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唢呐手工坊

《姑苏晚报》2021年07月12日 B04版

  本报记者 张健 本报通讯员 贺婷 摄影报道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很强的民族吹管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

  在苏州,有一位手工制作唢呐的名家,他叫周岭俊。周岭俊的工作室有近100平方米,里面工具装备齐全,墙上挂满了制作好的唢呐,既朴素又艺术气息十足。

  1964年出生的周岭俊,17岁进入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学习唢呐制作及其相关工艺。22岁时,周岭俊随师傅陈阿有赴京,代表苏州民族乐器厂参加原轻工业部组织的全国乐器评选活动,“苏州唢呐”一举摘得银质奖。周岭俊勤奋好学、工作努力,在厂里连续五年获得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先进工作者”称号。本着对手工制作唢呐的执着和热爱,28岁的周岭俊从单位辞了职,创办了自己的乐器商行,开始独立从事苏州传统唢呐手工制作至今。

  周岭俊性格温润,言语不多。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门,步行到自己的工作室,一个人在里面一待就是整整一天。唢呐制作流程繁多,光是一个唢呐铜碗,就要经历选料、剪裁、打定位孔、旋压、回火、旋压、卷边、上口箍、扁箍、铜焊、打磨、抛光12道工序,对于唢呐的每一个部件,周岭俊都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

  几十年唢呐做下来,周岭俊的名气在业内也是响当当。他制作的唢呐销往了全国各地,我国11所主流音乐学院目前在用的唢呐基本出自周岭俊之手,他本人也担任多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理事。为了做好唢呐制作技艺的传承,周岭俊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各大音乐学院的师生,向他们教授唢呐的保养与维护知识,同时也倾听他们的反馈和建议,持续不断改进唢呐的制作工艺。

  周岭俊除了让儿子周诚从小学做唢呐外,还鼓励周诚报考上海音乐学院,系统学习音乐知识。在父亲周岭俊的传帮带下,今年25岁的周诚掌握了扎实的手工唢呐制作技艺,还吹得一手好唢呐。平日里,他最喜欢在父亲面前演奏那首唢呐名曲《抬花轿》,既经典又韵味十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