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不买京城房?说说李鸿章福地贤良寺的前世今生!

梁启超《李鸿章传》,多次提到贤良寺。

“李鸿章之在京师也,常居贤良寺。盖曾文正平江南后,初次入都陛见,即僦居于此,后遂以为常云。将来此寺当为春明梦余录添一故实矣。”

“光绪27年,辛丑 1901年,公78岁;公以肝疾,于9月27日薨于贤良寺。享年七十有八又九月二十二日”。

“本年以来,肝疾增剧,时有盛怒,或如病狂,及加以俄使,助天为虐,恫喝催促,于邑难堪,及闻徐寿朋之死,拊心呕血、遂以大渐,以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薨于京师之贤良寺。闻薨之前一点钟,俄使尚来促画押云”。

由上可知,李鸿章病逝于贤良寺。

他在北京没有自己的产业吗?当时不是流传着“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的讽刺对联吗?骂的就是李鸿章翁同龢这对冤家啊。

说起来,他二人政见不同,朝堂之上多有冲突,然在百姓眼里,两人却成了难兄难弟,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人。世事之滑稽,大抵如此。

李鸿章难道没有北京买房吗?

据说真没有。并非钱的问题,房价再高,他也买得起。而是贤良寺,乃是他第一次前往北京并由此发迹之处,对他而言,这里是他的福地。为何还要另办产业呢?说不定其它地方风水,没这里好呢!

于是,李鸿章高升于此,逝世于此。尽管,因为替慈禧太后宣战列强失败而擦屁股惹得骂名又起,然,终究是死在了自己最爱之处。

那么,这个贤良寺,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为何得到包括李鸿章、曾国藩等顶尖人才在内的官员们的青睐呢?

不如,我们就来扒一扒,贤良寺的前世今生。

下面这些地图,来自乾隆十五年(1750)北京城全图。此图长十四米,宽十三米,折成五十一册。1935年在故宫内务府被发现。

从下图可见,当时的贤良寺,就处在北京中间偏右的位置。

乾隆十五年北京全图

局部图

贤良寺

不过,此图中的贤良寺,与李鸿章时期的贤良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它于乾隆二十年(1755)迁到了今校尉胡同一带。

我虽没去过北京,但比较了一下老地图与现在的地图,感觉差得不是很远。即如现在网上很多资料所说的,贤良寺离紫禁城很近,成为不少进京述职官员理想的居所——不管是旧址还是新址。

那么1750年的贤良寺,又是如何来的呢?一直就有一座寺庙在那里吗?

答案是否定的。

此处原来是怡亲王府。

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

说起康熙的儿子们,以前最出名的,当是康熙王朝之类的历史剧里为人熟知;后来呢,则被那些穿越偶像宫斗剧占据了很多网友的脑袋。

我们知道,雍正皇帝对自己的那些兄弟们,算得上是刻薄了,诚如宫斗剧里所演的,为了争帝位,他真的与他们“玩”累了——等当了皇帝,兄弟们还有好果子吃吗?

不过胤祥是例外。

据《清史稿》记载,“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寻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

几个月后,雍正发布上谕,对胤祥给予了高度评论,说他在康熙时期就“敬谨廉洁”,生活朴素,“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我当了皇帝之后,按着以前的惯例,“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他却觉得太多了,“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而且,依规定,亲王可以从国库里“支官物六年”,他也推辞。现在整得我同意也不好,不同意也不好,左右为难,“朕心不安”。

雍正四年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并且发圣旨,又对其大加赞赏。说满朝文武里,“於‘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可见,在雍正眼中,他这个弟弟之贡献与个人品性,实在是大臣们难望其项背的。

胤祥病重,雍正亲自前往探望,刚到,胤祥已逝。雍正“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且说,“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

关键是,他下令让胤祥恢复原名,不再因为避讳自己而叫允祥。这实在是无以复加的荣宠。

有人要说了,你不是要说贤良寺吗?怎么唧唧歪歪这么多怡亲王?

列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提起腾王阁,你是不是就想到了王勃呢?

我们说名山名楼的时候,最终讲到的,还是——人。

没人去游玩,再奇伟的山,也只是山而已;没有诗人词人的赞美,再高的楼,也不过是些木头的组合而已。

何况,若非胤祥与雍正关系极好,哪里来的怡亲王?还不像其它兄弟一样,圈禁了事?甚至死于非命?

没有怡亲王,哪里来那么大一所怡亲王府?

没了怡亲王府,哪里又会有什么贤良寺?

