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两个字,投资到哪都不怕

无论多复杂的事情,我都喜欢把他往简单处想,尽可能找出其中最简单,最容易让自己接受理解的关键。比如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入门门槛低,只要会开户,甚至连开户都不会也能投资。

股票投资赚钱的门槛很高,这两年股市赚钱容易,但是长期看,在股市,想长期活下来都很不容易。也许2021年就能让很多人亲身体会到什么叫做生存不易。

说句题外话,最近出去聚餐,几乎每一次都能听到有朋友聊股市,说得看上去也都挺内行,比如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牛三牛市四.....,巴拉巴拉的,好像都很有道理。这明显是过热了。行情虽然还有可能继续,但是剩下来的时间应该是高手的游戏时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现在入场的胜率和赔率都不高,真的需要谨慎。

言归正传。

投资成功虽然不易,但是只要找出重点,把握住,那么在股市中长期活下来,还是不难的。

在我看来,在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熬、看

,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也是我在股市中长期生存的第一法宝。

持股不涨时要熬的住,要相信,只要没看错,就一定能等到柳暗花明,就如去年的银行股;

持币观望时也要熬得住,对于这一点,我要多说说,因为现在是牛市。牛市中有很多人会觉得不断贬值的现金碍眼。但是,恰恰是在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冲进去的结果往往不会太好,等待您的结果不仅有贬值,还有折价。现在有很多人在强调手持现金会丧失掉很多机会,机会成本太高。但是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手持现金有时候也是在手握选择权。长期投资的经历告诉我,长期投资,缺的不是机会,是钱。无数次熊市底部,明明知道赚大钱是大概率的,可是没钱买了,又不敢上融资,多么深的领悟啊。

能不能熬得住,关键有三点:

一是性格。有人天生适合投资,有人天生不适合投资,说的大概就是这一点。坐的住,有屁股功,有这种性格的人才适合投资;

二是对波动的认识。如何看待波动,对投资至关重要。在投资中,要关注企业本身,忽略市场波动。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也很正确,但做起来却很难。面对波动,大多数人都很难淡定。为了加大对波动的承受能力,我的做法是:1、尽量少看盘,减少被波动冲击的次数,绝不高估自己对波动的承受力;2、制定严格的投资纪律,严格遵守,每次交易都要对照纪律,让自己变成机器人;3、严格控制每年的交易次数,采用倒计时,例如今年我的交易次数只剩下6次了,绝不能超过。

三是资金期限。要对每一笔投资的期限有合理的安排。投资期限越长,对估值的容忍度就越高,对企业品质的要求就越高,对自己的眼力要求越高。当下对是否需要卖出茅台的争论,我觉得其实根本没有意义。投资期限不同,是否卖出的决策也一定不同。有人看20年,有人看3至5年,当然不同。投资期限在20年以上的人,当然对当下的估值不敏感了。当然,看20年以上,绝对是强者逻辑,能看20年以上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是神。大部分敢说自己能看20年的人绝对都是高估自己了,只不过上涨的过程中他们会有错觉,是绝对不会认的。对于我而言,在赌国运的前提下,我只敢对指数看20年,指数之外的任何标的我都不敢看10年以上。所以我的大部分仓位也都在指数基金上。

熬,光从字面上理解,就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词语。单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确实是真实的体验。我个人很敬佩大V @闲来一坐s话投资  ,不是敬佩他的选股能力,也不是敬佩他的财报能力,而是佩服他面对波动的云淡风轻。我认为这才是他股市制胜的最大法宝。做到了这一点,再配合上不错的眼力和运气,投资想不赢都难。

能熬住很重要,但是光有这个肯定是不够的。在正确的方向上熬得住,一定能有收获,但是万一错了呢?错了的情况下,熬就是个笑话。所以,就需要第二个字隆重出场了,那就是

看,说的其实就是眼力,认知能力。指的是要有发现优秀企业的能力,也要有长期跟踪企业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有一半是天生的,有一半是后天习得的。我们每天学习,研究,提高的也只是后天能习得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有人就是天生命好,就是能有对企业认识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我有一个朋友,他本人就是三一重工的员工,长辈里还有一个是三一重工的管理层。所以他对三一重工的认知条件很好。他一方面在三一重工上班挣钱,一方面用结余的钱不断买入三一重工的股票,如今也算是财富自由了。而我本人,守着这么好的条件,离三一重工也不远,却只是蹭了几顿饭,除此之外,没有赚到三一重工的一分钱。真是暴殄天物。

命不好的,就要更加努力。正如我们这些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每一次的财富跃迁,都是付出巨大努力的结果。要想在股市有所成就,努力学习和认真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可悲的是,对于许多人而言,有可能一辈子都看不懂一家企业。那么这种人是不是就不用投资了呢?当然不是,当代社会,为了守护自己来之不易的财富,投资是一项必备技能,比学会开车还要重要。对于普通人而言,学会守拙很重要,大方的承认自己看不懂,在不贵的时候买入宽指基金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我不鼓励普通人去买主动基金,因为能长期跑赢指数的主动基金经理并不多。投资主动基金的前提是你必须具备识别优秀基金经理的能力,而这种识人的能力本就是一种及其稀缺的能力。去盲目追逐明星基金经理更不可取,因为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大都达到了非常可怕的程度。规模从来都是收益的敌人,一个能管理10亿的人,不一定能管理100亿。

熬得住,看的准。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能力。然何时能得之?当日拱一卒,或能不期而至。

写到这,我发现许多自己想表达的观点都没有表达出来,我果然不是一个善于写作的人。

好在写东西更多的是自己投资思路的整理,菜鸟如我者,可从来不指望能够指导别人投资。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投资方面,我还是个处在,并将长期处在修身阶段的小韭菜。

好吧,就写到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