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导读(一)


一、简介:

《三字经》全文一千六百字左右,包含常识、礼仪、典籍、历史和人生哲理、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丰富内容。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对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化历史知识和启发他们勤奋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经典的蒙学教材。而《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被前人称为“千古一奇书”。

二、作者:

《三字经》世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所作。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开篇就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把学习圣贤教诲提高到人生之始的重要地位。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强调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读史书,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儿童的扎根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下一代是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未来。孔夫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让我们的下一代及早地接受圣贤的教诲,保持本善的天性,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的根本保证,也是每一个家庭幸福快乐的根本保证。

三、内容详解: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参考】

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受外界不好的影响,就会形成很多不好的习性。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一门深入。

【故事天地】周处除三害

晋朝时,义兴有个年轻人叫周处,从小爹娘都死了,因此无人管教,他虽然天生有豪侠气度,但常仗着一身蛮力在乡里打架闹事,无恶不作,村里人见了他就像碰到毒蛇猛兽般,总是躲得远远的。

这一天,他听说附近有南山的猛虎,长桥下河里的蛟龙害死了很多人,决心为民除害,消灭它们。

他跑到南山上,找到了那只猛虎,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把猛虎打死了。接着他又跑到长桥下,跳进河里,与蛟龙打了三天三夜,终于杀死了蛟龙。

村里的人们见周处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老虎或蛟龙吃掉了,周处兴高彩烈地回来,在村口听到百姓们敲锣打鼓地庆祝除掉了三害,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处感到很惭愧,很内疚。知道平时胡作非为,让乡亲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害。因此,他下定决心改过,重新做人。后来,他拜了陆云为师,努力读书,终于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问题讨论】学习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到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累积,才能有成就。请和大家分享你制定的学习目标。

【译文参考】

战国时期孟子(名轲)的母亲曾三次搬家,就为了选择更加适合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让孟子学好。当孟子不肯努力向学的时候,她就以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劝勉他。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五代时期的窦禹钧(又称窦燕山)是个好父亲,他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他教育的五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成就,名扬天下。

【故事天地】

(1)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特别重视对孟子的教育。有一天,孟母正在织布,知道孟子逃学回家,非常生气,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2)窦燕山教子: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时候的人,住在蓟州,因为那个地方正是古代的燕国,所以人们称他为窦燕山。他的家里非常富有,可是窦禹钧为人心术不正,常欺负穷人。因为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已经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正,德行不端,再这样做恶下去,不但不会有儿子,而且还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向善,多积阴德,多帮助人,或许还有挽救的余地。”

窦禹钧醒来,梦中父亲说过的话让他很受触动。他不仅不敢再做恶,还帮助了许多地方上的穷苦人家,甚至在自己的家里设立“义馆”,聘请有名的老师来教书,让家里贫穷没办法读书的孩子都来上学。有一天,他在一间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他就在那儿等了一天,等失主回来找的时候,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失主。

一天晚上,窦禹钧又梦见父亲对他说:“你现在积了很多阴德,老天会赐给你五个儿子,你的寿命也会延长。”窦禹钧醒来后,更加认真修养自己、多行善事。后来妻子果然为他生了五个儿子。窦禹钧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教他们圣贤义理与处世态度。他的五个儿子在他的教导之下,相继登科及第,乡里的人无不称颂,窦禹钧和他五个儿子的名声因此传遍了全国。

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参考】

为人父母的,如果只是养育子女,供给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却不好好管教他们,这是做父母的过错。同样的道理,老师教导学生如果不能严格督促,认真教学,这便是做老师的怠惰失职了。

孩童时期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少时不用心学习,不明白做人的道理,就没有丰富的学识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

【故事天地】武训兴学

清朝时山东省堂邑县,有一个名叫武七的乞丐,他用行乞、做杂工省吃俭用所存下来的钱,买土地办学堂,因为办学有成,人们为他取名“训”。

武训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和相依为命,母亲行乞为生。不幸的是,他七岁时母亲又去世了。武训孤身一人,四处帮人做苦工。

武训从困苦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他决心要让象自己一样的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于是他白天乞讨,晚上搓麻绳。辛苦劳作,省吃俭用。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武训的学堂——“崇贤义塾”果然兴办起来,让好多穷人家的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武训十分关心学生的课业,对老师更是敬重。但是如果遇到不认真教书的老师和不用心学习的学生,他就跪在他们面前,请求他们要各尽本分,好好努力,因此师生都大受感动,不敢懈怠。武训办学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品学的好坏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珍惜读书机会,懂得把握生命中的黄金时期修养品德,人生才更有价值。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参考】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仔细的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资质,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圣贤教诲,就不会懂得仁、义、礼、智、信等做人处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要趁着年少的时候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虚心接受教导和规劝,并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故事天地】卞和献玉

