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北方民歌,人人都能背,其中三个字几乎人人读错!

诗歌是中国人最爱的文学形式之一,从先秦时期就有口口传诵的佳作。因为表达方式很宽泛,所以有很多种风格,现在很多诗人的作品都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让人难以摸清头脑。其实,最有生命力的诗歌,还是语言直白,能够直击灵魂深处的,比如下面这首《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歌,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能背,根本不需要翻译也能明白意思,它是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必选的课文。全诗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精炼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以一种粗线条的方式,来突出敕勒川的美丽。

这首诗大气磅礴,歌咏的又是北方草原的美景,其实不用介绍也知道是北方民歌。它的年代诞生于北朝时,第一次在史书上出现是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上。当时北齐皇帝高欢率军十万攻打西魏,损失惨重,回军途中士气低落,军中甚至谣传箭上有毒,人心惶惶。为了防止士兵哗变,高欢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于是人心大振。

因此,有学者根据这段史实,认为作者要么是高欢,要么是斛律金。其实,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这首歌,并认定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

说了这么多,对于这首脍炙人口,影响力很大的民歌,却有三个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如果是第一次读,小珏认为几乎人人都会读错,即使是在课本上学过,老师提点之后,仍然有一处读音还是会读错。

“笼盖四野”的野,应该读成yǎ,这是诗韵中的上声马韵,意思到还是原野的意思。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是要读成xiàn,同“现”,是显露的意思,是被动地呈现出来。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了这一句,才让辽阔无垠的草原,增加了生气,也展现出富足殷实,祥和悠长的感觉。

这两处读音,一来是在古诗词中并不少见,二来老师也会强调,所以难不倒热爱学习的读者们。但还有一句,很可能有些朋友将避不开了,那就是: “阴山下”的“下”字。

在这里“下”不念作xià,而是念上声,应该是xiǎ,是诗韵里的马韵。

这些都是古音,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这些古音都已经失去了,我们习惯了今音,就会觉得古音是那么拗口。其实,诗词之美,不光在于遣词造句中勾勒出来的画面感,也不光在于能够冲击人的内心情感的震撼感,诗歌在当时都是唱出来的,那些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也是传承至今,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

至于说到这首《敕勒川》,它那浑然天成的诗句,随性洒脱的风格,酣畅淋漓的笔触,是多民族国家艺术文化中的明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