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传说:人鱼的美来自你内心的恶

公元四二三年的春天,永嘉太守谢灵运出游。他沿着沐鹤溪信步而行,两岸山水奇秀,草长莺飞,真令人目不暇接。溪边忽有两名女子在浣纱,走近细看,这两个女子生得容貌娟秀,俨然是越女西施的重现

谢灵运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此情此景,他禁不住吟诗一首:“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纱娘,箭从何处落?”两个女子听了,不予理睬。谢灵运又做一首:“浣纱谁氏女?香汗湿新雨。对人默无言,何自甘良苦?”

这首诗的挑逗意味更加明显,但听得二女吟道:“我是潭中鲫,暂出溪头食。食罢自还潭,云踪何处觅?”话音刚落,两位女子就是消失不见,但见青山隐隐,烟水茫茫,佳人的踪迹无从寻觅,谢灵运只得怅然而归

谢灵运像 据《三才图会》

细看这则出自《太平广记》的故事,是两个鲫鱼精撩拨起了谢公的情欲,在中国的志怪中,多有鱼类化为人,与红尘中人相爱的故事模型。谢灵运遇到的鲫鱼精还算是善类,转瞬即逝,其出场仿佛只为了道破自身的秘密,而诗人的轻佻,也使她们见识到了世间的污浊,遂转身离去

鱼变化为人,是“物老则怪”的道家观念,动物的年龄如果异乎寻常,或是千年,或是三五百年,就能成精怪。它们都在可以隐瞒自己的身世,它们来到人世间,不得不小心翼翼,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说破,就岌岌可危。

同是《太平广记》中,还有鱼变为男性,努力融入人类社会的故事。三国东吴的余姚县有个百姓叫王素,他有个十四岁的女儿,貌美无双,王素甚是爱惜,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求婚的少年郎,“姿貌玉洁,年二十余”,这个年轻人自称叫江郎,愿娶王素的女儿,王素夫妻见这个少年生得貌美,便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转过年来,江郎妻怀孕,到了年底,产下一个绢囊式的异物,用刀剖开,里面满满的都是白鱼籽。王素夫妻怀疑江郎不是人类,趁夜间江郎就寝以后,把他的衣服藏起来,细看这些衣服,都隐隐有鳞片的纹路,细看又有光华闪烁。

第二天早上,江郎起床找不到衣服,大声咒骂,家人赶来观看,见床下有一条六七尺的白鱼正在挣扎,王素急忙上前将鱼砍断,扔到了江中,王素的女儿后来也改嫁了。看来,跨物种的通婚是不被祝福的,鱼精遭到厌弃,融入人类社会失败,而且还丢掉了性命,虽然有神通变化,却也算计不过人类

这些人鱼相恋的故事似乎过于古老,情节也相对简单,它们有更为古老的原型。《山海经》里有“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的陵鱼,此外还有氐人、互人、赤鱬等人面鱼身的怪物,人和鱼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两者之间似乎在寻找某个彼此可认的最大公约数,身体元素的拆解与重新拼贴,造出了一大批妖异的新型物种,实为后世人鱼故事之滥觞。

陵鱼,据《山海经笺疏》

《搜神记》中又有鲛人:“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陵鱼和鲛人的出现,只有外貌和神异的功能之陈述,故事在传播中增添枝叶,它们模糊的影子也终得渐次清晰。

据陶思炎先生在《中国鱼文化》中的考证,民间故事中的孟姜女即是鲛人故事的变体,她善织善绣,为丈夫万喜良做寒衣,哭倒长城时又现出了善哭的一面,她曾送给丈夫一颗宝珠,含在嘴里就能不渴不饿,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秦始皇见她貌美,就想纳为妃子,孟姜女投水变成了白鱼。孟姜女所显露出来的神通,都可与《搜神记》中的鲛人特点相吻合。

