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战争:刘邦对开国功臣下手,兵仙韩信毫无招架之力 2024-06-21 23:01:32 中国古代战史/地史馆NO.115 汉五年正月(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的汜水北岸举行登基大典,称皇帝位,定国号汉,正式开启两汉四百年王朝大业。称帝之后,刘邦兑现承诺对韩信、彭越等功臣和六国王室后裔进行分封,产生七位异姓王,分别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韩王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汉初异姓王西汉开国的一百五十三位功臣中,封王的只有以上七人。文有萧何、张良、陈平,武有樊哙、曹参、灌婴、周勃,这些同样有功的文臣武将都没有封王,并不是他们的功劳不如七王,而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刘邦的嫡系,没有封王的必要,而韩信等人是外人,封他们为王是迫于无奈,这也为异姓王的后来命运埋下伏笔。 丰沛功勋集团刘邦原来也把韩信当自己人,但韩信的目标不是拥护刘邦一统天下,而是利用刘邦达到自己称王的目的,所以韩信在攻灭齐国后自立为齐王,以手中的兵权为筹码逼迫刘邦承认王位,从这一刻起,韩信就不再是刘邦的自己人了。 《楚汉传奇》韩信剩下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韩王信都是楚汉战争时期的诸侯王和各国将领,这些人之所以跟着刘邦无不都是为了自己的王位,还幻想着重新回到周天子与诸侯共治天下的时代,逆历史潮流而动成了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燕王臧荼造反,兵败被杀 臧荼原是燕国旧将,早期随项羽获封燕王,后倒戈加入刘邦阵营。项羽兵败后,刘邦捕杀不愿归降的项羽旧部,臧荼曾为项羽效力,投降刘邦后又割地自守不曾立下大劳,成为第一个反叛的异姓王。汉五年十月,臧荼在燕国起兵造反攻打代国。刚回到关中的刘邦带领樊哙、周勃、灌婴、夏侯婴、郦商五位大将(这五人几乎参与了平定异姓王的所有战争)亲自前往燕地平叛。汉军在龙邑、易县连败燕军,不足月余便攻克蓟城,生擒燕王臧荼,后将其押往长安处死。 燕王伏法后,刘邦令樊哙继续带兵平定代国的残余叛军,改封太尉卢绾为燕王。 刘邦设计生擒楚王韩信 韩信最初被刘邦封为齐王,但这只是战争时期的权益之计,齐地“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险,北有渤海之利......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于是在汜水分封的时候,改封韩信为楚王,就是为了防止韩信在齐国割据造反。 汉初三杰 韩信就封楚王后,项羽的旧将钟离眛因与韩信交好逃到了楚国,后被韩信收留。很快,韩信窝藏朝廷命犯的消息就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期间又有人上报,称韩信经常带着军队巡视楚国县邑,有谋反的企图。刘邦就此判断韩信将反,并在谋士陈平的建议下,以出巡云梦泽为借口,将韩信召至陈县后秘密抓捕。韩信是西汉建立的头号功臣,在异姓王中有很高的威望。刘邦虽然抓住了韩信,却不敢像臧荼那样将韩信贸然处死,于是削去了韩信楚王的封号,改封为淮阴侯,将其软禁在长安,原来的楚国也被一分为二,封族兄刘贾为荆王,治淮水以东,封族弟刘交为楚王,治淮水以西。 楚国一分为二古语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韩信的一些做法确实有些不妥,但他在当时确实没有谋反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孤身一人去见刘邦,被刘邦轻松抓住。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仅凭着模棱两可的猜测,就将韩信逮捕,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剧烈的政治动荡。臧荼在前,韩信在后,一时间人心惶惶,反叛的暗流在各封国涌动。 匈奴南袭,刘邦白登山被围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国的王室后裔,是楚汉战争期间最早投靠刘邦的一批人,项羽兵败后获封韩王,治理韩国旧土。韩王信的封地在颍川(今洛阳、许昌一带),虽是韩国旧土,却也是刘邦坐镇关中遥控关东诸侯的要地,遂收回了颍川,将韩王信改封太原郡,建都晋阳。韩王信是韩国人,如今被刘邦赶出家乡故土,来到这边塞苦寒之地戍边,再结合韩信的下场,渐渐生起了反叛的心思。 汉七年正月,匈奴大军南下,代王刘仲弃国逃跑,韩王信趁势起兵,联合匈奴一同反汉。刘邦得知韩王信反叛后,带领周勃、樊哙、灌婴、夏侯婴等将共三十万大军北上亲征,同时派新晋燕王卢绾从燕地发兵,涿侯郦商从涿县发兵,合击匈奴。刘邦大军进入太原郡后,连战连捷,在铜鞮一战彻底击溃韩王信主力,韩王信败逃匈奴,其部将王黄、曼丘臣拥立赵国王室后裔赵利为赵王,收拢韩王信的残余部队继续在赵代之地攻汉。与此同时,匈奴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领精锐骑兵一部与王黄等人屯兵广武至晋阳一带,阻止汉军北上。 