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讲课笔录2----从诗到词大概都经过什么?
从诗到词,从哪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呢?
词是什么呢?词和诗有着很截然不同的区别。那这个区别呢?我想大家要仔细的去琢磨、去感觉、去把握,怎么叫感觉去体会?那就是你把它当成你身边很熟的一个东西,仔细的体会,你能分得清它不同的。我们举例来说:来听课的都是女人,女人你身边就有可能有两个男人,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儿子。那丈夫和儿子都是男人,他们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但是表面的不一样,一个大人,一个孩子,这个不用你说,谁都知道。但他们真正不同,只有这个女人你仔细体会了一辈子半辈子你才清楚。那旁人他不会体会出来的。这就是你耐心的去比较去琢磨,到底什么是诗,什么是词。
那笼统言之,什么是诗呢?诗无论它讲多大的事情,或者多小的事情,它总有一种劲在里边。什么劲呢?就是我想要说点什么,我想要表现点什么,我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想要怎么怎么样,或者激愤或者高兴或者快乐或者什么,总之是要有一股劲它掩饰不住。即使再用那种无题的手段,再含蓄再怎么样,他总是有点掩饰不住。换句话说,绷不住那个劲它要露出来。那一点露,露的恰到好处。这就是诗。而词是什么呢?词就是完全藏起来,啥都不露,让你熟知的人去感觉它要干什么,不熟知的你人就看不清它要干什么,这就是词。比如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要干什么?作者写这个他有他的道理,他想把他的某种感慨告诉你,这就是诗。那么词呢就完全不这样。它咏《新月》(眉妩):“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那么美。后边说:“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它想干什么呢?好象它没想干什么啊?这就是词。诗和词就不同,诗,它有些劲它藏不住,一下子就要露出来。
如果说你读不懂,那是你不会读,不是人家没说明白,人家说了,就是要表达,你没读懂,所以说你觉得它也没说什么。如果你懂的话,你读到这,你略一沉思,就一拍大腿,妙啊,它想要说什么你全知道了,它自己其实就在那说呢,它没有藏着,半藏半掩,半藏半露。可词就不一样了,词几乎就全是藏。你想抓它词里句子怎么怎么样如何如何,你抓不到,它比诗藏的更隐晦。换句话说,诗与词相比,诗更直接一点更露一点更白一点。词更含蓄更深沉一点,更拐一点弯子。这就是它们的区别。诗就像是男子汉大丈夫似的,该挺起来它就挺起来,肩膀正正的,脊背拔的直直的。即使写点柔情蜜意。那也是一个男人的那种柔情蜜意,显的总而言之带有一种男人气。而词呢,就不然了,它天生下来就是的漂亮女人,穿着漂亮的衣服,长着一副非常柔美的身段。你听它说话的语音也是娇滴滴的,柔柔媚媚的,它不要那种男子气,但是它的心胸厚到什么程度,你只有懂了它你才能知道,不懂它,你以为就是表面的就是那一个样子吗?但它的心像大海一样又宽又深,你只有深入进去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它的区别。所以说,词的语言要华美,要美。而诗的语言,不以华美为主,甚至有时候要讲究古朴自然,什么叫古朴?说白了粗布大马褂,都没关系。词是二八佳人,要哪都是美的。它们区别不同。
翻过来的话,我们在填词的时候,你就得先要分清楚了,你想做的工作是什么,你想做的这个工作到底是适合用诗来表达还是适合用词来表达。如果你想发感慨,最好你就用诗来表达。你想臧否人物,你想怎么怎么样,如你的情绪本身是很婉转的,那你就用词来表达,不要选错了体。好比说你出去你要找一个伴儿,让他跟你去干什么什么,你需要去公关,对方是个男的,你要去公关,你想用某种东西把它拿下。结果你找个张飞去,坏了,你把人家吓跑了。所以你要选择好你的伙伴,选择好你使用的方法工具。那么到底选择什么人去呢?你知人才能善任。你知道我这个事情谁去做最合适,你才能知道派谁去,否则的话,乱派人,那就弄错了。那么这是表面上,男人和女人穿的衣服不同,诗和词用的语言就不同。诗的语言多用实词,少用虚词。诗的语言多那种大马金刀的语言。那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词的语言适当加一点虚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尤其在长调里这种字叫勾勒,勾勒是干嘛呢?本身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就是把前后句连接在一起的那些词,它本身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把它比成泥巴。我要砌一堵墙,全是石头不行,石头墙砌好了我要拿泥给它糊糊缝,那个勾勒的词,就相当于糊石头缝的那个泥巴。有它外表光滑,一切都好。没有它,一切就是一堆乱石头。那么你像这里边,比如:梅英疏淡这首。(望海潮 秦观 )
