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0)

相关推荐

  •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五之辨热病脉证并治第六

    经曰:火以温之,夫五行之火惟一,而六气分化,有暑与热之异者,以体一而用殊也.盖火之为用,有气质之不同,气者流行之热(经曰:火游行其间,盖游行之火,温暖而不热灼),质者燔灼之焰,故暑以气行,热因质显,暑 ...

  • 丁酉年终之气疾病预测(二)

    运 丁酉岁终之气.2017,11,22-2018,1,20,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年运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少阴君火客气加临太阳寒水主气.水克火,主气克客气,为不相得 ...

  •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笔记

    ​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十六20201106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 ♥47集20分♥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

  •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一条是承上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 ...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热病,面赤,口 ...

  • 《伤寒杂病论》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 ...

  • 暑热解:热病脉证并治

    清·黄元御:六气解: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 ...

  •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今天呢,我们进入奔豚气病脉症并治第八. 这一篇呢,在过去,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或者......哦,非常非常不容易解释的,为什么不容易解释呢?就是水的问题,哦,当你了解水的问题以后,这 ...

  •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五之辨燥病脉证并治第八

    燥亦气交六化之一,用与湿反.经曰:燥以干之.又曰:燥胜则地干.盖藏府经脉,皆资水津为之濡润.故湿者水分之太过,而燥者水分之不及也(同一病水,复有水分.血分之别).天地五方之用,东温南热,西凉北寒,燥秉 ...

  • 『伤寒论』《伤寒论》全文翻译17. 伤寒论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原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

  •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朗诵 解读】

    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十八 ...

  •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17)

    [原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而谵语的,不可攻下,可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邪气得散,经气得畅,且通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