汉初名将中,尤以灌婴最擅长骑兵作战。楚汉战争期间,灌婴曾独自带领一支骑兵深入楚国腹地,纵横千余里,连下数十县,最终与刘邦合兵在垓下完成对项羽的致命一击,而这次北伐匈奴,灌婴挑起了与匈奴骑兵对抗的大梁。铜鞮之战后,汉军继续北上,再击败匈奴骑兵,夺下了太原郡治晋阳,随后又在楼烦、武泉等地接连取胜。夺取韩王信的大本营马邑后,刘邦任灌婴为骑兵统帅,统领汉、燕、赵、齐、梁、楚等国的骑兵,在硰石大败匈奴主力,将匈奴大军逼退80余里。 刘邦对自己的军事水平还是了解的,自北伐平叛以来,一直都是稳坐中军,令灌婴、樊哙、周勃等人带兵出击,可一系列的胜利冲晕了刘邦的头脑,帮他捡回了彭城之战被项羽击溃的自信心。拿下平城后,刘邦派出斥候,打算找一支匈奴弱旅练练手。很快,斥候来报,城外白登山下有一支牲畜瘦小,士卒老弱的匈奴部队。技痒的刘邦下令20万大军倾巢而出,迅速扑向白登山下的“软柿子”,却没想到这是冒顿单于设下的圈套,被40万匈奴大军包了饺子,也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刘邦听取了陈平的建议,用重金买通了冒顿单于的夫人阏氏,最终得以脱险,返回关中。周勃、樊哙等人则继续留在代国平定韩王信、王黄、曼丘臣叛乱。 柏人刺杀案,赵王张敖落马 张敖的父亲张耳,当年跟随陈胜吴广起义,后转投刘邦,获封赵王。张耳去世后,张敖承袭父亲的王位,并娶了鲁元公主为妻,是刘邦的女婿。刘邦白登脱险后,在赵国呆了几日。期间,赵王张敖像对待父亲一样服侍刘邦,而刘邦因为白登之围的事情,心情非常不好,便把火气发在了张敖的身上。张敖自己倒觉得无所谓,可赵国国相贯高等人却非常气愤,正所谓君辱臣死,贯高表示要刺杀刘邦,为自己的君王洗去耻辱。 刘邦返回关中路线张敖是一个明事理的人,没有刘邦哪有现在的赵王张敖,于是严厉斥责贯高等人,要他们今后不要再提此事。但贯高等人脑子转不过弯来,把赵王等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全然不知什么是皇帝,什么叫中央集权。汉八年,刘邦途经赵国。贯高等人在柏人县的驿站藏下刀斧手,准备趁刘邦夜宿柏人县的时候行刺,但刘邦觉得“柏人”和“迫人”字音相近,便没有在柏人县停留,阴差阳错之下逃过了刺杀。 汉九年,贯高行刺天子的计划被人告发,张敖和赵国臣子全部被捕。好在张敖确实不知行刺之事,吕后又因为鲁元公主的关系为张敖求情,张敖最终得以免罪,但他赵王的封号还是被削去,改封为宣平侯,安度余生。 陈豨叛汉,韩信、彭越牵连被杀 韩王信造反后,刘邦命陈豨统领赵国、代国的边防军队,协同樊哙等人一共平叛。陈豨自知北地凶险,于是找到了被软禁在长安的老上司韩信。韩信自从被刘邦软禁后,生起了反叛之心。见陈豨来见自己,韩信便以自己为例子劝陈豨谋反,并表示自己会在经常长安做内应,里应外合,共谋天下。汉十年秋,陈豨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再加上之前反叛的韩王信、王黄、曼丘臣,整个北方乱成了一锅粥,刘邦不得已再次率军亲征。 北方叛乱形势就在刘邦离开长安后,韩信按照约定准备在长安起事响应,却不幸走漏了风声。吕后与萧何趁刘邦不在京城,设计将韩信杀死在了长乐宫的钟室之中。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楚汉传奇》吕雉刘邦到洛阳后,正为陈豨叛乱的事情发愁,韩王信叛乱已有三年,眼下陈豨又反,朝廷马上就要到无兵可派的地步,于是向梁王彭越征召军队。刘邦假借出巡云梦泽秘密抓捕韩信的事给彭越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这次刘邦派人来征兵,彭越担心自己有去无回,于是派出一别将带着千把人向刘邦交差。 《楚汉传奇》彭越正值平乱的关键之际,梁王彭越就派了千把人来糊弄大汉皇帝,刘邦得知后勃然大怒,派出使者严厉斥责了彭越。这时,彭越的部将扈辄就劝他起兵造反,可彭越在做了几年梁王后已经没了当年的勇气,不仅没有采纳扈辄的意见,还要处死他。扈辄吓得赶忙跑到洛阳,诬陷梁王彭越密谋造反,而彭越此时还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危险的来临。不日之后,刘邦搞了一出突然袭击,将彭越捉拿归案,削去爵位流放巴蜀。吕后在杀了韩信后,打算去洛阳和刘邦商议怎么处置其他异姓王,正好在路上撞到流放巴蜀的彭越,于是谎称要为彭越求情,将他带回了洛阳。吕后见到刘邦后,指使彭越的门客再次告发他谋反,又安排大臣上书请求诛杀彭氏全族,在吕后的推动下,彭越阖族被诛。为了震慑异姓王,刘邦下令将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分发给其他异姓王,要他们当着使者的面吃掉,来证明自己的忠诚。至此,汉初分封的七位异姓王中,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被刘邦处死,剩下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以及新晋燕王卢绾,这四人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我们下期接着讲。 [ 地史馆 ] 地理历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赞 (0) 相关推荐 刘邦称帝后,为什么那么多人造反?刘邦暗喜:他们终于送上门儿了 提到刘邦,大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表情,因为他是"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得到的天下.