨屯.耿 ...

  • 安徽鲜有人知的古村,村中有个“小西湖”,景色比西递宏村更真实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提升,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就拿旅游来说,现在,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在周末或假期的闲暇时间去外出旅游,因为旅游能够让游客们在旅行的过程之中感受到全国各地的各种风俗与美景 ...

  • 韩家村的故事

    点个赞 再走吧 历史记忆 li  shi  ji  yi 韩家村的故事 衡水市桃城区   魏国峰 在美丽的衡水湖畔,有个名叫后韩家庄的小村子,那是我家世代居住的地方. 解放前,我家是佃户,靠租种大财主 ...

  • 绘本故事教案《收集东 收集西》

    作品解读: 这本图画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画面从自己的收集出发,逐渐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扩展到自然界.让幼儿看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现象,好象也存在着什么收集什么的关系.一个有关"收集&qu ...

  • 陈渠珍和西原的爱情故事,在女儿看来是怎样的?

    陈渠珍老年照片 他对西原的爱恋刻骨镂心.几十年后,先父将我们姐妹的名字中嵌上"元"字(元即原也).我大姐叫元芳,二姐元芬,三姐元青,我叫元吉,五妹元景,教我等子孙永远不要忘记西原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