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嫔妃侍寝需要皇后同意,为何只有皇后一人能陪皇帝过夜?
对于这个问题,就看你如何解读了,清朝皇帝确实可以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也可以每晚临幸不同的妃嫔,但是借鉴前朝的经验,因为怕皇上沉迷女色而耽误正事,所以,清朝明令规定,清朝皇帝是只和皇后过夜,其他妃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必须回到自己的寝宫睡觉,谁也不能陪皇帝过夜,唯独皇后拥有这个权利。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太合情理呢?但是,没办法制度就是这个样子的,要想进一步了解清朝皇帝和后宫的那些事,就请和我一起来看一看,清朝有哪些有关后宫妃嫔侍寝的制度呢?
“清承明制”,清朝的侍寝制度也是借鉴明朝的,与明朝的制度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相对来说也比较合情合理了,但这个“合情合理”,完全是合的清朝皇帝和清朝皇后的“理”,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是在照顾他们夫妇二人的生活,体恤清朝皇帝和皇后的感情。
我国的古代社会,其实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是男人可以纳多个妾,在平民百姓间是这样,在皇宫之中更是如此了,皇上可以坐拥“后宫佳丽三千”,虽说“后宫佳丽三千”有一点点的夸张了,但是,哪个皇帝不是妻妾成群啊。
不管怎么说,无论皇帝后宫有多少位美女,他总的来说,也只能拥有一位合法妻子,也就是皇后,皇后也就是“一妻”,其他的妃嫔无论你地位再怎么高,也不会高过皇后的地位,你顶多也只能算作一名臣妾,无论你怎么努力,你也只能被看作一名“妾”。

而且,这个“妾”不仅可以有一个,完全可以拥有很多个。
在古代,妻子和臣妾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皇后作为后宫的一宫之主,享有很多的特权,而这个特权也只能皇后自己享有,其他的妃嫔在听取皇上的命令后,还必须要听从皇后的命令,可谓两个人都不能得罪,得罪了其中任何一个,在后宫之中都无法立足。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皇后在后宫是“一手遮天”了。那么,根据后宫的侍寝制度,其他的妃嫔又如何侍奉皇上呢?
第一个不得不提的“侍寝制度”就是“翻牌子”了。顾名思义,“翻牌子”需要皇上根据自己的心情,翻牌子来决定今晚侍寝的妃嫔。
按照规定,清朝皇帝每晚临睡之前,太监都会将刻有嫔妃的一些木牌端上来,给皇帝过目,但是,在呈递给皇上牌子之前,妃嫔侍寝的木牌是需要加盖皇后的凤印,所以,我们可以得知,为什么说皇后“惹不得”了吧?

因为如果使皇后生气,很有可能你的牌子就直接被皇后撤销了,皇上根本就看不到你的牌子,又怎么会“翻你的牌子”呢。
当然,过了皇后这一关,你还得过得去皇上心情那一关,皇帝如果对哪个妃子有兴趣,就会将哪个妃子的牌子扣过来,随后的事情,就交给敬事房总管去安排了,皇上就只需要负责享受就可以了。
但是,管事太监还会将皇帝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临幸了某个妃嫔都要记录在案,可见作为“九五之尊”的皇上,连这点隐私也要被记录下来,顿时觉得有点尴尬。但是,这些太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以备日后查询所需要,不至于找不到底案。
随后,接到侍寝通知的妃嫔,便会被安排进行洗浴,洗浴好后的妃嫔需要赤着身子,被卷进被子里,然后由太监们抬到皇帝的寝床上,等待着皇帝的临幸。
这是每一个被“翻牌子”的妃嫔都需要经历的事情,赤着身子被卷进被子里,还要被太监们扛着走。
最不合理的恐怕就在这里,清朝明令规定了妃嫔的侍寝时间,皇帝需要遵守规定的侍寝时间,按照规定妃嫔不能侍寝太长的时间,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皇后侍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当其他妃嫔侍寝的时间过长,敬事房总管就会门外催促皇帝注意时间,如果皇帝没有回应,敬事房总管就会一直催促皇上注意侍寝时间,直到皇帝将妃子送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敬事房总管真的不太好当,明明知道“伴君如伴虎”,还得遵守制度“偏向虎山行”,当然,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吧。
当时,敬事房总管也没得办法,清朝的侍寝制度就是这样规定的啊,他们就只得按照固定办事。
清朝自入关后,能很好地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每一位帝王都很勤于政事,这是满族的祖制,因为满族在建立清朝的时候,怕这些后代皇帝因为沉迷于女色而耽误了政事,前一晚太累或者太尽兴,第二天皇上,上不了早朝可怎么办?
所以,才不得不从一开始就这样明文规定,侍寝的妃嫔都要遵守时间安排,所以妃嫔都不得陪皇上过夜,如果想要陪皇上过夜,必须得到皇后的允许,当然,这种制度也对一人例外,那就是皇后。
在侍寝的时间到了以后,妃嫔就会被太监们继续卷着搬回寝宫,很少有能经过皇后允许,留下过夜的,很多人说这不明显的不公平吗?完全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啊,但是,没得办法,人家皇后是正妻,你又怎么有资格和人家抗衡呢?