在江淮地区流传的孟姜女歌谣中也有这样的唱词:“鲤鱼就是奴家变,细眼红尾苗条身,世人对我多珍重,捧上桌案敬神灵”,从中或可看到民间叙事中暗含的原型密码,上古的神话并未消散,而是在民间秘密传递。

从鱼到人的变身,是先民的认知从自我感观出发,往往以自身解释自然界,进而把自身与自然界混同起来,进入物我混一之境,我中有物,物中有我,即庄子所谓“齐物”,终于,人的元素占了上风,从半人半鱼的怪物,到人格化的鱼精,可惊可怖的原始巫风消散殆尽,而代之以旖旎绚烂

还有一种水中怪物,介于人和鱼之间,难以归类,更像是博物学层面的未知物种,这种生物叫做“海人鱼”,林坤《诚斋杂记》载:“海人鱼状如人,眉目口鼻手足皆为美丽女子,无不惧足,皮肉白如玉,灌少酒便如桃花,发如马尾,长五六尺,临海鳏寡居多取养池沼。”

这里出现的海人鱼,是一种与人几乎完全一样的生命体,几乎看不到鱼的特征,而且是“美丽女子”,所不同者,她们可以和鱼一样生活在水中,所以沿海地区的单身渔民多抓来这种人鱼养在池塘里,以备不时之需

目睹过人鱼的查道,据《查氏宗谱》

据《徂异志》载,北宋的使臣查道出使高丽国,在海上遇到了这种海人鱼。某日傍晚,查道的使船停泊在一个不知名的海岛,忽望见海岛沙滩上有一个女子,“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肘后微有红鬣”,查道命水手用竹篙将这个女子扶到了水中。

女子到了水中,向查道施礼,随后不见,原来她是搁浅在沙滩上。水手不认得这是何物,查道俨然是个潜伏已久的博物学家,他说:“此人鱼也,能与人奸处,水族人性也。”

显然,海人鱼是人类欲望投射的暗影,海滨之民视之为玩物。海人鱼肤白貌美,可以豢养在池塘或水缸里,不害人,而且事后不用负责,文献中提到的海人鱼,皆强调海人鱼的玩偶功能,这里不存在真正的情爱,仅表现为淫欲的满足,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海人鱼的悲剧?因为海人鱼的特殊身份,人伦大义出现了盲区,阴暗的故事得以萌发。

人鱼,聂璜《海错图》

清代画家聂璜在《海错图谱》中绘制过海人鱼的画像,或是出于某种道德禁忌,他画的人鱼是雄性,四肢皆有,皮肤黑色,头发金黄,眉目鼻眼都和人相似,所不同者,人鱼的后背有鳍,臀后有短尾,手指之间有连蹼,这些水族特征足以说明,它来自水中。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海人鱼还会“骑大鱼随波往来”,看起来它们的生命活力还是极为充沛的,这也是一番血脉贲张的海洋风貌。

或许,在未知的海洋深处,真有这样一支人类的远亲,它们早已退守海洋的深处,处处躲避着人类。

白秋练,据《聊斋志异图咏》

人和鱼相恋的故事,能够圆满的似乎太少,这岂能满足国人的“大团圆”情结,终于,有一个花好月圆的故事姗姗来迟,该故事出自《聊斋志异》里的《白秋练》一篇,这一次蒲松龄照样出手不凡。

故事的男主人公慕蟾宫是商人之子,有文才,在船头吟诗,被美女白秋练看中,白秋练的原身,是一头白鳍豚。白鳍豚是一种淡水鲸,虽有鱼的外形,却是哺乳动物,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如今已经绝迹。白鳍豚成精,也真是空前绝后了。

白秋练和慕蟾宫相爱,这时却逢洞庭龙君选妃嫔,听闻白秋练貌美,想要纳入龙宫。在这类故事中,每到危机时刻,都有法力高强的人物出现,在白秋练的指引之下,慕蟾宫手持鱼腹绫,去求一位得道的真君,真君在绫上写了一个“免”字,如画符之形。

