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套路!告别缺氧?买新风前信了这些邪,已经哭晕在厕所!「每日一答」123

这两天的心情有点差,直到又看到了大家!

跟打卡活动的同学,可能有一小部分知道:大前天,一个好兄弟的父亲过世了,前天和昨天我跟着忙了2天。所以,公众号也没有来留言,打卡也没有回,甚至前天没写主题。内心充满愧疚……

不过,看到大家打卡的内容以及公众号的留言,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召唤……

单毅讲装修都在弄些啥?汇总盘点下:

(挑了6个重点项目,公众号的菜单都点一遍,全能找到)

1、每日一答,长篇知识。问题一般来自打卡小程序(30天省3万),累积已经40多万字。

2、一周热点,盘点新闻。每周六准时推送,不一样的装修视角,累积已经快30周。

3、打卡论坛,装修日记。小打卡小程序里,和900名同学一起成长,每天n篇干货。

4、装修课程,知识付费。其实很多都有免费获取途径,比如30天打卡可以领69元的《7天搞懂装修》。

5、装修社群,交流微信群。有按地方分类的,有班级分类的,有团购专用的,等等。

6、善议价团购,优惠购物。618之后,一直还没开团过……

虽然我们人少,但我们想做的事不小。

除了一部分我们可以「喂养」给大家的东西外,还有很多东西,在单毅讲装修是「自助」式的!比如团购找商家砍价……

最近一直在和商家扳手腕。

我知道大家都想团,但我也要争取闹到更合适的价格!

618把很多商家搞得比较受伤,我想要比618更低的价格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还是那句话:人多力量大!除了已经参加善议价会员的同学,所有打算低价买装修建材、家具、家电的,都可以把你们的需求提出来。最好能自己先找商家去砍上几轮价格!

下一步的开团,我们将尽可能把所有人纳入进来!

目的只有一个:更多人参与,拿到更低优惠!

(凡是放量开团的,我们会给会员额外补贴,肯定不会让会员吃亏啦)

如果大家最近有啥想买的,别忘了留言说一下哦!

能提供品牌、型号和价格以及购买理由最好~

进正题!!

上周末,有一条打卡提到了住人之后的通风问题:

父母住的卧室外面车水马龙,晚上如果开窗噪音很大,如果不开窗开空调会很闷,那么,是不是装个新风最合适?很担心不开窗的房间会缺氧……

(问题打卡留言找不到了……拿这个凑合吧)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自从新风出现之后,「室内缺氧」竟然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所有与「室内缺氧」相关的话题,都可以见到各种「新风」厂商在发力。

不夸张的讲,新风行业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伪科学阵地」!

这些新风的软文都会包含这么几个方向:

1)不开窗不通风,会导致缺氧,危害巨大。

2)开窗通风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新风才行。

3)重点不是氧气多少,而是二氧化碳多少。

4)控制二氧化碳浓度,通风不行,要新风。

但看这些观点,似乎无懈可击,但真相……

关于新风,之前已经写过详细介绍,传送门:

114壁挂式还是中央式?2018年新风选购必藏指南!4个买新风前必看的扎心问题!

【1】不通风会缺氧吗?会闷死吗?

首先肯定一点:

缺氧的确是会对人有影响,当氧气含量降低时,人会出现很大反应,甚至窒息死亡。

上过初中我们就知道,人类呼吸主要是为了获取氧气。

氧气对人意义重大,一旦没有氧气,人就必死无疑。

所以,就会有很多人围绕「缺氧」来恐吓大家,谋求商机!

▲这个货是我高三的时候老妈给买过的,不知道坑过多少人……

缺氧的确是个问题,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1)人对氧气的容忍度比想象高。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是21%左右,但这并不是说任何地方只要是户外就有21%浓度的氧气等着你。比如高原地区。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氧气占大气比例仅13.44%,不用背氧气瓶也能活。

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仅12.3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仅11.76%。

普通人初到这种地区一定会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不至于一下子「闷死」。

氧气含量仅仅为13.44%都不会一下子被闷死,还要不要那么担心?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氧气不多但雾霾也没有,空气质量打底好不好?

2)室内其实很难出现缺氧。

正常室内,就算门窗紧闭,空气依然处于微弱流通状态。

氧气就算少点,也和外界不会差太多。

如果氧气的波动对人类真的影响那么大,估计室内点火做饭这件事会被首先禁止!

那燃烧的都是氧气啊,做饭烧火,把氧气烧没了怎么办……

所以,所谓室内缺氧,绝大多数情况都只是一种「臆想」和「心理作用」,实际并不会发生。

▲不会有绝对密封的门窗,空气的交换并不会停止

3)室内缺氧窒息死亡,罪在一氧化碳。

的确,有很多燃烧氧气的环境下,人最后被「憋死了」。

在死亡原因上,经常能看到:由于缺氧窒息……

你看你看你看,这不是缺氧了吗!!

对,但这个缺氧并不是说环境的氧气含量低,而是说人本身缺氧!

而人缺氧的原因,是由于一氧化碳假冒氧气强行抢走了本来用于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最后导致一大批氧气滞留肺部,人体组织缺氧坏死,甚至导致死亡。

▲假想中的血红蛋白快车运送氧气宝宝场景

【2】二氧化碳浓度高不好?真相!

