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辜鸿铭,揭秘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大学教师工资|周作人|北大
相关推荐
-
《觉醒年代》再回北大!
4月,<觉醒年代>主创团队走进北大 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相逢 昨晚,北大党委宣传部和喜马拉雅 邀请<觉醒年代>再回北大 在古朴的燕南园以一场网络直播 完成了"有声剧&q ...
-
牛年第一大剧《觉醒年代》,8.9分,低了
很多人对主旋律剧,天然不感冒,我也有点. 以为它像呆板的政教片. 直到看到一段鲁迅先生出场的视频剪辑. 混乱不堪的街道,一行士兵押着一位青年人,准备到街口砍头. 围观的人群,"颈项都伸得很长 ...
-
以史为鉴,吾辈当自强
以史为鉴,吾辈当自强 赵忠宇 一直想推荐一部剧给大家.工作以来我很少看电视剧了,基本一年一部的节奏,非精品不看.上一次看到这么激动人心的电视剧还是03年的<走向共和>,时值五四来临,有时间 ...
-
《觉醒年代》:顽固又可爱的辜鸿铭
在<觉醒年代>中,除了"南陈北李"等新文化运动主角,还有辜鸿铭等保守派配角值得一看. 辜鸿铭老先生甫一出场,就是顶着一顶瓜皮帽.拖着一根长辫子的造型,身后还跟着俩仆人捧 ...
-
伟大思想家辜鸿铭
辜鸿铭--一个真正有文人气质的思想家. 在西方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能不看辜鸿铭",可以看出,西方对辜鸿铭的评价很高. 他从不畏惧思想上.文化上的较量,常与陈 ...
-
北京童谣传唱八百年
清末外国人编写的<孺子歌图>封面及内页 近日,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再版的<北京童谣200首>(5CD)专辑面世,它通过图片.文字以及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将北京童谣制作成有声资料, ...
-
“觉醒年代”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ID:dusheme),作者:李星文,原文标题:<终评|<觉醒年代>里最让人稀罕的,是那股救国者的浩然之气>,头图来自:<觉醒年代>截 ...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第一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 旁白: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为实现称帝梦想,袁世凯秘密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民四条约.消息传出,全国抗议之声风起云涌.而著名学者陈独秀.李大钊此刻 ...
-
鲁迅与蔡元培丨两个绍兴人的交往史
文丨张家康 "鉴湖越台名士乡",这是毛泽东<纪念鲁迅寿辰八十>中的诗句,说的是浙江绍兴多出名士.这是个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思想文化的厚重积淀,蕴育出一代又一代的 ...
-
觉醒年代:孤傲辜鸿铭为反击新文化欲联合林纾,但很快就放弃合作
觉醒年代:孤傲辜鸿铭为反击新文化欲联合林纾,但很快就放弃合作
-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 ...
-
揭秘: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辜鸿铭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说起"一代狂儒"辜鸿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逆天履历: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更惊人的是,辜鸿铭拥有这一切时,不过二十 ...
-
人物 | 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老怪物:辜鸿铭
全文共5026字 |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历史教师王汉周 (ID:lishi139) 1924年,日本东京大学礼堂,人头攒动. 在台上演讲的是位古稀老者,穿着长袍马褂,戴着顶瓜皮帽,一根 ...
-
辜鸿铭:爱闻小脚,专业骂人,跟胡适对着干,因留辫子被世人误解
在晚清民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牛人,号称晚清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晚年曾顶着大辫子在北大教外语. 据说他一生共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尤其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学以及东方华学,曾经用多国 ...
-
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quo ...
-
《论语》译注中,杨伯峻、钱穆、李泽厚、辜鸿铭还是南怀瑾哪个好?
孔子在世的时候一心想"克己复礼",这是他的理想和一世苦心奔忙游说的精神目标.他的言论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阐发的,涵盖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的是树立一种治国的思想,这些观点也必 ...
-
南怀瑾先生:学贯中西的名儒辜鸿铭
提 示 [怀师箴言]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工商与精密科技的发达,货币金融的洪波巨浪几乎淹没了人文学术思想的潮流,其间虽有少数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多情学者综合新知,倡说新儒学,志为中流砥柱,实已无异强弩之 ...
-
特立独行的师徒:袁振英与辜鸿铭
1928年4月30日,辜鸿铭去世 原载:<温故>总第18辑 作者:李继锋.郭彬 1915年已经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袁世凯大总统正在有力地控制着整个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第二年,欧洲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