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只在招聘网站投简历?这些渠道也应该关注,不放过任何机会

如何能够把一个产品和服务卖得更好?有销售经验的人一定会告诉你要尽可能多地铺开渠道,如果成本允许的话。

这个道理用在找工作上也一样,不过比做销售好一点的是,我们找工作尽可能多地铺开渠道,除了需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外,并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昨天盘点过目前市场上主流的8大招聘网站和APP,建议每位求职者如果不是全网铺开,在选择时要关注每个网站不同的特点,尽可能做到精准,具体可参考:

选对招聘渠道快人一步拿到心仪offer,盘点8大主流招聘网站和APP

通过主流招聘网站找工作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也应该是第一选择。

不过除此之外,相信也还有一些异常勤奋的伙伴,不愿意放过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那除了主流网站之外,还有哪些机会和渠道值得关注呢?我给大家梳理了以下3大方向的机会,有心者不要错过。

来自访谈《十三邀》

01

方向1:来自政府渠道的招聘信息

政府对于促进居民就业一直是不遗余力,身处企业的职场人可能平时关注不多也不太有感觉。

事实上,在各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上、政府授权发布信息的官方账号上,一直都会有持续的招聘信息发布,另外还会定期组织一些现场的招聘会。

截图来自上海发布

以上海为例,在上海政府相关公告发布的官方平台“上海发布”上,光今天一天,就有两条与招聘相关的信息,一条是12:41发的,另一条是下午17:32发的。

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网上,也一直会保持更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公告。

类似的做法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找自己所在地的相关账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网查询,另外,社区或者村镇的居民群里也会有相关信息发布,各地区差异比较大,但留心一定可以找到类似的渠道。

来自电视剧《唐顿庄园》

02

方向2:来自熟人或“半熟人”的招聘信息

1、主动询问那些在心仪公司任职的朋友有没有内推机会

对企业来说,内推一直是各级管理层和HR青睐的一个招聘渠道:

首先,愿意把同学、朋友推荐到自己公司的员工,本身对公司比较认可,这种正能量会传递到他所推荐的候选人身上,在价值观认同方面能更好融入;

其次,候选人对公司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都能够通过推荐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公司和岗位的认知会比较理性客观,入职后更能够安心工作;

最后,推荐人基于自身职场口碑的考虑,推荐给公司的也会是比较优秀、靠谱的人才。正因为如此,很多公司都会在内推上设置很高的奖金,鼓励内部员工推荐优秀人才。

来自电视剧《意大利制造》

如果我们正在看工作机会,不妨主动找那些在自己比较心仪的公司里工作的好友聊聊,让他们帮忙留意看看有没有内推的招聘机会。

如果有,万一推荐成功,他赚到推荐奖金,你得到工作机会,何乐而不为?

当然,主动找朋友推荐也要有技巧,因为即使是朋友,可能他对你的具体工作情况并没有很了解。

所以需要把自己的大致亮点、主要履历、想要的求职方向、期望的薪资范围等重要信息告知朋友,他才能够大致判断能不能推、怎么去推成功率更高。

来自电视剧《甜蜜》

2、寻求专业交流群、HR、猎头的信息和帮助

很多人在求职时总觉得要矜持一点、端着,显得自己很有身价,其实完全没必要。

在这个不可能有人会将一份工作干到老的时代,每个人都要面临无数次重新找工作机会的情况。

大大方方的:我能提供这些职场价值,需要找到一个能发挥的舞台,本质上,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在寻找适合他发挥的舞台。

主动出击,付出的努力和诚意越足,越能尽快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梳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求职的方向,明明白白地向专业交流群、认识的HR、猎头释放自己的求职信息,即使他们手上一时半会儿没有合适的岗位,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也能第一时间想起你。

来自电视剧《意大利制造》

03

方向3:来自个人兴趣渠道的招聘信息

罗振宇曾经分享过一个读者被他招进公司的故事:

有一位读者在他每一期节目下面都写很长一篇非常详细的学习心得,思考有深度,表达有逻辑、层次,坚持了一年多,后来罗振宇忍不住对这位读者产生了好奇,就联系了他,再后来,没有意外地,这位读者顺利加入了得到。

类似的故事在自媒体圈内还有很多,比如秋叶也曾分享过他团队里有一部分成员也都是当时在学习完他的PPT课程之后,用用心、优质的作业打动了他。天长日久,学员变铁粉,铁粉成工作伙伴。

这是因为强烈的兴趣得到大佬青睐从而求职成功的案例。需要一定的积累,门槛较高。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另一类通过兴趣寻找招聘信息的方法是关注自己关注的自媒体账号的招聘信息、豆瓣兴趣小组里的招聘信息等,如果自己特别喜欢的公司恰巧有适合自己的岗位,从粉丝变员工,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找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营销,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卖出去”。

根据美国营销学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教授的经典营销组合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渠道对整体营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迁移到我们找工作上来,假如我们用100分的精力找工作,那么在渠道方面,我们起码应该投入四分之一的精力。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花费2个篇幅重点介绍。

正在求职的你,也可以借此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忽略掉比较重要的地方,如果有,尽快调整策略,也许下一步就柳暗花明。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