那为什么室内不开窗,会觉得闷呢?

针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新风行业真是煞费苦心啊!

缺氧这个戏码,由于被用了20多年了,很多人已经有了免疫力。

而且,缺氧又不是「迅速毙命」,恐吓能力还不够。

所以,「二氧化碳有毒论」登场!!

▲你以为低碳生活是说二氧化碳有毒?非也非也!

二氧化碳吧,其实是没毒的。真的!

虽然,我们各种提倡「低碳环保」,但那并不是说二氧化碳让地球有毒,只是二氧化碳多了之后会让地球「变暖」,而后引发一系列「可能出现的灾难」。

首先,我们每一口呼吸都带着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浓度为0.03%。

其次,我们经常大量的主动增加二氧化碳吸入量,比如舞台上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比如水里增加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饮料,虽然增加的浓度不高,但如果二氧化碳有毒,这种做法会被制止!

最后,二氧化碳还有药理作用(生理性呼吸兴奋药,让呼吸加深加快),只要吸入浓度不超过10%就都在用药范围内。5~7%的二氧化碳与93%~95%的氧气混合,可以用于急救溺毙、吗啡或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新生儿窒息。

空气中浓度仅为0.03%,提升100倍之后,不但不能让人中毒,反而会让人呼吸加深加快(3%时可以让呼吸量为正常2倍)。

虽然这是一种应急处理方法,但完全可以破掉所有关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让人出问题」的谣言!!

下面这种谣言,以后请主动过滤,随手点个举报更好!

大于5000ppm能让人缺氧??估计是照搬了一氧化碳吧!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不服:

二氧化碳中毒或者导致窒息死亡的案例也不少啊,真没问题?咋有点不信呢……

来来来,敲个黑板,看重点:

二氧化碳本身除非浓度超高(25%以上),否则没问题。

但是,如果氧气含量低于17%,那么二氧化碳浓度只要达到4%以上,就可以让人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看起来这两个数字很可怕,实际上并不容易出现。

按照上面谣言里讲的,二氧化碳正常浓度410ppm(国际最新观察结果),达到4%浓度差不多是100多倍,也就是要达到45000ppm以上!

这除非有火灾大量消耗氧气或者您直接使用了二氧化碳灭火器,否则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听我解释完,是不是觉得二氧化碳有毒论太小儿科,怎么可能有人会相信……

但实际上,相信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看起来貌似是「高知群体的理工狗」,也会中招……

二氧化碳有毒论,已经让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把解决二氧化碳当成了「购买新风的重要理由」!

▲上面是网上某位同学自述的新风购买理由……

【3】不通风到底为啥觉得闷?

我如果说「闷」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你会不会想打我……

好吧好吧,我换种说法!

1)同样是夏天,开窗可能会闷热,但关窗开空调反而不闷,为啥?

第一种「闷」,是「无法被汗液带走热量的感觉」。

如果你可以痛痛快快出汗,比如户外徒步,山风吹来带走你体表汗液,同时带走体表热量,你一定不会觉得「闷」。

但如果在家里汗流不止,但却汗液却无法蒸发带走体表热量,你会觉得被「闷死」。

但实际上,闷你的既不是缺氧,也不是二氧化碳,只是热量散不出去而已。

所以,无论是降低湿度增加风量,还是单纯的空调制冷,都可以解决这种闷。

2)早晨起床不出屋可以赖床很久,但如果去了外面再回来,必须开窗放放,为啥?

第二种「闷」,是「对异味的容忍到了底线」。

已经睡了一宿的房间,你的感觉器官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环境,对于各种已存异味完全可以接受。所以,您继续赖床的时候,一点也不会觉得「闷得要死」。

但如果您自己出去转了一圈再回来,或者随便来一个感受过新鲜空气的人,都会明显地觉得「味道难闻」,这种对异味的难以接受,就形成了「闷」的感受。

所以,也许只需要一个能解决异味的空气净化器,就可以告别这种「闷」!

(实际上我家已经在卧室配备了空净,早起的味道的确不一样)

3)东北很多教室,冬天会尽量密封而且不开窗,北方人无所谓,南方人需要适应很久,为啥?

第三种「闷」,是「对环境的心理感受」。

窗户密闭,人多拥挤混乱,这些多是需要适应的「新环境」。

对于喜欢扎堆唠嗑的东北人来说,密封的窗户代表温暖,人多代表热闹和兴旺,闹哄哄才不会无聊……哪有什么「闷」,很爽好不好!

但对于很多南方的同学来说,密封的窗户代表可能会有闷热和异味,人多和闹哄哄恰好也是闷热和异味的源头,虽然现在不闷,但马上就要「闷」了好不好!!

所以,其实只要你能适应这个环境,心理的戒备放下,「闷」也就不存在了!

讲了这么一大堆,回到最初的问题:

如果因为客观原因(比如噪音大),那么怎么解决或克服「闷」呢?还会不会担心缺氧或二氧化碳浓度太高而要上新风呢?

相信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个小小的忠告:

新风可以有,但千万不要为了错误的理由购买错误的新风!

最后,大家可以一起回忆下:

过去这些年的在家生活里,有哪些记忆犹新的让你感觉「闷」的场景?

欢迎讲出您的感受,红包等你哦!

(*讲的好有大红包)

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