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善用平常心,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来源:公众号(易瑾还  yijinhuan999)

作者:易说莲花
https://author.baidu.com/home?from=bjh_article&app_id=1612188947833943

易经:自然而为,比刻意而为,更能收获稳稳的成果

《易经》的本质,在变。

而人的本性,总是寻找稳定的归属感,即不变。

也就是说,规律和人性之间,经常是相反的,这就注定了人生的高低起伏。

只有人间的清醒者,能够知而止,把自己的所思所为,尽量调整到和规律一致,由此,得到顺应自然。

自然而为,比刻意而为,更能收获稳稳的成果。


1、能够知而止,才能洞察规律。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知,而不止。

比方说:我们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可控制不住自己晚睡;知道吃太多,身体会肥胖,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知道想太多,徒增烦恼,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知道暴躁不好,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知道要放手,却总是给自己找理由,不肯放手……

这些现状,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这就是人性。道理谁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生而为人的弱点。

如果,你只是想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心中没有想法,也没有愿望,只是苟且偷生。那就保持现状,自生自灭。

如果,你受够了这种不由自主的现实生活,那就让自己清醒,做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不要假装自己在沉睡。

转变很简单,只是一念之间。你的理念变了,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就变了,然后,你才能洞察到规律。

《易经》的规律,对每一个人开放。只是大多数人,视而不见。只有人间的清醒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会顺应规律,达成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2、知止而后定,遇见最佳的时机。

《易经》的变化,用通俗的话说,无非三种状态:好、坏、不好不坏。对应吉、凶和平。

就是这三种状态,互相转化,物极必反,循环往复。

而最佳的时机,隐藏在“平”的状态中。

如果,你每天都很忙碌,你的心静不下来,头脑不够清醒,洞察不到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势能变化,那么你就无法遇见时机。

心平而气和,知止而后定。

很简单,任何一件事,明知不可为,那就止。止,才能平静。

《易经》中,很多时候,以静为吉。也就是我们常说,无事就是福。

而《易经》变化的节奏,是一动,一静,一阳,一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做事方式,应该一收一放,松弛有度。

动的时候,拼命努力;静的时候,放松休息。

只有在静的时候,我们才能察觉到机会的靠近。静,是为下一次动,养精蓄锐。休息,是为了将来走得更远。

3、保持节奏,循序渐进。

我们做事,容易走极端,拼命干一段时间,感到无望,收效甚微,于是就放弃了。

或者一旦松懈下来,就什么都不想干,提不起精神。

可见,人们做事,根本不符合规律。动,就拼命动;静,就松懈不起。

《易经》的规律,是一动,一静,交替进行,就像两条腿交替行走一样。

我自己,就是运用一动,一静的节奏,渡过了很多难关和危机。

别人都放弃的时候,我选择“静”,看似无为,其实没有放弃,对自己的目标,保持藕断丝连。一旦时来运转,势能再来,我马上察觉,“动”起来,抓住时机,借势走出困境。

《易经》的规律,是一动,一静,循序渐进。

我们做事,一旦符合这种规律,慢慢地,就会上道,进入状态,然后自然而然,就到达了彼岸,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然而为,比刻意而为,更接近规律,收获稳稳的成果。

以上就是运用《易经》的心法。

易经:你想要最好的结果,就不要太在意它

《易经》的规律,变化万千,其用无穷。

本文分享一条实践《易经》的经验:
你想要最好的结果,就不要太在意它。

1、规律具有不确定性,你控制不了。

《易经》的规律,具有一定的韵律,可以遵循,比如: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兴、盛、衰、退。

这些规律,有一定的变化节奏,不会打乱。然而,在有序中,也存在无序。

具体到我们工作、生活做事的时候,规律的变化节奏,就不会那么明显。只有心很静,洞察天地的人,才能明察。

普通人怎么做?

