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绅士》【人文】:读千卷书之第3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中国绅士》【人文】:读千卷书之第3本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费孝通先生的第三本名著:《中国绅士》。

在《中国绅士》一书中,费孝通先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剖析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本质和特征和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指出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根由所在。
如同费老所说,绅士阶级是社会变化的安全阀,保守主义是中国社会的规则。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不可能有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打到土豪劣绅是革命的关键,因为士绅在社会权力结构中处于关键地位。
一、什么是绅士?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绅士”这个词指的是一个阶级的人,他们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一定的作用。这里,“传统社会”是指公元前200年前封建制度崩溃之后,中央君主制权力下帝国的统一时期。绅士阶级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通过这个历史过程,我们才能够理解它的特点。
绅士和学者必须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学者主要是(不完全是)从绅士中演化出来的,而且绅士能发挥其功能,有其社会地位,是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学者的实际价值。学者是某种精英;绅士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阶级。

二、绅士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受过教育的绅士在地方社区中,以一种未经法律制定的个人方式,和那些职能上被正式承认,占据着官方低级位置的官员们进行协调。这种学者—绅士所起的关键作用使帝国权力得以运作,同时还维持了村庄的传统社会组织。
在长期的历史中,由于他们在权力结构中的关键地位,绅士获得了一系列职业伦理的准则。他们宣传礼的学说:每个人都应该按照社会结构中所占有的地位来行动并知足。“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孔子的任务是规定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正确行为的准则。
作为一个特权阶级本身,绅士绝不是革命的。秩序和安全是他们唯一的兴趣。绅士阶级事实上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安全阀。保守主义是中国社会的规则。在人类历史上,中国文化的稳定和持久性是独特的。

三、为什么中国的士绅阶级会消亡?自中国睁眼看世界以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现代知识分子并不采取以前旧知识分子的立场。他并没有回到乡村去,在那里他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事可做。他待在城市里;因此,被腐蚀的乡村失去了它最好的一部分人类资源。
并且,一些农村居民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穷,因此也从农村社区中分离出来了,变成了掠夺性的流浪者——像中国以前一样——起来反对政府。中国共产党就是利用这样一个时代趋势,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巨大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