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发光的孩子,或许这些人物传记会有帮助

当孩子开始憧憬未来的职业,告诉家长我想当老师、当医生、当警察......这说明孩子对理想有了萌芽、对未来有了期许。

我们该怎样适当引导孩子,小心呵护这颗叫做“理想”或称作“梦想”的种子呢?

这些人物传记绘本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让孩子成为一个发光的人,让梦想照进现实。

《观察者》

——和黑猩猩在一起

珍只有5岁,就已经成为一名观察者了。

妈妈四处都找不到她,心急如焚。过了很久,珍从鸡舍里跑了出来,她奔向妈妈,边跑边喊:“我知道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啦!”珍观察身边的一切动物,不论大小:蚯蚓、昆虫、鸟、猫、狗,还有马。

珍·古道尔从小在英格兰长大,却一直向往非洲。她说:“我想观察野生动物,而不是在笼子里的动物。”

珍奔赴塔桑尼亚,来到黑猩猩生活的贡贝地区,她想观察并研究黑猩猩,进一步了解这种跟人类最相近的动物。因为她想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揭开一些秘密......

除了作为一个观察者,珍·古道尔还是一位呼吁者。她为拯救非洲黑猩猩忙碌奔走,挽救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她说:“我属于这里。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做这件事。”

动物王国因为她而更加丰富。

我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可以读到珍的故事,这位勇敢的女士,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萱宝在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对我说:“珍·古道尔是位梦想家!”很多人停留在梦中,她却把她实现了。

《发光的孩子》

——无与伦比的梦想家

在布鲁克林的街道上,一些孩子正在一边数着数,一边跳绳;还有一些孩子在玩“跳房子”。而旁边的楼房里,一个小男孩正伏在桌上画画,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著名的艺术家。

这个男孩名叫让·米歇尔·巴斯奎亚特,现在他的画作已价值不菲,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并展示。

他之所以会成为艺术家,除了自身的热爱,还有来自妈妈的影响。让·米歇尔的艺术天分源于他的妈妈玛蒂尔德,一个来自波多黎各的女人。她善于设计、缝纫,而且厨艺高明,总是把房间布置得像一本时尚杂志。

让·米歇尔从妈妈那里体会到,艺术不仅存在于妈妈给他读过的诗歌里,也不仅在他们一起去过的剧院、博物馆里。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就像小孩子的街头游戏,它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充满了原始的童真。就像是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城市大杂烩,平凡中又不断增添新的意义。

母亲很喜欢带着让·米歇尔参观博物馆,去欣赏他最喜欢的艺术作品、读那些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让·米歇尔逐渐领悟,成为一名著名的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因为萱宝喜欢画画,所以她很喜欢这本书,她可能对艺术还懵懵懂懂,但是这本书告诉她,坚持心底的热爱是有多么重要。

《永远的弗里达》

——突破身体的局限

这是一本插图极美、文字极少的绘本。

“我,弗里达·卡罗!我就是我......寻寻觅觅、历经沧桑、笑看红尘、乐享生命、冷暖自知、心怀梦想、蓦然回首、命途坎坷、感慨万千、领悟人生真谛、爱我所爱、绘我所思。我来过!我活过!”

这是作者用简洁的话语,对弗里达一生的总结。

1907年,弗里达出生在墨西哥,6岁患上小儿麻痹症,18岁一场车祸让她身体遭受重创,躺在病床上等待康复的期间,她开始画画。

这个长着小胡子和连心眉的女人,用墨西哥新旧文化符号,绘制自己的故事。她一生创作了143幅作品,其中55幅是自画像。她把自己的头画在一只受伤的鹿身上,她笔下的半兽人傲视一切、无所畏惧,她向世界介绍墨西哥文化不为人知的一面。

《爱看书的男孩》

——阅读改变人生

1809年,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荒野里,有一个男婴出生了。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他的父母都没上过学。每当一天工作结束以后,全家人就围坐在壁炉边。母亲会把记得的圣经故事说给大家听;父亲会自己编故事,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林肯9岁时,家里发生变故。母亲因喝到病牛的奶过世了。林肯的忧伤深不见底,从此不敢提起母亲的名字。

一年后,父亲再婚,继母心胸开阔,对林肯视如己出。继母还带来了一些书。等林肯做完家务事就让他看书。继母还让林肯重返校园。林肯用秃鹰羽毛做成的笔写字,他写道:“亚伯拉罕·林肯,用笔写出未来。他将出人头地,上天自有安排。”

他逢人就说:“我想知道的事情,样样都在书中。”

林肯犁田的时候,口袋里总放着一本书,每次犁完一行,他就把书掏出来读。邻居们都摇头,说他太懒了。

他们并不了解这个爱看书的男孩。他要走出去,离开这一片荒野。劈木头和犁田,并不是他的愿望。

我很喜欢绘本结尾处的文字:“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小木屋,拓荒者的孩子。用心读书,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来自荒野,进入白宫。他深知文字的力量,而且运用得很得当。”旁边的一幅图配图是,林肯在白宫内伏案读书。

《怪男孩》

——热爱他所热爱

一个晴朗寒冷的星期五,有个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宝宝,在德国古城乌尔姆市诞生。那天是1879年3月14日。

