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已足压千红:马湘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在古往今来无数吟咏兰花的诗词中,明代徐渭文长的这首小时,可算最有气势者之一,据《石渠宝笈初编》记载,明代青楼“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的一幅画作《画兰卷》上就曾以这首诗为题款的。

  事实上,这幅画可以肯定是伪作----其最大破绽便是误将马湘兰的名字“守真”题为“守贞”。

  然而该记载流传至今,仍为一些书画爱好者所乐道,原因之一,怕也是这首诗确与马湘兰的兰花画作精神乃至她本人的传奇生涯高度相符的关系吧。

  一个青楼女子,竟然能令别人冒名伪充她的作品,还谬种流传,见于史籍,这本身已可称奇,而假冒马湘兰画作之手法,也是层出不穷----伪造题名印章,伪造他人题跋,挖去原画小名头款后另添大名头款印,临摹真迹以赝充真......在这个青楼女子身后数百年间涌现出的以她名义流传的伪画作,数量影响大约皆可名列中国古代女画家之最(包括和她同时代及距离现在更近一些的时代的女画家相比),更且远及海外,这就更奇了。

  马湘兰名守真,宁玄儿、月娇,号湘兰。金陵人。在同胞姊妹四人中排行最末,故而又称“四娘”。她工于诗画,着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其兰竹画作在明代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犹以善画兰花闻名,故“湘兰”之号独着。她还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能够自编自导戏剧,撰《三生传》等剧本。

  马湘兰是“秦淮八艳”中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位。秦淮八艳中的另外七位,生活在明末清初,她们能被视为中国古代青楼奇女子最出类拔萃的代表,除其本身的素质以外,时代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急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正是那样一个天翻地覆的年代,给予了她们展现自身人格魅力的隆重舞台,而她们的交往者,由于身处时代激流中,远较太平治世中人引人注目,也简接导致了她们更易为人所瞩。山海关总兵,复社领袖,江左三大家,明末四公子。。。。。。不可否认,“秦淮八艳”的声誉之隆,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些人交往而身价倍增的结果,倘若不是生在那个时代,倘若没有那些人,她们的声名多半没有现在这样响亮,而反过来说,即使没有她们存在,今人却仍会知道吴三桂,陈子龙,钱谦益,吴梅村,冒辟疆,候方域......

  马湘兰却不同。她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基本处于和平时期,因而她的一生和政治扯不上什么关系。她交往的对象王稚登,固然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子和画家,但在政治方面缺少值得一提之处,因而在后世影响力显然难以和明末清初的诸公相比。到了今天,除了吴中人氏,以及对明代文学或古代绘画史特别有兴趣的人,恐怕很少人还记得“王稚登”的名字,而“秦淮八艳”的大名却家喻户晓。即使没有和王稚登交往,马湘兰依然足以名列“八艳”,可是如果没有马湘兰,今天知道王稚登其名的人恐怕会少很多。马湘兰之名不因政治或男子而盛,这在秦淮八艳中是绝无仅有的。曾经名满吴中的才子王稚登,在后世寻常百姓中常籍马湘兰以扬名,这是马湘兰的又一“奇”处。

  说到马湘兰的“奇”,不能不提她的容貌。假如马湘兰有倾国倾城之姿,旷代绝世美貌,那么对于她画作的伪造者之多,对于她能身列“八艳”之一,我们或许还不会太惊奇。毕竟,漂亮对女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然而马湘兰相貌偏偏毫无过人之处,史载她“姿首如常”,也就是和平常齐头整脸的女子没太大分别。虽说自古以来秦楼楚馆中不乏“才女”“侠女”“色艺双绝”者,但青楼中人首重一个“色”字,这点大概没有什么争议。一个“姿首如常”的青楼女子,竟能名冠当时,流芳后世,成为名噪青史的“秦淮八艳”之一,也可算一“奇”事。

  不仅如此,马湘兰还生就一双大脚,当时还有一位文人尝作诗咏之,诗云:

  杏花屋角响春鸠,沈水香残懒下楼。

  剪得石榴新样子,不教人见玉双钩。

  这个文人开玩笑说,马湘兰做了一件新裙子,遮住两只脚,使别人看不见它们了。

  个人揣测,马湘兰的“天足”,对于她的舞蹈造诣一定很有裨益----随着缠足之风日盛,女子舞蹈的发展受到严重阻滞(包括姿势,力量,持续时间等方面),汉唐时期许多著名舞蹈到了明清时期逐渐后继无人,实乃中华文化之一大损失。(就古代宫廷舞蹈而言,与旗装的推行也关联甚大,此不赘述)马湘兰以一双健康的“天足”起舞,其舞姿妙曼,挥洒自如,远胜“三寸金莲”的舞者,也是不难想见的吧。

  据记载,马湘兰容貌虽然平平,但气质极佳,风华绝代,她“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固“见之者无不人人自失也。”

  一般说来,人们大都承认男人的外在魅力与相貌并不成正比,女人的魅力在多数人心目中却与是否漂亮有极大关系,而马湘兰姿容平常,竟能以气质使见者人人倾倒,乃至在号称“佳丽云集”的秦淮河畔脱颖而出,力压群芳,实属罕见----这,就是所谓的“一香已足压千红”吧?

  马湘兰的魅力不以容颜取胜,这造就了她另一使人称奇之处----其魅力不随青春的流逝而减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