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妖僧”黑衣宰相姚广孝
相关推荐
-
靖难之役中为何朱棣会赢?除了他自身和舆论外,还有3点很重要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宣布起兵,援引"祖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以"靖难"为名争夺皇位的战争.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 ...
-
姚广孝
国企管理2020,(19),102-103 锱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儒.释.道三教全修僧人,明成祖朱棣心腹军师,<永乐大典>纂修巨匠,史称"明朝第一奇人". 成&quo ...
-
一代“妖僧”姚广孝,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辅佐大明三代帝王
"称兵篡逆,皆用其谋" 这是乾隆皇帝评价明朝姚广孝的话. "称兵篡逆"指的便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自己侄子朱允炆手上夺走皇位.这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一向是后世 ...
-
朱允炆派兵包围燕王府,燕王朱棣正式起兵,控制北平城
张信到燕王府告密的同时,张昺.谢贵已经开始行动,他们调集兵力入城,分别戍守北平九门,加强戒备,同时向朝廷飞速请旨,朱允炆于是下令逮捕燕王府的官属. 孰料此时,意外发生了,张昺上奏朝廷的密疏被一个名为李 ...
-
在姚广孝、袁珙等人的劝说下,燕王朱棣决心起兵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六天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即建文帝. 七月,朱允炆下令捉拿周王朱橚,八月,朱允炆下诏削夺朱橚爵位,将其废为庶人. 对于朝廷此举的用意,燕王朱棣自然心知肚明. 朱棣 ...
-
姚广孝:和尚军师,明朝靖难之役第一谋臣
他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他帮助朱棣夺得皇位,改写了明朝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他就是明朝靖难 ...
-
徐达长子徐辉祖:曾受朱元璋器重,忠心于建文帝,打不过朱棣?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原名徐允恭,洪武十七年七月,朱元璋让他以勋卫的身份处理左军都督府事务,每月给禄米二十石. 这一年,徐达在北平统兵期间生病,得了背疽,病情稍微好转时,朱元璋派徐辉祖带着诏书去北平看望 ...
-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如何?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能同诸葛亮相提并论,从中能看出刘伯温的能力之强.可我们今天所讲的并不是刘伯温,而是一位和尚,无论能力还是谋略不亚于刘伯温,他的存在让朱棣靖难之役 ...
-
击退平安等人的进攻后,朱棣采纳姚广孝的建议,决定直接攻取京师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七月,平安趁朱棣出兵彰德之际,率军从真定出发攻打北平,在平村扎营,在距离北平城五十里的地方,派兵骚扰. 燕王世子朱高炽燕世子率众固守,而且派人向朱棣告急. 朱棣回师至定州时, ...
-
黑衣宰相姚广孝:永乐第一谋士,死后配享太庙!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谁人识得姚广孝,供奉万世唯此人. 不凡 公元一三三五年,元末之际,在江苏苏州地界,一所普通农户人家,降世了一位婴童,天无异象,水未逆行,平庸无奇.但老实本分的农家汉子, ...
-
黑衣宰相姚广孝
对了,再补一个冷知识吧. 史书上提到姚广孝的去世是这样的 寻卒.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帝亲制神道碑志 ...
-
黑衣宰相姚广孝,朱棣背后的男人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暗,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为造反而造反 <明史·姚广孝传>:尝游嵩山寺,相者 ...
-
“黑衣宰相”姚广孝:男儿欲遂平生志,不惜翻天又覆地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李艳艳,来源:(ID:tsgsc8) 1 1335年,江苏长洲(今苏州),一户世代行医的姚姓人家,生了一个小男孩,这对前面已有一个女孩的姚家人来说,无疑 ...
-
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
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赐他府邸.宫女,但他都不要.临终之际,朱棣再次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臣只想和陛下要一个人!" 姚广孝,幼名天僖,祖上世代为医,14岁那年跑 ...
-
形同病老虎,天性爱杀人—影响大明200年国运的“妖僧”姚广孝
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乱世和尚关门避世,道士下山救世.比如历史上曾经创造大功业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都有修道背景.和尚一般是太平时期粉饰太平,一旦遭遇动乱就关起门来念经度日.直到明 ...
-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姚广孝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妖僧”?
说起刘伯温大名,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前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可说起姚广孝的大名,很多人怕是要百度一下了.姚广孝,生于1335年,江苏苏州人.自幼聪颖好学,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大神必备优点).十四岁 ...
-
“妖僧”姚广孝,靖难之役幕后策划者,辅佐三代帝王却不贪图权力
自古以来,有妖妃祸乱朝政,奸相弄权误国,宦官蛊惑君王,却很少出现"妖僧"在朝堂翻云覆雨的情况,毕竟僧人大多清心寡欲,无意参与朝廷斗争. 但明代的和尚着实不一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