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3月22日上午第一节,在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翠菊的组织下,本学科的全体教师齐聚八(5)班教室,听取刘怡婷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大雁归来》。

《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奥波德所著。是一篇“观察笔记式”的散文作品,而不是科学小品。

《大雁归来》这节课,刘怡婷老师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对比中,感受到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与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这篇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课堂上,刘怡婷老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这样既可以衡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从内容上讲,课文既介绍了有关大雁的知识,又用大量的笔墨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后,同学们发现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声情并茂,跃然纸上。

课堂上,经过细致研读后同学们发现,作者的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刘怡婷老师以探究“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又增大课堂容量,做到将知识性、美观性、娱乐性容为一体,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让全体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困生乐学,优生更优。

《大雁归来》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刘怡婷老师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品味形象性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生动形象拟人句的分析与感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这样,不但升华了学生的认识,而且也升华了主题。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认为:刘怡婷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通过分析“对比”写法,领会作者在分析对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征,从而表达喜爱之情。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推进。既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由此可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但要有“深度”,而且还应该有它最佳、最合适的“温度”,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