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真正的“消防战士”

老后习作
做一回真正的“消防战士”
(老后 撰文)
有年正月初四,冰封雪飘,整个瑶山白茫茫的一片,正是崇木凼一对瑶族青年新婚大喜的日子。我应邀也和寨子里的人们沉浸在狂欢痛饮的氛围里。忽见山坡下面百十米外,浓烟翻滾中夹杂着腥红的火光,不好,有人家失火了。我倏地站起来,冲酒宴上的朋友们吼了声:“快救火去!”接着第一个冲出门外,一边朝那失火人家迅跑,一边挥手大声呼喊:“下面屋里起火了,大家快来救火呀!”
村民们从浓浓的醉意中猛然惊醒,陆续涌向失火地点。我们一起抄木盆、提水桶,从池塘、小溪、水田中取水扑火;失火人家的房子是一栋年代己久的木屋,因烘焟肉不慎引发火灾,火势来头特猛,大火倾即冲上楼、窜上屋顶。寨子既无任何消防设备,又没有充足的水源,山民更冒受过专业灭火训,一盘散沙,好多人吓得浑身颤抖。
眼见受灾户木屋的大火己无法扑灭,且越烧越旺,己严重危及邻居的住屋,尤其是失火房右侧的一栋木楼,仅隔有一条两三米宽的巷子,烈烈火熖趁着呼嘯而来的北风,猛地扑过来,相邻一面的木板壁立马腾起火苗,房主人哭天呛地惨叫着拚命往外抱被子、搬傢俱……

(图下左一) 系在火灾现场奋力指挥救火的老后
在这紧急关头,曾经担任过县城业余消防队长的我,当机立断组织大家全力提水扑火,切断火源,一定要保住相邻的这栋木楼,以防火势失控再向周边蔓延。我则死守巷口,接过一盆水朝刚那着火的板壁奋力泼去,火苗稍一息灭又扑将过来,我又哗的一盆水上去。它扑过来,我泼上去;扑过来、泼上去!我一边泼水,一边大声吆喝:“快递水过来!”并从人群中叫过我熟悉的小伙子奉文卿,以命令的口气冲他喊道:“文卿你带几个人上二楼,尽快将临火这边屋顶的瓦掀开!”很快就见到他们在楼顶跃动的身影。(根据我年青时掌握的街头灭火知识,掀开屋顶的瓦,扑过来的火熖则直往天上窜,而有效削弱了横向进逼的火力。)
现场哭的哭、喊的喊、叫的叫,与大火燃烧的哔剥声汇成一片……
一个略有醉意的瑶族汉子,不去灭火,却是照着他们古老的习俗,用箩筐装了些米来,一把一把地撒向火海,口中煞有介事地念念有词,以请神驱灾灭火。我一改往日在山民中的和谒恭谦,冲过去抢下他的箩筐,替给他一个木水桶,朝他猛吼道:“快去提水来!”还有个酒醉熏熏的人摇摆着身子,不时地纠缠着我问:“这火是怎么起的?”“是哪个灾星把祸火到我们崇木凼来的?”……

老后习作
一幕惨烈、悲恸、惊恐的场景,外加几分难以理喻的迷信色彩,对于我一个反应敏锐、功底不薄的摄影人,当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只要顺便定格下来,便是一帧帧憾人肺腑、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这回,我却毅然放弃了!天哪,那一栋栋虽然早已破烂不堪的木板房,却是我瑶家山民的命根子!这里的每一户人家,无论大伯、二婶、满爷、小伙与孩娃,都为老后往日的采风付出过多少爱啊!……
我不会临阵脱逃!宁肯被那尚少科学意识的个别瑶山朋友指为“灾星携带者”,我仍一直挺身跃动在扑灭火灾的群体里。汗流浃背地体验着做一回真正的“消防战士”,又声嘶力竭地充当一个尽职尽责的“战地指挥员”,和着瑶家山民的心律、和着瑶寨民众的哭喊,与恶魔般的火势奋争、抗衡!……终于,相邻的这栋木楼保住了。谢天谢地!
直到火熖完全熄灭,我方与乡亲们依依告别——依照瑶山的习俗,火灾现场的所有人,须等明火完全灭熄才能离开,否则你会将禍火苗子带到其他人家,后患无穷啊!
作者简介:刘启后,笔名老后,男,1944年出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现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新闻人物”、“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湖南省道德模范”、“邵阳市首届文学艺术十大突出贡献人物”、“邵阳市道德模范”、“隆回县十大感动隆回人物”、“中国百名摄影英才”和“盛世群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