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阴亡、阳盛、阳亡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一)
有阳明证,不吐不下,心烦,为什么不吐不下呢?因为胃肠里的津液不够了,胃里没有津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胃气不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停在了胃和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见下图),食物搅碎以后,本来是要顺着津液从十二 ...
-
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几点疑问请教
本帖最后由 机务艘 于 2011-7-28 22:25 编辑我的解释来自于倪海厦网上发表的一些文章,看对你有没有帮助,我只是把每味药的作用罗列下,你自己去对比分析吧,桂枝 心脏的动能会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四)
我们在治疗痛风或者是一般性的风湿的时候,手上游走的风湿,经方里有一个很有名的甘草附子汤,桂枝20克,白术12克,炮附子12克,炙甘草12克,如果病人会抽筋,炙甘草可以用到20克或者是25克都没问题,抽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八)
伤寒论第68条辨: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经过发汗治疗,病还没有解除,反而恶寒的,这是营卫虚弱的缘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 不管病人是伤寒还是中风,还是温病, ...
-
明辨“阴盛阳虚,阴虚阳盛”
<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治病时,只有先分清病之属阴或属阳,才能对症下药,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而不出差错. 而现今有很多医生在治病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分清 ...
-
痰饮总括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
痰饮总括 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燥少粘连咯不易,湿多易出风掉胘,膈满呕吐为伏饮,支饮喘咳肿卧难,饮流四肢身痛溢,嗽引胁痛谓之悬,痰饮素盛今暴瘦,漉漉声水走肠间,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 ...
-
UC头条:明辨“阴盛阳虚, 阴虚阳盛”
<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治病时,只有先分清病之属阴或属阳,才能对症下药,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而不出差错. 点击加载图片 而现今有很多医生在治病过程中, ...
-
2.2,阴盛阳亡医案
俞长荣医案:苏某妻,三十余岁.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针人中及十宣穴出血,血色紫黯难以挤出.针时能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 此因阴 ...
-
四逆汤治疗阴盛阳亡人事不省
四逆汤治疗阴盛阳亡人事不省 患者,苏某妻,三十余岁.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咏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针人中及十宣穴出血,血色紫黯难以挤出.针时能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 ...
-
《黄帝外经》·亡阳亡阴篇七十五
以武学打开世界 鸟师问岐伯曰:人汗出不已,皆亡阳也.岐伯曰:汗出不已,非尽亡阳也.鸟师曰:汗症未有非热也,热病即阳病矣.天师谓非阳何也?岐伯曰:热极则阳气难固,故汗泄亡阳,溺属阴,汗属阳,阳之外泄,非 ...
-
同是感风寒之邪,阳盛易传阳明,阴盛阳衰易传太阴,少阴是为什么?
外邪由外而内,从人体表部进入人体内部,是一个不断侵入的过程.在二元分类中,外是阳,内是阴,外邪由阳而入阴,于是成病,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当然,也没有那么明见,这个病的分类治疗比较粗糙.在三元分类中,人体 ...
-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万古一阴阳耳.阴盛者,扶阳为急,阳盛者,扶阴为先.此二语实治病金针. 救生宝筏,惜乎人之不得其要耳.今人动以水火二字喻天平,水火不可偏盛,偏盛则为病.予谓不然.人自乾坤立 ...
-
小学教师“阴盛阳衰”,需多元求解
光明网评论员:新学期开学之际,在山东济南的10所小学中,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依旧,有小学男女教师比例高达1比10.山师附小相关人士介绍,"我们学校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