什么属于勾勒性词汇呢?比如说:长记误随车,长记,有意思没有?有,但它的意思和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误随车,和这些实实在在内容的东西它不一样,它有点区别。正絮翻蝶舞,絮,有华灯碍月,有,但倚楼极目,但,像这样的词呢,他它就属于勾勒性词汇,比如我们在词里见到这样的词但它在诗里很难见到,诗里出现两个:无端,空惹,诗里很少,在词里的这样词很多。比如说:又重见,哪更 ,可怜, 像这样的词,它都为了起把情感一步一步去转或者往上推,起这样的作用的。像这样的词,本身没有太多实际意义,那情绪一会高一会低,一会前进一步,一会后退一步,靠什么来调节,就靠这些所谓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来调节,在诗里很少出现,在词里就很多。
我们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还包括一个就是词的结构问题。像鹧鸪天,我们把中间的两个三字句,叫两句,其实那是两个半句,它比律诗只少一个字,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在结构上,第二个方面就是语言上包括用虚字上。我们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具体的看一下。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一首前半部分和律诗非常相近,律诗一般起个头。要说话,要讲什么事情呢,起一个头。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它这样的句子到底和诗有什么不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从这首来看它前半片几乎和律诗没有什么区别,而区别在哪呢?区别在语言的用字上。如果要是律诗就不这样弄的这么鲜美,它可能要表达其它的意思,不会这么鲜美。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尤其后边那两句,美极了!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它和诗那种带着某种感觉某种味道的那种东西不一样。我不知道你们有感觉没有,这样一读就感觉到它是词味,非常柔媚。下面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一读这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词了,因为它句式变了,不光是句式变了,结构也变了,它和律诗的结构不同。上片律诗的话,一般是起,第二联承,就完了。但是这首词它就不同了,它从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由当年两个字,来交代下边我要写当年是回忆,然后下边两句就是当年的回忆。所以说前边呢一起一承,然后它要回忆也回忆完了,它想写的事情就已经写完了,其实是结束了。我们把下片先不看只看上片。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当年两个字告诉你,彩袖殷勤捧玉钟那是当年,我后边两句话还是当年,也就是第二句承第一句,然后接后两句,其实起了这么个作用,它把这四句就捆在一起了。然后这四句写完了这段就结束了。
律诗要怎么办?律诗要从这里开始转,转出一个,就像一个皮球一样,把皮球远远踢开去,然后再迅速跑过去接住再把皮球抱回来,这是律诗。而词呢,分上下片。上片结束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彩球,织完了。下片的开头要重新选一个点,这个点一定是在前边那个球之上的。我们打个比方,上片是一个揉好的一个线团,然后从中澄出一个新的线头来,在这个线头的基础上再接着绕,这就是下片。上片它说了那么多内容,下片它怎么说,它说从别后,忆相逢,我上边说的全是当年是回忆当年。当年那个样子,现在怎么样呢,现在分别了,所以我从别后忆相逢,从别后,就是一个新的线头,忆相逢就开始缠了,然后几回魂梦与君同,就已经缠起来了。下面它说,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个最后这个球不仅缠的越缠越大,还把整个上片那个球包起来了,它是这样一种结构。
作为语言呢,它从别后,忆相逢,你看这是一层吧,几回魂梦与君同,又一层吧,然后今宵怎么样,犹恐又怎么样。今宵我已经这样子了,已经相逢了,几回魂梦与君同。梦里我都希望和你能见面,结果我今天见着面了,我怎么办?我拿那灯我仔细照你,是不是啊,今宵剩把银釭照,只有拿这灯我仔细照你,真的假的啊别又是做梦吧。犹恐相逢是梦中。那么它的结构是什么呢?是两个有情人,经过多少年分别以后,今天终于又重逢了,于是重逢以后男主人公,看到自己的恋人站在自己面前了,结果反而不相信是真的,于是怎么办?先回忆过去,回忆完过去,又回忆分别后这一段时间,然后再说我看到你都怀疑是不是真的。第一句是先说过去,第二句转回来来表明还是说过去,过去说完了,说过去分别以后到今天,最后回到眼前。它是一个倒叙的手法,一层一层的把情感把内涵往前推,一直推到结尾。这个结构与常见律诗的起承转合,尤其下片是大不同,要是律诗肯定不会这样的。这就是鹧鸪天,它的诗与词之间的区别。
