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诚作品:读张公发安教授五绝《山城重庆》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读张公发安教授五绝《山城重庆》



在《歌乐吟社》“春分诗会”上,听到张公发安上台,脱口而出,朗诵了一首诗“山城重庆”,听后我就记得了。这诗,是首五绝,只二十个字,起承转合,顺势成章,很是自然,把重庆写得活龙活现。
写诗,构思很重要。张公这首诗的视角,选用的是重庆重要地标水码头朝天门,很是到位。首句“船到码头停”,承句:“人偏高处行”,两句看似平淡,实为巧构。朝天门地处两江交汇之处,江流湍急,形成一个回旋之地,即舟船停泊的好地方。船停人行,自然之理。有停有行,动静结合,极具反差。第三句,宕开一笔,“脚下千条路”,既与上句关联,又和末句“朝天一座城”构成因果关系。四句环环紧扣,一气贯通。前三句,写了山城的起源与发展,好在末句“朝天一座城”点睛作结,给人无限遐想。此诗巧用“朝天门”,不仅避免了三平尾的出现,而且是化实为虚,十分空灵,把山城的雄奇烘托出来了。此结,乃神来之笔!
这首诗,看似很白,其实不然。所谓直白,一是没有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全叫你说完了。再是,没有气势。人活一口气,诗,亦然,没有气势的诗,叫“凑合”!绝句只四句,转结非常重要,那才是出“诗”的地方。此诗第三句:“脚下千条路”,含有鲁迅“路是人走出来的”典故,化用得毫无痕迹,妙!

诗的语言应以含蓄为好,但不能说白就不能出好诗。读唐人名家的诗,也有不少明白如话的,如李白的《静夜思》,不是很白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在于很自然地引发人们的乡愁。诗的语言固然要雅致,雅并不排斥白。若白而不雅,没有内涵,那就不好。张公这四句,总的感觉是俗中含雅,若无三、四句转结得妙,缺乏想象,那就算不得好诗了。
再读他的其他诗作,更觉得张公在艺术上,巧于表现。语言描写富于线条美和色彩美。值得一提的是张公善于选择视角,利用美学上的“空间张力”去写大境界。请看他的词“念奴娇.重庆写意”的后片:“游遍巴渝难寻,最佳何在,我乘船东下。挥手朝天门去也,正与雾都别话。半岛浮江,胜似巨舰,已起锚出发。”据说,此词用了物理学上的相对运动原理。张公对美学有一定研究,故在写诗上自有长处。我知道张公写近体诗时间并不长,但他进步很快,其原因在于他不仅好学,而且爱问,在学问上另有专长。余与之交流多年矣,相互批评帮助,收获颇多。限于篇幅,就此落笔。

下附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