但是,以上说的种种侍寝制度,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遇上强势点的皇上,不仅负责监督妃嫔侍寝时间的太监不敢说话,有时候连皇后都不敢发言进行阻止。
可见,后宫之中,皇后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因为她执掌着“凤印”,皇权在后宫的体现也离不开皇后的配合。那这样说来,作为后宫的“一宫之主”,皇后又拥有哪些权利呢?
首先,不得不说,在清朝后宫之中,皇后的权力还是很大的,而皇后的权力还是需要通过凤印来表现的。除了刚刚提到的,皇上晚上要临幸后宫任何一位妃子,需要加盖皇后的凤印以外,降升妃嫔也都是以皇后的名义来宣布告知给大家的,而不是皇帝进行宣布。
除此之外,妃嫔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到皇后的寝宫之中,去给皇后请安,有的还需要侍候皇后梳洗。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或者是在重要日子里,皇帝必须去皇后的寝宫中坐一坐,待一待,和皇后进行一下夫妻二人的生活,这样在其他日子才能“翻牌子”,临幸其他的妃嫔。
皇上去皇后的寝宫中是可以待一整晚的,皇后也不需要到了规定的时间被太监们扛来扛去。这样看来,还是皇后过得最舒心,但每朝的皇后也只能有一个,当然,皇后也是不好当的,后宫之中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她来操心。

并且古代也明文规定,皇后不得参与前朝政事,也就是不得参政,只能掌管后宫之中的大小事务,虽说后宫之中的大小事务“悉听尊便”,但是,如果皇上一旦决定了什么事情,皇后也不能进行太多的干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皇后就是一个“虚权”,万事还得皇上做主才行。
不管怎么说,皇后能够执掌“凤印”,在后宫之中还是有很大的权力和地位的。
大家也都知道,后宫之中,按照要求,在皇后下设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若干名,虽然说,这些人也都是皇帝的正式眷属,但是她们都需要无条件的听命于皇后。
即使你再怎么的“恃宠而骄”也不能得罪了皇后,而一般能够坐到皇后宝座上的女子,也都不是寻常的女人,不是家庭背景雄厚,就是能力出众,深得皇上信任,毕竟,皇后是皇上的正妻,是皇上的身边人,是和皇上一起处理后宫之中大小事务的人,样貌和智慧以及内涵都必须“在线”,才能够配得上皇后的称号,否则也难以使众人信服。

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确实只能和皇后过夜,但毕竟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如果某晚皇上真的没尽兴就到了规定的侍寝时间,太监也不敢扫皇上的兴致,把人家妃嫔强行抬回宫中啊。但是,皇上也会给皇后面子的,毕竟夫妻二人需要一同管理后宫,自己破坏祖制不说,还可能惹得皇后不开心,这简直是得不偿失。
总体来看,清朝的皇帝还是比较尊重皇后的权威的。
清朝皇后确实在后宫之中权力比较大,执掌“凤印”,管理和负责后宫的各种事务。但是,在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无论你皇后权力再大,也要听皇上的安排,万万不可不给皇上面子,否则你的皇后地位也难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