那你就要体会,一开始时候试着体会两点,第一,诗的结构和章法和词的结构和章法到底有什么不同?第二点语言上到底有什么不同?我怎么这几个字一出大家都说诗味?那几个字一出就说有词味?为什么?这个自己慢慢的体会。读多了自然就体会了。那么我反复跟大家讲,要读书,书读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怎么读书呢?我讲了,不管你是读诗还是读词,一首诗一首词它写成了,你有一个想法,你想写这个东西,在你有了立意有了想法之后一定要经过四步,第一步由字变成词,第二步由词变成句子,第三步由句子变成一联或者一拍,第四步由一联或者一拍最后组成一篇。这个过程一定要有,那么于是你要读的时候,你可能就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一联一联的去看,去琢磨去分析。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为什么用当年两字?原来起这个作用,什么叫拼却?捧玉钟,玉钟是什么?醉颜红又是什么?下边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句子好,为什么好?杨柳楼心月,桃花扇底风。这个简单,这种句子简单。为什么呢?它就是美。最妙在哪呢?舞低杨柳楼心月,我这跳啊跳啊跳啊,最后杨柳楼心月都低下了,为什么低下了?月亮是东边升西边落,天都要亮了,月亮都要西沉了。说明时间过去了,但它不说时间过去了,它说我跳舞把它跳下去了。歌尽桃花扇底风。桃花扇底那风,忽忽忽,最后风都没了,歌尽,歌被我唱唱唱的都没了,我看是都累了睡着了,桃花扇也不扇了。当然是个比喻,不是说我睡着了,舞低和歌尽,你看这两个字用的,又奇又美。而且把那种心情,写到极点。当时是怎么醉生梦死的,怎么那么心劲那么高,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你换一种说法就起不到那种效果了。
然后下边说鹧鸪天这两个三字句也是要对仗的,怎么对仗?从别后,忆相逢,这怎么对仗?时间上,内容上相对,别后是时间,忆相逢,相逢也是个时间段,不管真的相逢假的相逢,它是个时间段。从这进行对仗。从别后,忆相逢。对的不是那么十分工整但是很巧妙。如果说你读的时候,从别后,忆相逢。想都没想,就知道那么个意思就过去了,那你读书就没读到家。一定要琢磨它从别后,忆相逢。这个对仗,有意思,有意思。那你就读明白了。如果你想都没想,哗就过去了,那你就没读明白。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如何,犹恐如何,今宵是在前边那么一大片基础上,终于相逢了说到今宵,结果还犹恐,为什么这样?这就是情绪的一拍一拍向上递进,一拍一拍向前推,情绪越推越高,推到最后是终了,是最高峰。从别后,就开始忆相逢,而且几回都怎么怎么样,到最后今宵终于如何如何了,还要犹恐,你看,这就一波一波一层一层往上推,这就是词的结构,你在审美的时候,你就要把作者这些匠心独运的地方,你都体会到了,你差一个字没体会到它的美,你都对不起作者啊。读书怎么读,就这么读。等你都读完了之后,明白了之后,读多了之后,你就明白了,原来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古人写东西就这么方面写啊,我全明白了,我也来吧。试一次,不如古人的好,再试一次,又进了一点,再试一次,不错了。这样不就进步了吗?写三五个鹧鸪天,鹧鸪天会写了,明白了。再写三五个浣溪沙,浣溪沙会写了,再写两三个其他的小令,小令没问题了。有两年时间,词可以差不多像那么回事了。有十年的时间可以成为当今词坛大家了。其实很简单,你真的把书读够了,把你该看懂的,古人摆在那的东西你就拿来欣赏,你就琢磨,你用功夫下功夫,有些东西琢磨透了,咱们没有说让你超过古人,也不敢说你和古人等肩,接近古人,继承它的某些东西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就关键是,你读书是不是读到家了,第二你读书读到家了的书,是不是读的足够多了。有这两个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无非是照猫画虎,然后等你画着画着你就有自己的想法了,你就可以自己去创作虎了,你创作大象都可以,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今天我讲的这些东西呢,比较乱,思绪总不能够集中,也总被各种事情打断。
我想大概我想讲的东西算是讲了,就是从诗到词大概都经过什么?也就是大家应该做的基本功是什么?一是理解,一是读书。明白了诗是怎么回事。词是怎么回事。就知道下一步自己该干什么了。然后咱们从下一次开始,真正的沿着词的发展史的词的脉络,以重要词人的重要篇章做引子,一边讲词人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一边它用了什么体裁,我们就把这个体裁,把这个调子顺带说一下。再把这个词人的风格特点说一下,它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与前人有什么不同,哪一点它继承了,哪一点它又创造了发展了。全讲完了之后,从词产生到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过程,大家就全明白了。我想大概可能需要用一年左右时间全部讲完。希望一年之后我全讲完的时候,希望有那么几个人,能写的像那么点回事,那样的话我的一年的工作就没白做,咱们希望一年之后有所收获。我们刚才讲联法或者拍法的时候,有个例子可以跟大家讲一下,你们可以事后到书上去查一查。秦观有个《望海潮》秦观 他的望海潮是典型的能说明这个问题的。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我们看这个起句,它的起拍16个字,前面8个字是对仗的,梅英疏淡,冰丝融谢,是两个并列的词组或两个单句,东风暗换年华,它是在他们两个并列的基础上总结一下,换句话说是在内容上意思上往前进了一步,这是一个品字型结构。