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随手拍的地面照片,竟藏着一个熟悉的故事

温馨提示:

这是一张从飞机里拍摄的照片
你能看出这是哪个地方吗?
仅凭一张照片
你能看到什么
河流?山川?
今天我们从这张照片
找出它所在的具体位置
当一次侦探
走起!
以下视频来源于
EyeOpener
首先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
这张照片有哪些元素?
一条黄色河流
密集的山地中间有个小村落
左侧很明显是一段机翼
最关键的飞机序列号信息没有拍到
所以无法从飞机航行路线上找出线索
从这些元素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河流
当你看到照片中这条黄色的河流时
第一直觉是……黄河?
恭喜你答对了
证据主要有三点:
一、宽阔的河道。在几千米的高空中,还能够显现出这么宽的河道与山脉和村落的比对,可以估算河有数百米宽。
二、土黄的河水。虽然包括长江、金沙江在内的很多江河也有黄色的河段,但是这些河流的黄水河段流经的要么是平原,要么是陡峭的峡谷。
三、并不算高,但千沟万壑的山地。这正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显著特征。综合以上三个证据,黄河这个答案就名正言顺地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当中。
影子
北方的山脉影子
在大多数情况下朝向北方
在这张照片中
勾勒出一条山脊线
可以确认这一侧即为北方

↓↓↓

所以照片中的河流是南北向流动的
这也为照片中的河流是黄河
提供了又一佐证
因为除了黄河的“几”字形这两段
以及汾河大致是南北走向
中国北方大河里像渭河、泾河、海河
基本都是东西走向的
而作为黄河的支流
汾河沿岸多为平地
且河道宽度和黄河的多数流域相比
基本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虽然黄河的上游
也有一段是南北走向
但它的两岸还是平地居多
因此真相就隐藏在
“几”字黄河的这一段了

村落

由于太过模糊
照片当中的小村落
几乎无法为我们提供任何信息
目前为止
至少可以推断出照片的拍摄地
位于陕西、山西之间
黄河由北向南流的那段区域
然而这毕竟是一段
长达八百五十多公里的水域
我们必须想办法缩小筛查范围
虽然放大后的照片特别模糊
但隐隐约约还是能看到
右上角那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那里河水表面
还有一道清晰可辨的影子
那是一座桥
网上一搜
黄河上的大桥大概有两百多座
由于照片中黄河两侧地形比较统一
多是均匀的山地
根据这个特征
筛查范围从最北端的
喇嘛湾黄河公路大桥
一直延伸到最南端的龙门渡口
总计有二十六处
跨越黄河的建筑
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河道过于扭曲,排除
两侧都是大范围的人类聚落,排除
河道右侧过于平坦,排除
……
初筛找出大体一致的地点
再进一步比对照片中的细节
比如在山脊东南侧延展开的那两条公路
最终确定
这张图片所拍摄的
是位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的高家洼村
那座桥
名为石清黄河大桥
到这里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但仔细观察山脊上的那片“村落”
会发现那并不是寻常的民房
更像是某个宏大的景区
可是这样的建筑
怎么会出现在光秃秃的山脊上呢?
地图显示这里是一个叫做
“北国风光”的景区
在榆林市政府的网页上
我们得到了一个
更令人意外的结果
高家洼塬
位于清涧县城东60公里处的高杰村镇
是陕北高原群山中
少有的一块高原平地
塬阔地百亩有余
四周群山相连
宛如一条巨龙
盘旋蜿蜒在群山大崖之中
1936年2月
红军东征到达清涧
毛泽东从驻地袁家沟出发
登上高家洼塬观察地形
恰逢连日大雪
被风雪茫茫的北国风光震撼
后来凭借这份感受
他最终写出了大气磅礴的
《沁园春·雪》

(注:关于《沁园春·雪》写作地,有陕西、山西等不同说法,此为观点之一)

文中提到的那个高家洼塬
就是图片里的这条山脊
就连拍摄者本人估计也想不到
他随手从飞机上按下了一次快门
居然捕捉到了那位教员
在艰苦岁月中
诗兴大发的那个瞬间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

整个“侦探”过程

是一个青年人

运用“中学地理”知识完成的

找到“北国风光”是偶然

而青年与先辈的“遇见”是必然

这个跨越时空的场景

正是那位教员

与他所希望的中国完美邂逅

我们一起领略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
还有在群山之间波涛汹涌的黄河
尽管在当下的经济社会
这两种景物在某种程度上
被有些人视作是经济落后的象征
可同样是在这片土地
当年的毛泽东就站在这里
顺着陡峭的山脊和怒吼的黄河
他所看到的却是整个中国!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