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春秋亡于战国的晋国,它的古都城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相关推荐
-
《左传•鲁庄公》节选
为做淳于意的几篇医案,不悔还在学中医,今天就随便讲点. <左传·鲁庄公二十三年> 原文: 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 解说: 说来话长,在鲁孝公二年,晋穆侯去打狄人,战败,回来时正妻刚好给他 ...
-
“曲沃代翼”作为春秋前期小宗篡夺大宗的内乱,发生的背景
春秋前期,卫庄公庶出的儿子纣吁(xū)为自立国君,首开政变的先河,诛杀了自己嫡出的亲哥哥卫桓公.这可以说是居心不良者,为攫取诸侯国最高权力,谋朝篡位的例证.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
晋国史话五:师服的预言果然成真,曲沃与本家的第一次交锋
晋国,初封时为唐国,后经第二代国君燮父将都城迁于晋水边的翼城,才更名为大众熟知的"晋",这算是晋国第一次重大变革.时间流转,从燮父往后传了9代国君,晋国再次迎来转机.一代雄主晋文侯 ...
-
(116)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国风·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 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bó 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 云何不乐 扬之水 白石皓hào皓 素衣朱绣 从子于鹄hú 既见君子 云何其忧 扬之水 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 不敢以告人 <唐 ...
-
周初地理考,8
(十五)舜陟方乃死,即丹朱封国房.葬苍梧在安邑. 那么又为何称其为防山呢?回答是:防.薄二字发声相近,防山就是薄山.不过薄山的意思是山脉的余脉,防山的位置,能不能找到确切的地方呢?答案是很难,考古这门 ...
-
《水经.浍水注》考略
○浍水 △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 浍水东出详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迳翼城南.按<诗谱>言,晋穆侯迁都于绛,暨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里,又命之 ...
-
中国诞生前传之春秋图霸和战国争雄(下)
战国争雄 1.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 ...
-
中国诞生前传之春秋图霸和战国争雄(上)
春秋图霸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周朝赖以立国的分封制逐渐瓦解,各个诸候国相互征伐.兼并.到了战国时期,几个强大的诸候国相继实行变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其中,秦国从中脱颖而出 ...
-
何为春秋,何为战国。春秋战国从何而来
来说一下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何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时间为` ...
-
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
春秋齐桓公、战国齐襄王都曾经逃到过“莒国”,由此还衍生了成语
在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比较靠海的地方,有一个面积和名气都不算很大的县城--"莒县".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历史文化很有名的地方,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有个诸侯国--"莒国&q ...
-
春秋时期存在战国时期却消失的十三个大国
春秋时期存在战国时期却消失的十三个大国
-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公室与私家势力的斗争
春秋时代.战国初期,政权不断下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仅表现为周威权跌落,宗法制度的衰落,"政由方伯",同时也表现为诸侯公室权威的衰落,大夫的权力日益强大. 实际上,春秋中叶之前, ...
-
第二高峰——春秋晚期到战国的青铜器
一.第二高峰--春秋晚期到战国 1.纹饰风格繁复细巧到素面铜器 春秋中期之后,风气改变,青铜器的纹饰又走向繁复细巧. 典型的例子是蟠螭[pán chī]纹,这种纹饰兴盛于春秋中晚期,可能是龙纹和窃曲纹 ...
-
春秋五霸之中,晋国实力最强,为何却被三家分晋?
春秋后期,群雄并起,列强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诸侯王权威日重,但在时晋国却与众不同,国王犹如傀儡,被位六卿权臣牢牢架空,甚至爆发多次弑君事件.齐国.秦国.楚国.宋国.晋国等春秋五霸,可谓是春秋骄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