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欢自创一个理论

听说昨天晚霞有这么美?很遗憾错过了。
是年长了总糊涂还是怎的,跟别人约好了下午2:00见面,可我脑子里总闪过2:30,按着预定好的节奏一点初吃完饭,然后小憩20分钟,然后出发一小时路程。可是当我打开聊天记录的时候,天呢,竟然是下午2点,于是我把筷子放下立马出门了。
出门另有一番故事。好久没有出门了(即好久没穿高跟鞋)。于是我踩着高跟鞋一路赶去地铁站,去的时候还ok,回来就发现无法迈步了。果断地给老王发了个微信,让他拿着一双运动鞋去地铁站接我。(别问我为何不打车,穷人都是以时间换钱的)
老王还是很体贴,等我一出地铁,看到他不慌不忙地在那儿等着我。我本来想跟他说很多溢美之词,比如你真好、我好感动;可是他那没有表情的脸,算了吧!
这是一个小细节。那么我能给老王带来什么?带来一顿不怎么好吃的饭。老王炒菜挺好吃的,但是你得夸他,而且还需要他有时间;最近他越来越忙了,也很少给我炒菜了,而我炒菜不好吃,他也只能受着。
慢慢感悟到,人到一定年纪总喜欢把自己的经验以及人生观察概况成某些理论,如果不能印在纸上,至少找人说叨说叨也是极好的,那是跨越了20年的忘年之谈,不过大多数这样的对话只有50%的效果,因为经历的多少以及经历本身不同。
话说回来,见面聊天还是比在线有很多新发现,如果一切都在线化、流程化,人离机器人不远矣。尽管疫情刺激了数字化、线上化,相信我,人与人还是线下联络更好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