也就是说,他原来是个平民百姓,与普通人没区别,后来却当了皇帝. 刘邦剧照 在古代,皇帝是万物之主, ... 四十二、大汉王朝 楚汉这点事,两千多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个故事高潮.头一个,韩信擒魏.捉代.灭赵.下齐.第二个,楚霸王受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两段故事被小说家们演绎的够够的了,唯独项羽乌江自刎之 ... 刘邦决定取消异姓王,从这个人的叛乱开始 公元前202年,六月九日,刘邦下令大赦天下. 然而,七月鞭炮刚响完,汉朝就遭到了第一个异姓王的背叛,他就是燕王臧荼. 这个臧荼,最先不过是韩广属下一员大将. 那时项羽发兵救赵击打王离时,他是其中功臣之 ... 刘邦杀戮功臣,成就帝业,刘备仁厚待人,为何却功败垂成? 「汉高祖刘邦杀戮功臣,成就帝业,昭烈帝刘备仁厚待人,为何反而功败垂成?」这确实令很多初读历史的人大惑不解. 然而,刘邦登基后,陆续铲除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燕王臧荼等异姓诸侯王,是加 ... 为何刘邦能除韩信却不下手,吕雉杀韩信是自作主张,还是刘邦授意 韩信是秦末时期,军事能力仅次于项羽排名天下的兵仙,投靠刘邦后,经萧何大力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当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后,才开始真正重用韩信,但刘邦重用韩信是一面重面.一面防备,甚至某些时候防备的心理大 ... 细说兵仙韩信的兵法三篇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韩信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 ... 兵仙韩信的背水之战: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因为它不可复制 公元前205年8月,韩信举兵,临晋佯攻.夏阳暗渡,一战下魏而生擒魏王豹. 公元前205年9月,韩信再战破代,拿下战略要地阙与.生擒代国国相夏说. 携下魏破代之威.据马踏太行之势,韩信大军锐迫赵地.剑指 ... 国士无双的兵仙韩信,究竟为何而死?难道真的是因为反叛吗? 灭楚的大战终于拉下了帷幕,西楚霸王自刎于乌江边上,为秦末的起义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打败项羽的刘邦,最终把滴着鲜血的剑指向了那些异姓诸侯王们. 首先,就是韩信. 韩信 狡兔死,良 ... 兵仙韩信的传奇一生(终):功高震主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 ,"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 ... 【转】兵仙韩信,背水一战 #丹妈妈讲历史,分享适合小朋友了解的历史故事# 西汉王朝刘邦皇帝手下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被人称作"兵仙",他的名字叫做韩信. 韩信当初只是刘邦军队中看上去不起眼的一名小兵,只有萧 ... 善于用兵征战却短于人情世故的兵仙韩信,终因情商不够被处死 说到古代带兵打仗用兵如神的人物估计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韩信,刘邦能够赢了西楚霸王项羽韩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韩信一生带兵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享有"兵仙"的称 ... 楚汉序章丨兵仙韩信 兵仙韩信 兵仙韩信,绝对是楚汉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其在军事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所展现出来的才华,远非同时代的任何人可比. 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来说一些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临晋设疑.木罂渡军.声东击西 ... 汉初三杰中,兵仙韩信最终惨遭吕后毒手,谋圣张良为何得以善终? 俗话说:"树大招风","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在汉朝开国功臣中,汉初三杰的结局,除韩信因嚣 ... “兵仙”韩信,他的身上背着多少成语典故,“成语大王”又是谁? 原创2021-03-30 16:45·大力侃历史 还记得咱们之前说过,毛遂自荐的那个毛遂,创造了很多成语,若是大家真以为毛遂是成语最多的那位历史上牛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经过认真统计有一人身上的成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