贤良寺,是胤祥捐的。

生前他即有意把王府捐出去建庙。死后,雍正帝满足了他的遗愿,将王府改建成寺,以祭祀胤祥。经过四年,才终于完工。

胤祥不可能想到,百余年后,在贤良寺里,会来来往往那么多大清的顶梁柱;他也不会想到,那些王朝的裱糊修补匠,都是汉人。

当然,他更不可能想到,两百余年后,北京城的扩展,会使贤良寺不断被侵蚀,最后只余数房矮屋,窝存于高楼大厦之间。那些余音绕梁的慷慨之声,那些波谲云诡的历史记忆,被滚滚车轮碾碎,飘荡于浓雾之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贤良寺)

诚如梁启超所言,“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对已逝者而言,赞也好,弹也好,骂也好,颂也好,树碑立传也好,挫骨扬灰也好,他们都不知道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0)

相关推荐

  • 和珅被杀后,在“龙脉”上的大宅子,落入谁手了?不是恭王

    袁载誉 交流:yzyls168(微信)讨论需以史料为基础15小时前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在犹豫良久之后,下了如何处置"权臣"和珅的最终决定. 和珅囚禁处,一群士兵为昔日风光无 ...

  • 【文史天地】后海北岸的成亲王府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 清代四大书法家翁.刘.成.铁,排在铁保之前的是成亲王永瑆.成亲王永瑆善书法,"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 成亲王永瑆楷书中堂 成 ...

  • 【微故事】满园红豆寄相思

    那年,我们同游帝都,你顺手救下的那个女孩,是亲王府的郡主,她对你一见钟情.而你我不过是普通人家,没有任何背景. 我女扮男装,卸下妆容,却未阻止得了这场成亲.你我被亲王关在柴房的日子,你对我说:&quo ...

  • 和珅家被抄后,嘉庆没收了现金,那座富丽堂皇的“和府”去哪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作为清朝最有名的贪官,在乾隆朝权倾朝野的和珅,于乾隆太上皇死后仅仅15天就匆匆下线了,他一生积累的万贯家财也全部吐了出来. 据说这笔巨款价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 ...

  • 买房4大原则:买南、买边、买三、不碰 4个楼层,基本不会买错房

    买一套房子不仅要承受首付压力,同时还要承担30年的房贷压力.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工作时长也就30多年,背负30年的房贷就意味着再没有能力去购买其他房子.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一辈子也就只有购买一套 ...

  • 爽!大湾区首个免税城落户后,首付35万还能买三房

    当一个区域短时间内连迎两大喜事,注定要重塑江湖格局. 5月6日,花都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公布,白云机场.广州北站将成为东西两翼,带动周边约162平方公里土地,形成空铁经济自由区. | 空铁融合发展示 ...

  • 给子女买的房归谁?最高院法官最新观点!

    近年来,由于房价高企,子女购房财力有限,往往需要父母的资助,为了子女能够安居乐业,很多父母也是倾其大半生积蓄.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的性质以及归属关涉各方切身利益,往往成为社会热点.婚姻法解释二和婚姻法解 ...

  • 南京大叔开快餐店,利用“半价吃饭”,一年下来买了房,方法易学

    现在虽然说很多西式快餐进入了市场,但是显然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中式快餐近年来也是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因为大家对于中式快餐有着比较高的需求,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下海创业,南京一位 ...

  • 买精装房有哪些好处?

    原标题:置业指南:买精装房有哪些好处?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现在市面上主要有两种形式的新房出售,第一种是毛坯房,另外一种就是精装房.购买毛坯房常常让业主费尽脑筋, ...

  • 别哭了!300万买3房,广州还有这些选!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100多年前,一群年轻人,在这片土地上,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现在的年轻人,依然有许多挑战需要去面对,比如事业,比如婚姻,比如买房. 数据显示,2021年的广州平均房价,在3.5 ...

  • 很多人在郊区买养老房,等他们退休后会去郊区住吗?三种情况不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人在郊区买房养老成为一种时尚,因为郊区买房养老空气好.生活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更接近大自然,可以实现很多人向往的种菜.养鸡的生活. 现实中这些人退休以后真的会去郊区居住和生活吗 ...

  • 一块钱在西西里岛买海景房的人,现在都后悔了吗?

    两年过去了 第一批在欧洲买一块钱独栋的人 只能苦中作乐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 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有很多美丽传说,早年最有名的必然是穿着各式连衣裙的莫妮卡·贝鲁,她走进无数人的梦里. 而今最 ...

  • 借弟弟名额买的房被法院拍卖,姐姐能否叫停?

    因没有购房名额 姐姐借弟弟的名额买房 后弟弟欠他人钱款未还 被法院强制执行 这套房产归谁所有? 是否应该纳入被执行的资产? 基本案情 2014年8月,原告李先生.蔡小姐借用被告蔡先生(系蔡小姐弟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