春秋时代,有个楚国人叫做卞和。有一天,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还没经过雕琢的玉石。他知道这是块难得的珍玉,就捧着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叫他的玉工来鉴别这块玉石。玉工看了看,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厉王以为卞和拿石头来骗他,就叫人把卞和捉去砍断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去献给武王。武王也叫玉工来鉴定。玉工说:“这不过是块石头罢了。”武王也认为被卞和欺骗了,就叫人砍断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基。这时,卞和抱着他那块玉石,在山脚下痛哭起来。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睛都流血了。文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遭到砍脚刑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呀?”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而悲伤。我痛心的是:珍贵的玉石却被认为普通的石头;忠诚的人倒被说成骗子!”文王知道了以后,便叫玉匠把那块玉石拿来仔细雕琢一番,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宝玉。而这块珍贵的宝玉,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和氏璧”。

5.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参考】

东汉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在寒冬的夜晚,用身体先把席子睡暖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这是为子女的本分,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梨。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学习知识之前首先要学、要践行的品格。

【故事天地】

(1)黄香温(qìng)凊: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服侍父亲,乡里人都称赞他是孝子。

盛夏酷热难当。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他每天都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扇得暑气全消,蚊虫赶走,才请父亲上床睡觉。

隆冬来临,晚上的屋子冷得像冰窑一般。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把被子焐得暖暖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乡村,传遍了县郡,传遍了全国。民间流传着“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赞美。江夏的知府刘护,十分赞赏黄香小小年纪至孝的美德,推举他做了孝廉,后来官位升尚书令,成为以孝施政的楷模。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为我们付出一切的父母因为我们而幸福温暖。

(2)孔融让梨:

孔融,东汉末年豫州鲁国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天性淳厚,从小就懂得谦让。四岁时,有一天有人送来一篮梨子,他父亲叫孔融先挑一个吃。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问他:“孩子,你为什么不挑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说:“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哥哥年纪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宗族中的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对他另眼相看。

(0)

相关推荐

  • 《三字经》其实是一本武功秘籍(二)

    武林群雄一致认为,一切都是瞎扯,解密<三字经>才是正经事,这才是最具说服力的理由. 我不矫情,也没想在任何隐秘的山洞里折腾一遍傻小子才扭扭捏捏地端出来. 列为明公,且听我细细道来. <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五)

    <声律启蒙>下·十四盐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①.醉候对诗史②,眼底对眉尖③. 风飁飁④,雨绵绵⑤,李苦对爪甜.画堂施锦帐⑥,酒市舞青帘⑦. 横槊赋诗传孟德⑧,引壶酌酒尚陶潜⑨. 两曜 ...

  • 《声律启蒙》导读(十四)

    <声律启蒙>下·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①对瑶琴②.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③. 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④.秦王亲击罐⑤,虞帝自挥琴⑥. 三献卞和尝泣玉⑦,四知杨震固辞金⑧. 寂寂秋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三)

    <声律启蒙>下·十蒸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①,涧水对池冰. 张兔网,挂鱼罾②,燕雀对鹍鹏③.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④. 宴客刘公 座上满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二)

    <声律启蒙>下·八庚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①. 天北缺,日东生②,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客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一)

    <声律启蒙>下·六麻 松对柏,缕对麻①,蚁阵对蜂衙②.頳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③. 白堕酒,碧沉茶④,品笛对吹笳⑤.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⑥. 飒飒秋风,度 ...

  • 《声律启蒙》导读(十)

    <声律启蒙>下·四豪 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①.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②. 煎异茗,酌香醪③,虎兕对猿猱④.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⑤. 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⑥. 螺髻青浓,楼 ...

  • 《声律启蒙》导读(九)

    <声律启蒙>下·二萧 恭对慢,吝对骄①,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②,雪赋对风谣③. 乘五马,贯双雕④,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⑤. 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⑥. 几点鹭鸶,日 ...

  • 《声律启蒙》导读(八)

    <声律启蒙>上·十五删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②. 风淅淅,露漙漙③,绣毂对雕鞍④.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⑤. 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必须弹⑥. 丁固梦松, ...

  • 《声律启蒙》导读(七)

    <声律启蒙>上·十三元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①. 鱼跃沼,鹤乘轩②,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③.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诣阙王通,献&l ...

  • 《声律启蒙》导读(六)

    <声律启蒙>上·十一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①.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②. 韩五鬼,李三人③,北魏对西秦④.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⑤.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⑥. 行无踪,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