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解决学生厌学的难题

小组合作的风

在初夏的校园里,

不知能否,

吹醒思想沉睡的学生。

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因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因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爱动脑思考,懒得很。

关于怎样学习,孔子说得多好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静坐之,空想之。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都在寻求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现今学生厌学现象。办法种种,小组合作学习可谓是一枝独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成效显著。可“小组合作学习”真是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万能良药,使学生在学习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吗?

提到“小组合作学习”,不禁想起了杜郎口中学——

遥想杜郎口中学当年,以乡村中学之名,在教育的千军万马中,挥金戈,驭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校名传九州,声望振寰宇,引得八方朝拜,赢得参观者无数,靠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

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有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这三大模块,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组织、检查、答疑的作用,而这些作用,还不是有老师包办,而是学生无法解决时,才会有老师出手的机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从来不用老师。

杜郎口中学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习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这所乡村中学,近年来,在全校中考中,据说是稳居前三名的。

我与杜郎口中学无缘,没有亲临其地,参观学习过。幸好,在李镇西老师的博客中,我读到一篇关于杜郎口中学的文章。在李老师的文章中,对杜郎口中学赞誉有加。一所乡村中学,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功,隐藏在成功背后的努力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而引起我思考的,是文中写到的,杨东平先生曾经问李老师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于所有的学校?

李老师是这样回答的:不,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只适合于和杜郎口中学相类似的学校,比如生源总体上不太好,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不太理想,学校地处城郊或者就是农村学校。

然后,李老师阐述道,一些重点中学因为有着自己成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加上老师的素质高,学生的生源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在更高的思想层面上,根本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活动教学形式。

是的,由于地域的差别,教师素质的差别,学生素质的差别,每所学校都有每所学校的特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取长补短,趋利避害的结果。

想起了《晏子使楚》里的几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中国人的跟风现象太严重了。不加思考,一味地照搬,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

据说,现在,杜郎口中学教学形式又发生了转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根基,更上一层楼,改道折路,探求教学更高境界去了。

杜郎口中学教学怎样改我且不谈,还是说说小组合作学习吧!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杜郎口中学独创,此种学习形式由来已久。“小组合作学习”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由于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及家庭背景,然后形成各个小组,小组内学生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以“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实,在教学中,“以生为本”是个真理,谁能够抓住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谁的教学就成功了。“小组合作学习”恰恰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孩童爱玩、爱活动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玩中学习。

有了成功的例子,自然而然就会效仿者,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风刮了起来,全国各地,学校无数,大大小小,或多或少,似乎都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怎么样呢?远看近观,褒者有之,贬者有之,又褒又贬者亦有之。

我属于第三者,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有好有坏。

好者何?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在互教互学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的授课模式,学生们既可以当老师,也可以当学生,学习形式富有了娱乐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因此变得“乐学”“好学”了。

坏者何?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的同时,淡化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没有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声音过于嘈杂,好像都在谈论学习,可是,学习是需要静思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或者是,学生的思考流于表面,思考肤浅,也无法达到高效学习。

所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因地制宜,慎用为妙。

但学生的厌学情绪却是日益高涨的,怎么激趣成为一个教学难题。

我所处的,恰恰是一所农村中学,学过杜郎口,学过洋思,也学过辽宁的凤城六中,回来后,教改的心是真诚的,在教改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而学校领导好像也深知对于一所农村中学来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于是,与区进修学校联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寻求新突破,结合“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向“小组合作学习”的纵深方向挖掘。

近日,区进修学校李校长协同两位教师来到我校,目的只有一个,考查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学校领导很重视:安排教师上课,组织教师听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随后的研讨中,李校长说的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他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又不是唯一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们要具有研究意识,开发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不管怎样,能够促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这句话,我喜欢!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也没有解决问题的万能方法,但,只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懂得思考,“办法总比问题多”,不管啥招,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招,就是好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尝试,但不管怎样,只要去尝试了,就有成功的可能,我希望,“小组合作学习”真的能够解决学生厌学的难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