古人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
尽人事,听天命。

这个天命,就是自然规律。
规律具有不确定性,你控制不了。你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剩下的,应该交给规律去自然运转。

2、你想要最好的结果,就不要太在意它。

有过社会阅历的人,都经验过一点,你越在意的事情,付出很多心血,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相反,有些事情,你不是很在意,结果却意外地好。

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运气吗?

原因是,
规律的运行,不以人的喜好而转移。

并不是你看好的事情,就会往好的方面发展。也并不是你不看好的事情,就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事情的发展,只遵循规律本身:符合规律的,就发展;不符合规律的,就抵消(停滞)。

这告诉我们:顺应规律,而为;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为;二者要综合起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让你的想法,顺应规律,合二为一。

唯有如此,才能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实现自己的想法和志向。

3、你越想要好的结果,就越要学会放手。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顺着自己的想法行事,不会考虑规律。受了挫折之后,才开始反省。

你越在意一件事和它的结果,就会注入大量的关注,事情会因为你的过分关注,而变得敏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你的胡思乱想。

也就是说,你的注意力牢牢绑定了一件事,使这件事,失去了它自身的自然发展。


最好的结果,能够产生,在于事情能够顺应自然规律,随机地、自然地、灵动地发展。

你越想要好的结果,就越要学会放手,越在意它,它就越不尽人意。仔细想想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你会发现的确如此。

你越在乎的人事物,越容易伤你的心。其实,我们不是被外物所伤,我们是被自己过分在意的、多余的情绪能量伤害。

虽然很难,但你真正学会放下,不那么在意,事情反而会慢慢变好。
让自然规律,释放它的天性,它会引领你得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易经》最大的运用,就是:顺势而为。

有势则起,无势则静。做风投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只要站在风口上,一只猪都可以飞起来。”

风口,就是势头。
顺势而上,则不费吹灰之力;逆势而为,则非常艰难

《易经》的运用,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用心体会,
真正实践到我们所做的事上
,才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帮助。

易经:当你善用平常心,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古人言:情深不寿。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注入大量的情绪和期望,这样的事,就容易夭折。反之,是细水长流,源远流长。

如何才能细水长流?那就需要保持平常心。

我从《易经》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点:
当你善用平常心,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1、保持平常心,一个人才能中正。

《易经》贵中正。

从尧舜禹开始,一直到清朝,历代帝王世家,皆推崇中正思想,浓缩为四个字:“
允执厥中
”,至今故宫博物院里仍挂着匾额。

《易经》的中正,衍变万象。

在儒家,体现为“中庸”,可惜现代大多数人,都误解了中庸精神,他们以为“中庸”是个贬义词。

在道家,体现为“清静得正”。老子认为,人能清静下来,守心如一,就可以复归先天之本性,此为正。

在释家,体现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执着,不牵绊,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平常心。
平,就是不高,不低,中间的平衡。

回到上面的案例,你们说,那个人放弃做自媒体,是明智的选择吗?

我认为,应该保持平常心,把自媒体当成一个兴趣爱好来做。
你真爱一件事,就会越做越好。

如果觉得收入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可以找一份稳定工作上班,晚上和周末,有空闲时,随机做一做自媒体。

这样,就有两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放弃了,那之前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

2、当一个人处于中正,才是最佳的状态。

《易经》的规律变化,像一个太极,在正、负两个极端游走,循环往复,而中正的状态,才是最佳的——
进可攻,退可守

当一个人处于中正,就可以同时调和两种能量的运势。

顺的能量到来时,顺势而上,借势为自己谋事。

逆的能量来袭时,紧闭收敛,避开负面的冲击。

老子有一句话,体现他也是调和势能的高手,他说:“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得其时,为顺势;不得其时,为逆势。

顺势时,要勇往直前,展开拳脚做事;逆势则无为,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强求,像风吹野草一样,随遇而安。

古人这些大智慧,运用到我们身上,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这么简单,大道至简
。关键是,我们要真正去实践,别一遇到事情,就忘了。

3、当你善用平常心,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有平常心的人,不会盲目幻想。

上文提到那个做自媒体的人,他就是抱有极大的幻想,因为看见别人做自媒体,每天都赚几百、上千元,以为做这个很好赚钱。他只看到表象,看不到背后的规则、团队,或者其他因素。

