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李存义作品

一路追求一路爱

——追忆王桂珍老师

李存义(山西)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勾起我的回忆,想起了我的教书生涯,想起了满面春风的学生,想起了一起教学的老师,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已故14年的小学特级教师王桂珍老师,王老师是蜡烛,她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王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传道·授业·解惑,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王老师是第二母亲,父母只给了血肉之躯,王老师给的知识细泡,又把学生的头脑武装。王老师的音容笑貌和高大形象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她点点滴滴的事迹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

王桂珍老师,1968年师范毕业,当时19岁就投身于教育事业。一直在虎鼻、八角等山区任教,后调入南关学校工作。她对同志满腔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她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为人耿直,虽是女性确是大丈夫性格。

我是1990年调入南关学校工作,当时王老师教五年级数学、班主任,还任学校教导主任。三付重担挑在她肩上,她整天忙了班上忙学校,忙了学校忙家里。她教的课代的班在全县名列前茅。当时我爱人在村里教书,我带着两个孩子,女儿上四年级,儿子上一年级,我教初一语文、班主任,整天忙得焦头烂额。一天,我病了,躺在炕上,孩子连饭也吃不上,王老师发现后,忙请了个医生给我输液、配药,还给做饭,料理家务,又通知我的爱人,当我爱人回来后,我的病已好转,我们全家向王老师致谢,王老师笑着说:“一起工作的同志应该做啊!”

1986年,王老师班里收下一个叫王建军的学生。这孩子因从小雇奶妈养大而受父母冷落,他夏天吃剩饭,冬天穿薄衣,父母总怨他干活少,不照顾弟妹。王建军不堪生活的艰难,他向王老师提出退学申请,王老师引导、鼓励他向前看,并让他到自己家住了些日子,又到同学家住了几天,建军真正尝到了班集体和老师的温暖,他安下心来,小学毕业考上重点初中,升学后,他仍然找王老师说心里话,王老师见他衣服单薄,就给他买棉衣,常给他送钱,建军想参军,王老师为他奔忙。

定襄声色织厂来招工,建军拿着20元钱找王老师商量,想给招工的买条烟当工人,王老师教他实事求是讲出自己的家境和打算,招工的很同情并收下他。当建军登上去定襄的火车时,王老师和同学们都来送行,王老师掏出100元钱给他,人们以为王老师是他的母亲。后来,建军遇到困难或大事都要写信或找王老师商量。

1984年,王老师针对初中老师反映小学毕业生是高分低能,学得死板,能力差,家长 反映学生负担太重。王老师客观的分析和回顾了过去的教学实践,痛感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忽视了社会实践则是造成了应变能力差和 高分低能的后果。她从20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觅寻得失之鉴,从以往的教学中由远及近,由浅入深,注重启发诱导的做法给以启迪,确立出自己教改的角度:向45分钟要效益,向课改要成绩,她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模索,创造出一套科学的“二六步”教学法:它是在两种教学方法中,分别按六个步骤进行,其内涵是:一、尝试教学法:出示 尝试题、自学课本、开展讨论、教师讲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二、讲解演绎法:演示图形、教师讲解、推导公式再对比图形、师生讨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突出重点。

王老师的“二六步”教学法在本校、全县得到推广,并在邻县的教学能手赛讲中得到赞誉,1985年,王老师教的教学班,全班45人就有43人升入重点初中。1987年5月,王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她还荣立一、二、三等功,先后评为县、市教学能手,县科技干部拔尖人才,山西省人民政府给她颁发了省优秀小学教师的荣誉证书,王老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还当选为党代表,人民代表。

王桂珍老师家庭,爱同志,爱学生,爱教育工作,爱学校,就是不爱自己,由于急劳成疾,2006年病情恶化,多方医治无效,57岁的王老师默默地离开我们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正是王老师的真实写照,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东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王桂珍老师一路追求一路爱 ,深深地刻在师生们的心里,她留下的人生轨迹永远闪光,她给我们指出的教改方向,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王老师也留给我们深深怀念和哲思,我们向您学习,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又一个教师节,祝王老师节日快乐!愿您在天堂幸福快乐!