他是奶奶眼中的胖男孩,他是妹妹眼中暴跳如雷的哥哥,他是同学眼中的怪男孩。因为男孩子都喜欢踢球,他却不喜欢运动。

不过,爱因斯坦也不是一直在生气发呆,对于感兴趣的事,他总是非常投入。他很喜欢叠纸牌屋,而且可以垒到14层那么高。

在学校,只要是爱因斯坦喜欢的科目,他都学得很好,但是不感兴趣的科目,他就懒得学。

“我相信,做一件事情,热情比责任感更重要——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他长大后这么说。

对整个世界来说,爱因斯坦这个名字不再代表胖宝宝、爱生气的孩子或是怪男孩,而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热爱他所热爱,专注他所专注,成就他的伟大。或许,家长过多的干涉对于孩子是一种制约和限制,在公序良俗允许的范围之内,尽量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吧。

《鞋子里的盐》

——努力练习、追逐梦想

迪洛丝·乔丹在书的引言中写道: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励年轻读者追求自己的梦想,像乔丹一样“确定目标、积极努力、全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梦想成真。”

那些常常说“我办不到”“如果我有天分就好了”或“如果我有才华就好了”的孩子,你要相信自己,追求你的梦想。

乔丹曾经因为个子矮小,在打篮球中受到大个子的欺辱,他气馁过、伤心过,甚至相信把盐撒在鞋子里就能长高,几个月过去了,但乔丹一厘米都没有长高......他的爸爸看到沮丧的乔丹,对他说:“长得高一点儿或许能让你打得更好,可更重要的是毅力、决心和尽最大的努力,这些才能使你成为真正的赢家。”

乔丹想了想爸爸的话。突然,他跳了起来,拔腿就跑。因为今天有一场比赛,他已经迟到了。

乔丹赢得了这场比赛,因为他保持耐心、努力练习,用实力证明了一切。

《海伦的大世界》

——她的思考能力不由五感来衡量

海伦是美国著名作家,19个月大时,她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往后长达87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

幸运的是,她遇见了一位改变她一生的老师,她的名字叫做安妮。

“我总是在想,如果她没有来到我的生命中,我的人生会是怎样。”海伦回忆说。

这是一本画风极其唯美的绘本,里面的对话很多像诗一样优美。“她慈爱的抚摸,激活了我身上所有的天赋,所有的灵感,所有的快乐。”

这本书文字较多,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海伦的一生,更能明白“盲人最大的障碍不是失明,而是别人看待他们的态度。”

《成为奥黛丽·赫本》

——心系他人,始终保持善良

这本书其实并不想做过多的介绍,家中如果有女娃,这是一本必入绘本。

从电影《罗马假日》到《蒂凡尼的早餐》,只要有奥黛丽·赫本出现,银幕就会熠熠生辉。

她独特的时尚感,优雅的风范,最重要的是她的精神,使她深受一代又一代人热爱。

与演艺生涯相比,她在银幕之外的生活更加光芒四射。奥黛丽在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度过了童年,那段经历让她很早就认识到,以真挚的善意对待他人是做人的最好姿态。

作为首批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女演员之一,这也是她在工作时始终秉持的信念,她通过自己的名望为全世界贫困儿童带来了希望。

这是奥黛丽·赫本从小女孩到成为演员,再到成为偶像,成为人们灵感之源的故事。这也是奥黛丽·赫本忠于自我的成长故事。

《伟大的一步》

——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

这本书特别适合与《登月》一起阅读。

书中从阿姆斯特朗的童年出发,讲述了他最初的飞行梦。

1932年,2岁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偶然观赏了一场飞行比赛。

这壮观的一幕深深地印刻在阿姆斯特朗幼小的心灵里。

4年后,他平生第一次乘坐飞机,他紧紧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这本书非常细致地描述了阿姆斯特朗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通过努力成为登月第一人的故事。

萱宝听故事时对我说:“妈妈,你停一停,这段话,在前面出现过。这幅画,在这里出现过。”作者独具匠心的重复,让孩子在复现中提升关注。

“地球高高地悬挂在他们上方黑漆漆的天空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团螺旋状的白色云团,白云底下,依稀可以看见非洲大陆。”

萱宝突然发问:“他是怎么看到非洲大陆的呢?”

于是我们反复阅读这段话,并模仿当时阿姆斯特朗所处的情景,理解他所看到的一切。

故事很具有画面感,对细节的把控也非常到位。推荐给喜欢航天的孩子们。

《寻找维尼》

——一只世界著名小熊的真实故事

这本书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它是一位兽医与小熊崽之间的故事。之所以要推荐它,因为它情真意切,因为它插图唯美,因为它故事背后的相簿,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有过一只名叫维尼的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哈里·科尔伯恩的加拿大兽医志愿者参军,负责照料战马。在前往战场的途中,他救了一名小熊崽。哈里以家乡温尼伯的名字为小熊命名,简称“维尼”,然后带着她一起上路了。

哈里·科尔伯恩现实生活中的曾外孙女将这篇不可思议的友情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段更加不可思议的旅程——从加拿大广袤的平原、横穿大西洋的船队,直到英国的军营......

最终,他们抵达伦敦动物园。维尼在这里有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克里斯托弗·罗宾。

这就是激发《小熊维尼》创作灵感的那只真实小熊的非凡故事。

除了以上推荐,我再列出一些书籍的封面,都是人物传记类绘本,此处不再一一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当当搜索。

《陶工戴夫》

《我有一个梦想》

《花婆婆》

《安妮·弗兰克》

《和平树》

《马拉拉》

《亨利的自由之箱》

《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