有平常心的人,不会感到焦虑。

当一个人抱着极大幻想时,如果现实和期望不符合,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和情绪冲突。这就压力、焦虑、自暴自弃的根源。

我们要善用平常心,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有平常心,自己处于中正,评估一件事,就能客观、中肯,不会抱着主观幻想。

当事情的进展,遇到困难时,也能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情绪化地抱怨、吐槽、受挫放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看别人的事情,总能用平常心来看,所以看得清楚,结论理智;

我们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就失去了平常心,变得情绪化,盲目冲动。

做任何事,用平常心,就不会情绪大起大落,而是保持有节奏地前进。

最好的结果,往往不是你主观认定的那样,而是顺其自然,来到你身边的人事物。前提是,你要保持平常心。

易经:情绪稳定,思想笃定的人,一生会越来越顺

《易经》的规律,即宇宙的运行法则,通过两种方式,来影响到每一个人,人们称之为命运。

一种是
能量
,对应人的情绪。

一种是
频率
,对应人的思想。

当你能稳住自己,调整能量和频率,你就能改写自己的命运,创造全新人生。
情绪稳定,思想笃定的人,一生会越来越顺。

1、当你控制能量,也就稳住了处境。

在自然条件下,人的处境,是善变的,这就是俗话说“人生无常”。

无常的背后,是能量的变化,不被人控制。

能量,对应人的情绪。

一个人情绪高涨时,他的能量通常也饱满;一个人情绪低落时,他的能量也低迷。

明白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情绪,来反向控制能量。

首先,外界的处境,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内在的能量场。
当你内在的能量场足够稳定和强大,就可以逆袭,摆脱外界能量对你的影响。

2、让自己处于一种能量的平衡。

《易经》常用的规则是:
阴阳互动,自然平衡。

当外界的处境,是逆境,是负面的势能,你就要用正面的积极心态应对。比如坎卦,内阳外阴。

反之,当外界的处境,是顺境,是正面的势能,你就要用谦让的退让心态应对。比如离卦,内阴外阳。

因此,构成
一个阴阳的平衡,曰太极

《易经》64个卦,都可以成对,呈现阴阳互动。比如乾卦和坤卦,就是最纯粹的阴阳互动。

《易经》贵中正。中正,是一种能量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周流不居。

《周易参同契》说:“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以易为宗。”

类似《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认识大多数的人,都懂易变的道理,说文解理,头头是道,但是他们做不到“动态的平衡”。天道变化太快,普通人的心识跟不上,也很正常。

3、让自己的思想笃定,减少能量消耗。

人的情绪,对应能量,除了控制和积蓄能量,你还要稳住自己的思想,做到:
应该思考时,就想;不应该思想时,就不想。

大多数人,都胡思乱想,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事实上,胡思乱想,会散发一种杂乱无章,互相冲突的频率,这种频率会让个体的能量,迅速内耗。

举个例子:

有一个下午,你闲着没事,心情愉悦地喝下午茶,到了晚上,你的能量仍然是充沛的。因为你的思想,没有胡思乱想,没有过度消耗。

假如,有一个下午,你在上班时,家里突然打电话来,说出了点事,让你尽快回家。那么,你的思想,因为担心和焦虑,而变得负担很重,一整天下来,你感觉心情低落,能量低潮。

这两个案例,是比较突出的鲜明对比,让你明白:
人的思想,有频率,会消耗人的能量。你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思想。

无论儒、释、道,都强调一个共同点,就是“清静”。

慎独、知止而定静、无我、不生妄念……不管用什么方式表达,都是告诉我们一个观点:
不要胡思乱想。

当你能
通过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来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情绪稳定,思想笃定,你的人生就会逐渐明朗,越来越顺。

这就是《易经》的规律运用,看似高深,其实简单,就是“情绪”和“思想”。反过来,看似简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的,天底下又有几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