【作者简介】李存义,山西省神池县人,山西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神池作家协会会员,乡土文学社会员。在省级报刊和学会发表60篇作品,《人民日报》发表过1篇通讯,《中学政治课自学初探》论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我为胶州发展献计策》建议获三等奖, 散文《生命》获第七届“相约北京”全国文艺大赛二等奖。

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启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文学始终有着生机勃勃的力量,教育历来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长期以来,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扎根生活、个性独特、充满灵气的教师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推动文学教育乃至语文教育的发展,培植全国教师文学的中坚力量,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特举办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

二、征稿题材:不限(亲情、爱情、友情、美景、哲思等都可以,正能量就行)。

三、征稿要求:每位作者散文限投一篇,5000字以内,散文诗限投两章,每章1000字以内,诗歌(含古体诗词)限投5首,每首50行以内,或单首200行以内。所有作品只要不是在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过的都可以参赛,在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过的作品请勿再投稿参赛

四、投稿须知:来稿须注明“教师作品征文”字样,附带100字左右作者简介、生活照片二张和详细通联。

五、参赛要求:参赛者须关注“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并跟踪大赛进展情况,才能参赛。

六、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七、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

八、评奖方式: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10天内阅读量达到500后,每超过100记1分;赞赏量达到10笔(每笔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笔记5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作品自推送之日起10天后增加的阅读量和赞赏不再计入总分。

声明:不认同者勿扰。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3名,奖金各5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6名,奖金各200元+荣誉证书;

优秀奖10名,奖金各100元+荣誉证书。

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组委会

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232】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张良作品

    走进秋日的中岩寺 张良(四川) 周末,友携家人从深圳来眉山青神,天朗晴,暖阳轻抚,遂提议登山中岩寺,大家欣然同意.驱车取道东门岷江大桥,从傍江公路前行,窗外青峰连绵,逶迤南去,音乐流走,我滥竽向导着中 ...

  • 【225】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秋叶作品

    父亲与竹(外二首) 秋叶(甘肃) 静静的聆听岁月的梵音 任时光已悄然滑过 那久远久远的荒凉 潮湿的风干在了懵懂的 儿时的记忆里 一个清风徐徐 阳光明媚了灵魂的殿堂 初春暖润的日子 年轻的父亲勤劳的双手 ...

  • 【226】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东作品

    那个时候我没有忘却 王东(宁夏) 四五月间,正值家乡的花儿盛开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些往事.正是这个花开的时节,一股浓浓的家乡情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四月至五月的家乡,正是各种花儿竞相吐蕊的日子.我家后 ...

  • 【218】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敏作品

    一份"特殊"的作业 王敏(四川) 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 ...

  • 【219】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晓作品

    二十年前的年味 王晓(河南) 二十年前,那时候的年和现在截然不同. 腊月二十二领完通知书算是正式开启了我们的新年之旅.在村东头的空土地上,那里是儿童欢乐的乐园.一群小孩子扯着拽着走在冷风中,唱的家乡的 ...

  • 【217】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刘森林作品

    迟到的道歉 刘森林(湖北) 刘东阳老师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本家叔叔,他的老伴既是我的婶婶也是我的老师,且是启蒙老师. 我家与叔叔婶婶家祖祖辈辈同住"沙岭上刘家",岭中因隔着抗旱河( ...

  • 【215】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张良作品

    奔走的山城重庆 张良(四川)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谓之"重庆".在"重庆"之前,它先后有过五个名字:江州.巴郡.楚州.渝州.恭州.而以&q ...

  • 【210】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鹏作品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王鹏(宁夏)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很多时候,每当我唱完这首歌,凝眸静思时,我的脑海中都会出现这样 ...

  • 【203】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刘瑜作品

    我家的好传统 刘瑜(山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进步.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我有一个十分温馨.幸福.和睦的家庭.据有可考证的材料证实,我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刘禹锡生活的朝代,也就是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