也不知这位真君是何来历,法力也真高强,迫于真君的压力,从此老龙不敢再打白秋练的主意了。几经波折,二人终成眷属。白秋练还保留着水族的生活习性,隔三差五需要去出生之湖的湖水里浸泡,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于是慕蟾宫举家迁到了湖畔居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像童话故事里说的一样,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到此也戛然而止。

《追鱼》剧照

在民间秘密传递的人鱼相恋故事,也出现在戏曲中,越剧的传统剧目《追鱼》就是人和鲤鱼精的一段奇缘,故事说的是北宋嘉祐年间,应天府有个书生名叫张珍,父母在世时,曾与丞相金宠女儿金牡丹指腹为婚,不幸的是,张珍父母双亡,不得不千里迢迢来金府投亲。

不料金宠见他衣衫褴褛,很不高兴,就借口“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命他在碧波潭前书房攻书,等考中状元,方能完婚。张珍只得答应下来。其实金宠见张家败落,便想赖掉婚约,从此婚事再也不提及

哪知碧波潭里有一只鲤鱼精,她见张珍多情,而金宠和女儿嫌贫爱富,心甚不平,便化身为一个美丽的姑娘和张珍相爱。后来金宠得知,请来张天师捉拿鲤鱼精,鲤鱼精发起大水,仍不能取胜,幸有观世音菩萨前来搭救,鲤鱼精忍痛剥下三片金鳞,丢弃千年道行,变成了没有法力的凡人,和张珍结为夫妇,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越剧电影《追鱼》剧照

《追鱼》还曾拍摄为电影,由越剧名家徐玉兰、王文娟主演,鲤鱼精对爱情大胆追求,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又丝毫无悔,这一艺术形象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样也是大团圆的结局,击中的却是像金家父女一样嫌贫爱富的势利之辈,这就是戏曲的教化意义。穷与达之间的阶层差异,导致难以结合,与异类鲤鱼精的结合反倒不难,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王小波《绿毛水怪》

古老的故事并没有终结,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也同样是接续了人鱼之恋的传统,主人公陈辉和杨素瑶是小学的同班同学,俩人的行为思想都有些与众不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他俩在书店里发现了共同爱好,于是凑钱一起买书,直到初中,再到下乡插队时分开,之后陈辉听说杨素瑶游泳溺水而死,悲伤不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杨素瑶没有死,而是变成了半人半鱼的水怪,陈辉决定和杨素瑶一起去当水怪,却因病未能成行。在海洋这片象征着自由的理想世界里,陈辉却与最爱的人失之交臂

人和鱼相恋的故事绵绵不绝,从上古时代面目可怖的半人半鱼的精怪,到美貌智慧勇敢的女性形象,鱼精走过了漫长的演进道路——世间有太多的不堪,对美好人性的诉求也开始在鱼精的身上层层叠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在鱼的身上,得以豁然洞见人类的龌龊,亦照见世道人心,人鱼相恋的故事正是对罪恶的讽喻

排版丨斯努匹乌斯

编辑|斯努匹乌斯

视觉|姜博约

(0)

相关推荐

  • 老钓手最爱钓江鲢,因为它手感好,品质也好

    鲢鳙在以前是认为钓不起来的,现在可以了.有人会问,江河里面会有鲢鳙吗?回答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多,很大,肉质还是一流的好. 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所以江河里的鲢鳙比静水养殖的鲢鳙品质好很多,肉质细嫩鲜. ...

  • 越剧 追鱼 书馆

    ​越剧<追鱼>书馆 剧本唱词 追鱼·书馆 徐玉兰演张珍,王文娟演鲤鱼精 (珍唱)碧波潭微波荡漾,桂花金黄影横窗,空对此一轮明月,怎奈我百转愁肠. (白)想我张珍,思父母在世时,与丞相金宠之 ...

