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让和田玉行业丢掉“诚信”二字,为啥同行都把赚快钱当做荣耀?

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许多原本稳定行业都变得不太好。做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浪潮,和田玉行业的销售模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和玉大叔发现,最近两年新入场的许多玉商同行,经营思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市场的风气也变了一些味道。

在十几年前,玉石生意是大众听起来比较“富贵”的买卖,基本不太需要风吹日晒,同时还让各行各业都感觉是大老板。今天的玉石生意早都已经变成了追逐微弱毛利的苦活,还在坚持的同行无不需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连生意中最重要的“诚信”二字也开始逐渐缺失,哪些因素改变了市场?听和玉大叔给您分析一下:

一、客户的获取不再属于“自食其力”

在过去,和田玉完全属于收藏领域,收藏生意的模式就是在“大海”中寻得少量的高价值客户,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按理说这是玉石行业的铁律,然而在互联网的模式下这种传统的模式被迅速打破。如今有许多新兴玉石消费者是通过互联网上快速获取的,他们被网络平台的定向广告吸引到指定的直播间或者是网店。不再像过去经“口口相传”、“朋友介绍”等口碑方式,如此一来获客的渠道就变为纯粹“氪金”的游戏,谁出的钱多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小白客户,既然如此轻易粗暴,我用钱买来的客户为什么要非常善待呢?反正是“一分钞票一分客”!

二、快销模式的价格竞争

回忆以前的玉石买卖是一件悠闲的过程——聊聊天,喝喝茶,谈天论地,最后结缘自己心爱的美玉,宾主欢娱。现在这种模式已然荡然无存,更多的消费者喜欢在刺激的直播环境下观看杀价,看着主播吐沫横飞介绍着所谓“性价比”,燃起的激情去支撑过程,然而激情过后,拿到手里的玉件却给当时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毕竟网络销售所看到的玉件只是一时的光线魔法,没有特别认真的甄别,大部分实物偏色严重,到手后与自己的想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售后客服的诱导“玉石都是天然的,有些瑕疵很正常”等等,让新增的玉石消费者对行业提供货品的真实品质产生了怀疑。

三、售后打法律“擦边球”

玉石作为贵重的商品,自然要千挑万选,像商场中各种珠宝玉石都是执行国家消法“三包”的,而如今在互联网上销售的玉石有不少打着所谓“定制”的旗号,比如翡翠行业非常流行的毛坯手镯定制,卖给客户的不再是成品,而是毛坯。这些半成品的品相其实玉商们是心知肚明的,出货后的效果早已在他们预料之中,压根没有奇迹。然而挂上了“定制”二字,就可以绕开消法的售后限制,使得不少寄希望于“捡漏”的消费者收获了失望。和玉大叔是比较鲜明的反对玉石走向“买定离手”的交易模式,毕竟带给新消费者的劣质印象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市场节奏变化太快,行业已经变成了“快钱”赛道,谁快速捞到钱做团队才是大家所羡慕的,以往那种仔细钻研玉石知识,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风气已经荡然无存,不知道市场的自然选择是不是每次都对,然而商战残酷,存活不易,想必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了解罢。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