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散文)


餐 桌文/邢光贤晚餐,我端碗面条,爬在大大的圆餐桌上,品味着油盐酱醋与酸甜苦辣。爱人退休后,认为工资太低,去临县打工,好补贴家用。我一个人,边吃面条,边以觉得空落落的心情欣赏着我这个大圆餐桌。前年春节前,准备接妈妈来我这儿过年,让哥哥、弟弟他们也来我家过年,妻子提意买了这个餐桌。我们一家10口人,正好聚在一起,围着餐桌有10把椅子,真是十全十美。正月时节,有时来客,这个桌子围得满满的,好是热闹。国庆节,我和妻子、儿子在一起,围着餐桌,边吃边聊,听听儿子在大学里的细小故事,交流着日常的生活冷暖,看着餐桌,有种家的温馨与亲情。其实,餐桌,有圆,也有方。在我们老家,餐桌是正方形桌面,根据大小,分为大桌子和小桌子。儿时的记忆,下饭的一大碗酸菜放在小桌子上,我们平时吃饭,不爬在桌子,而是掫着饭碗,哥哥弟弟侄儿们,大院子的一群小孩,要么去东头的老虎泉沟边,要么来西头的瓦窑楞子边,或围着大石磨盘。虽然都是玉米糊汤,可里边下的有的是洋芋,有的是红苕,下饭菜来看,有的是酸菜,有的是豆酱,我们彼此之间,你在我碗里夹一下,我在你碗里夹一下,很是惬意。我们一群小孩,不管是谁的家,想吃了,经常直接到别人家的锅里去舀饭。我喜欢大妈做的米豆腐,特别好吃。就是嫩嫩的豆腐脑,煮在大米米汤里,做成的调和饭,特别的香。二妈做的包谷面,是用开水烫的玉米粉,再用压成面条,对我独有情有独钟。妈妈烙的洋芋饼饼儿,着实让人思念。大桌子是吃酒席时才用的。大桌子放在上堂屋,上席放着两把椅子,另三方各放一条攻板凳。用大桌子吃饭,很有讲究,不能随坐。上席主座是我奶奶的位置,陪席的椅子是我最小的侄儿子,大家围起来就餐,吃八大件子席面,这就是四世同堂。在席面上,得请奶奶先动筷子,奶奶动了我们才能动。夹菜时不能在盘子里翻懒翻去的,夹到自己碗里了就不能再往盘子里放。我们小孩子,坐在高板凳上,脚在半空放着,吃饭时不能踢脚。吃饭时可以拉家常,说话时要把嘴里的饭菜吃下去后,嘴巴打置干净了,才能张口说话。吃饭时不能唱歌,等等。在大桌子上吃饭,吃饱了的话,上席没有离开,席间的任何人不能随便离开,若离开的话是对上席的人不敬。由于大桌子座位有限,妈妈和嫂子们把吃席面的事情让给了我们,她们小服务,吃饭也是在炊房随便吃点就行,家家如此,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误会,说女人不上酒席,现在,我们都要长大了,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觉得妈妈和嫂子们的奉献,内心有很深的亏欠。我边吃面条,边想着过去有关吃饭的事儿。其实,一个人在家,就是一碗饭,在餐厅吃,在阳台上吃,在灶房里吃,在客厅边看电视边吃,都要无所谓的,只是在吃饭店的时候,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正如人常说:年轻时的夫妻是老来的伴儿!人老了,两个人,在一起时没有过多的话要说,平平淡淡的,更谈不上什么激情,也好像时谁不理谁,可是,一旦不在一起时,总觉得少了什么,怪急人子的,对了,这就是左手拉右手吧,摸着了却没有感觉,不拉手吧,单独一只手怎么放也不舒服。诗海琴声特别推荐--- END ---

作者:邢光贤邢光贤,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在陕西省镇安县东部山区,现居住在柞水县。柞水保险公司职工。现在,是保险公司派驻石瓮子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从小酷爱文学。

文字是一种暖

责编:雪舞编辑: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