  • 绝版赏析 | 徐玉兰、王文娟《追鱼·书馆》60年舞台实况

    就一点点.好难得.非常喜欢,完全不能不推荐的感觉,立马拜托DOWN下来了,推荐给大家,[微博]Via @眼白人,另有一个出处在视频字幕里,感谢神通广大又懂料儿的历史故旧挖掘者. 这段好,非常好,不在于 ...

  • 诚轩20秋拍瓷器工艺品:鱼皆可得|瓷器

    传统鱼纹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在我国传统纹饰历史中,论及某一题材延续性之长,寓意内容之多,应用之广,装饰性之强,莫过于鱼形纹饰.鱼形纹饰是我们祖先在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象征的 ...

  • 《水形》所勾起的我对美人鱼的文学记忆

    要不是奥斯卡大奖刚落帷幕,这部<水形物语>也不会引起我的注意.若不是引起注意,我也不会发现其电影导演正是那个创作了<潘神的迷宫>的人. ▲<潘神的迷宫>剧照 于是, ...

  • 碧波潭边的传说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碧波潭边的传说 作者:於 恢                                 ...

  • 越剧 追鱼 分别

    (珍唱)恨金宠,太不仁不该妇贫赖婚姻. (鱼唱)爹爹做事心太狠,要你我夫妻两离分. (珍唱)他无情我无义, (鱼唱)双双走出相府门, (珍唱)相府门外天地广, (鱼唱)夫妻携于一路行. (珍白)啊,娘 ...

  • 医美乱象:美来自于内心,不在手术刀下?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5月18日. 有网友做了"小腿肌肉阻断术",并发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上万人点赞"种草". 立即引来了3亿多人围观. 彻底引爆了大家 ...

  • 当美来自内心时才是强烈的感叹。

    总第362期 只要不下雨,大人小孩都喜欢在晒谷场闲聊.玩耍.初夏之夜,数不尽的萤火虫闪闪烁烁,像一条流动的星河,那种令人赞叹的自然之美永远烙印在我的眼眸,终生不忘.我喜欢躺在长板凳上吹风,仰观天上繁星 ...

  • 女人真正的美,是内心的安静

    一个女人有多美,就看她心有多静,心静的女人,从容淡定,低调沉重,内心发光发亮. 真正的美,从来都不是貌相,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而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素养. 真正的美,从来都不是外在的虚华,名牌的服 ...

  • 灵动之美,直击内心,精美玉雕设计素材来了~

    编辑上传不易 觉得可以就转发吧

  • 洪阜:京剧的美来自于唱念声腔韵味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长按二维码,赶快购买吧! 戏曲都有唱和念,不同戏曲剧种的唱和念,各有其韵味.更特别的是,不同剧种的演员,在充分保持该剧种的唱念韵味的基础上, ...

  • 从未得到来自于内心的馈赠,生活里教会我们要记住这几个字

    每每遇到了过年的时候,会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能够比去年进步一点点, 如果回答是对的,或许希望今年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是当我们把目光转为自己没有什么或者别人正在拥有着什么 我们或许并不 ...

  •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来自源于内心的执念

    今天分析一个女命的八字.因为经常在网上写一些关于命理的文章,有很多网友也希望能给他们看看八字,希望从命理方面找出自身问题,加以趋吉避凶.把这个八字分析作为案例分享给大家,供广大易学爱好者参考. 格局层 ...

  • 梦馨予:生命的停格----最美逆行者的内心自述

    生命的停格----最美逆行者的内心自述 引子 90后,他本来有着最美好的年华: 28岁,他正值青春岁月: 药剂科副主任,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宋英杰,却倒在了工作岗位: 从此,生命定格,定格在了 ...

  • 【羽化】好气度,来自于内心丰盈

    如果我们遇到过不去的坎, 解不开的结, 都是自信心不够. 心中的坎都是自己设立的, 是我们面对未知的害怕与恐惧. 充满自信的人,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