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愈瘫痪重症(乌头汤证)

经方治愈脚气瘫痪重症(乌头汤证)

来源:《经方临证集要》

    梁xx之子,年甫十五,因得脚气症返白香江,四肢瘫痪,

医辈齐集,纷无定见,亟备輿来迎。患者面色青白,气逆上喘,

腿部胫骨疼痛,麻木不仁,脉细小而浮,重按无力。此乃白虎历节

重症,金匮以乌头汤主治。余用其方重加麻黄至15克,群医哗然,

麻黄发汗夫谁不知,未加杏仁,汗源不启,小青龙治喘所以去麻

加杏者,恐麻杏合用发汗动喘耳。今本方君乌头以降麻黄,不用

先煎,何至发汗,倘有不虞,余负全责,梁君知余成竹左胸,不

复疑惧,果尽一剂,麻木疼痛立减,略能舒动,因照前方连服十

余帖,麻木疼痛全失,已能举步于行,惟尚觉脚筋微痛,关节屈

伸不利,改用芍药甘草汤,以荣阴养血,方中白芍、甘草均用60

克,连服八帖,应手奏效。(程祖培:医案医话,《广东中医》1962)

    按:此案寒湿偏盛。寒盛则痛,湿盛则不仁,寒湿浸淫关节

则屈伸不利。治以乌头汤重用麻黄除湿散寒。寒湿去,关节利则

步履如常。

附方:

1、乌头汤:

【组成】麻黄 芍药 黄芪 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用法】上五味,哎咀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尽服之。

【主治】脚部疼痛,不可屈伸。寒湿痹证。治疗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者。

【临床运用】:本方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重者加制草乌、干姜;肿著者加薏苡仁或防己;病久体虚者加黄芪);加白术、威灵仙、桂枝、桑寄生等治疗坐骨神经痛;加鸡血藤、地龙、当归等治疗小儿风湿舞蹈症;加桂枝、豹皮樟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均取得明显的效果。此外,有人用本方治疗变应性败血症亦有疗效。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阴缩、眩晕、体质性低血压、腓肠肌痉挛、偏头痛、阳虚外感、牙痛、肠梗阻均有一定的疗效。

2、芍药甘草汤:

【组成】芍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药理】

本方有解痉、止痛、抗炎作用 ,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著增强。

【做法】

配方:白芍药30克炙甘草10克白糖30克

制作: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散人评:此案用乌头汤加麻黄15克,因不与杏仁同用,固不发汗,无需先煎,其意在引导药力通达四肢,因此功效尤捷,已是大师神来之作派。在消除主症之后,又重用芍药甘草汤解除 筋骨之痛,二方均为经方,也足见前辈对经方的运用娴熟重视。由此可见,经方运用得当可以治愈很多疑难重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