梅英疏淡,是一个口字,冰丝融谢,又是一个口字,东风暗换年华,是在这两口之上又加一个口字,或者说,也可以管它叫做板凳型结构,前边两句是两条腿,东风暗换年华第三句是它的面,那么起拍是这样的。刚才我们说过的也是秦观的那首满庭芳就不是这种结构。它不是品字结构,它是什么结构呢?它是前边两个小口,后边拉着一个大口,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老鼠拖木锨。木锨六个字,大的。老鼠长了两个头,两个小头,它的结构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在慢词里,或者说不仅是慢词,就是在小令里,绝大部分都是这样情况。如果起句,它的起拍,前边有两个四字句,那一定是对仗的。有的时候一个领字领两个四字句,它也一定是对仗的,不对仗的时候少,对仗的时候多。所以有时候我们看今人的作品,比如它写个满庭芳,或者高阳台,或者他写的其它的什么牌子吧。上来一瞧八个字干楞楞的第一句说东第二句说西,互相不关联,而且不对仗。那么后边的句子你就不用看了,为什么说呢,从它一开始就看了,它不是一个行家作的东西,换句话说它不合体,说的难听点是什么呢?说从屋里伸出一个脑袋来,首先是个人脑袋,你才继续和它说话交流,如果说伸出的是狗脑袋,是个羊脑袋,或者是狐狸脑袋,那你就扭头赶快走,为什么呢?那个主人它不是人,你就不要和他交流了,他没有价值,如果是狼脑袋,赶快跑,它要吃人。我一定等到它全部的身子都出来,站到我面前我才知道它是动物不是人吗?不需要。有时你看它一个爪子,有时你看他一个手,有时你看它一个肩膀,有时你看他一条尾巴,只要看它一点,就知道它不是人,你就可以不用再看了。

诗词格律教程
作者:谢桃坊
诗词格律全集(精装)
作者:张小燕,陈佳 著
诗是什么?古风乐府这些东西我们不讲,我们只讲近体诗。它是形式比较整齐的,因此他的结构相对简单的,这样一种体裁。那词就不一样了,词有各种各样的格式,首先从格式上就有很多复杂的东西在里面。语言上,诗应该都是标准的律句,或是律句的变体。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词里呢,在小令里,短的,它是往往是以律句为基础,然后夹杂一言,二言,三言,四言,六言,九言等等。那么一言,往往是一字逗,二言,简单就是一个词组,三言有几种变化,有的是一字逗加一个词组,有的呢就是一个相当于半句式的那么个东西,四言就跟诗不一样了,它要复杂一些,诗里遇到四言的地方,往往五言里边没有四言,它是23 或32 或212或221。它没有说四言那样一说,说这个律句读出来是41格式或者是14格式,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它不出现四言。但是词里四言很多,它有三种结构。第一种是22结构,第二种是13结构,也就是前边一个领字,后边加上一个三字句,第三种是121结构。那怎么叫121结构呢?就是说中间两字连在一起不能断,前边一个字,后边一个字,我们看八声甘州里边就有这样的句子,比如:上琴台去,柳永的八声甘洲里你们可以翻一翻,结尾的倒数第二句话。那个四字句,它是121结构。这个在八声甘洲里是很有名的。如果你写成22结构,或者你写成其他的结构那就不得体。那么六言呢。有222结构,还有其他的各种结构,8言往往17结构,九言是36结构,或者45结构。那么五言呢,是不是全都是标准的律句呢?那绝不一定。很多的五言都是14结构,前边一个领字,后边再带两个字。比如说我们刚才看的这首,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这里边就有五言里的14结构,下边是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你看啊,金谷俊游这是22结构,铜驼巷陌,它实际上类似有点31结构,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读成22结构,新晴细履平沙,它是222结构,长记误随车。它是什么?这个句子是个212结构,长记 误 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它是什么结构呢?是14结构,正是领字,领什么?领后边八个字: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下边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有字又领下边的八个字,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凡是领字下边领八个字的,一般都是对仗。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这个没有对,但它意思上呢,其实也是在对的。但是这个我们不管它叫对。那你看下边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为什么这样呢?词它首先要美,怎么美,该对时候对,该漂亮时候漂亮,这就是美嘛,再下边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但,又是一个领字。那么词里除了一部分标准的律句之外,还有各种语言变换格式,如果说你标准的五言七言写不好,再加上各种变换的四言六言三言那你岂不是乱上加乱吗?!
作者:王步高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