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中国农业科学院 Front. Microbiol. :日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微生物多样性及饲料效率的影响

编译:梦醒启程,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连作近年来,通过调整饲料成分来改善瘤胃微生物群的生长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瘤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含有多种微生物,帮助宿主消化和利用饲料能量。探讨不同能量梯度的饲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及VFA吸收的影响,本研究对15头牦牛的瘤胃pH、VFA含量、瘤胃细菌群落、瘤胃壁VFA转运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通过分析不同能量饲料的饲喂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平均干物质摄入量、pH以及VFA结果显示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饲料效率显著提高,牦牛瘤胃的pH值显著降低了,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

2.利用16SrRNA扩增片段的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并预测其功能,进而研究瘤胃和粪便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瘤胃标本中鉴定的26个细菌门中,Firmicutes、Bacteroidetes、Tenericutes和Lentisphaerae的相对丰度较高。

3.测定瘤胃壁的VFA转运基因mRNA的丰度,探究能量水平与VFA转运基因转录丰度的关系。结果发现日粮能量水平增加时,牦牛瘤胃上皮VFA转运基因(MCT1、DRA、PAT1、AE2)mRNA丰度显著增加。

4.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瘤胃菌属与VFA浓度和VFA转运基因转录丰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为瘤胃微生物群落中日粮能量来源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论文ID

原名:Effect of Dietary Energy Levels on Rumen Fermentation,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eed Efficiency of Yaks (Bos grunniens)

译名:日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微生物多样性及饲料效率的影响

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IF:4.259

发表时间:2020.03

第一作者:Anum Ali Ahmad

通信作者:丁学智

通信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

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15头体况相似的成年阉割公牦牛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制定了三种不同净能量水平的日粮,其浓缩物与草料比为30:70 (DM基础)。含有类似粗饲料混合物(40%微生物玉米秸秆青贮、40%燕麦青贮和20%青稞干草)和不同能量浓缩物低(YL:5.5 MJ/kg)、中(YM:6.2 MJ/kg)和高能量(YH:6.9 MJ/kg)。经过14天的适应期后,实验持续了60天。每天08:00-09:00、17:00-18:00喂动物2次,每组动物在试验的第1天和第60天早晨喂食前称重;饲料效率计算为试验期间的平均体重增加/平均干物质摄入量。分别对三组牦牛的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检测统计,瘤胃上皮VFA转运基因(MCT1、DRA、PAT1、AE2)mRNA进行测定,通过Illumina HiSeq2500 PE250系统对瘤胃中微生物16SrRNA扩增片段的高通量测序,使用QIIME软件计算Chao1、Shannon、Simpson、ACE和Goods-coverage指数,而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为瘤胃微生物群落中日粮能量来源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表1  实验中使用的三种浓缩物的成分和营养成分。LE,低能量水平;ME,中能量水平;HE,高能量水平;DDGS,蒸馏干谷物和可溶物。总采食DM的预混料提供了每公斤和组成如下:22520 IU维生素A,1920IU维生素D3,18IU维生素E,0.36IU维生素K3,5.28mg维生素B2,0.008mg维生素B12,21.2mg泛酸钙、9mg铜、132.8mg锌、240mg铁和8mg锰、0.28mg钴。Neg,增重净能,计算根据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其他测量值。

结果

1.牦牛生长性能

YM组和YH组牦牛的最终体重明显高于YL组(P<0.05),但YM组和YH组牦牛的最终体重没有明显增加(P<0.05)。YM组和YH组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YL组P<0.001);YH组与Y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瘤胃VFA转运基因的浓度和转录丰度。

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了牦牛瘤胃液的pH值(P<0.05),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表3)。通过检测VFA转运蛋白基因转录丰度,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水平的影响(图1)。日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了牦牛瘤胃上皮细胞中MCT1、DRA、PAT1的mRNA丰度(P<0.05)。YM组和YL组的AE2转录产物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H组显著高于YL组(P<0.05)。
表3  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VFA浓度的影响。YL,低能量;YM,中等能量;YH,高的能量。SEM,均值的标准误差。数值用平均SEM表示。表示同一行内不同小写字母的上标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的上标不存在差异(P>0.05)。
图1  三种能量处理条件下牦牛瘤胃上皮VFA转运基因转录量的变化。在同一个组内,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1;DRA,腺瘤下调蛋白;AE2,阴离子交换蛋白2;PAT1,假定的阴离子转运蛋白1。

3.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

来自15个样本的细菌16SrRNA基因测序共911 966个原始reads(平均每个样本59,192个序列)。经质量筛选,共获得895 658个序列,其中7 783个为嵌合序列。平均序列读取长度为253 bp,非嵌合reads按97%相似度聚类为2 662个OTUs。其中2 118为低丰度OTUs(79.6%),3个处理组共有749个OTUs(28%)。合格的序列以97%的相似度聚类。所有样本的Goods-coverage均大于99%。测序深度描述OTU水平的细菌多样性,通过所有样本观察物种的稀疏曲线进行评估(图1)。所有样本的曲线都达到了一个平台,表明已经产生了足够数量的序列来研究瘤胃内的细菌多样性。OTU分析发现三组共有1 828个常见的OTU,而YL、YM组,YH组中分别发现了314个、67个和69个独特的OTU。

瘤胃标本中鉴定的26个细菌门中,Firmicutes、Bacteroidetes、Tenericutes,和Lentisphaerae的相对丰度较高。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48.4±5.7%和39.4±5.4%,占总门的87.8% (图S2),YM组和YL组的相对丰度分别较高。YM组有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值(1.41),YH(1.27)和YL(1.12);然而,这些变化在三组中并不显著(表4)。在其他门中,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Fibrobacter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为0.1%。三组间主要门的相对丰度和组成存在差异(图2)。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主要门的相对丰度影响不大;而Tenericutes (p=0.04),Lentisphaerae (P=0.02),Spirochaetes (P=0.02)以及SHA-109(P=0.02)有显著性差异。Lentisphaerae,Spirochaetes以及SHA-109随日粮能量水平由低到高呈线性增加,而Tenericutes呈二次关系(表4)。

表4 不同饲粮处理组牦牛瘤胃标本的主要门

图2  不同饲粮能量水平牦牛瘤胃细菌组成属水平热图。YL,低能量;YM,中等能量;YH,高的能量。

所有样品共鉴定到274属,其中以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revotella_1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Prevotellaceae_UCG-003最为丰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12.4±4%和10.9±3.2%,占总属的23.3%(图2)。构建热图,检验三个处理组中不同属的相对丰度(图2)。YL组拟杆菌和拟丁基弧菌的相对丰度高于YM组和YH组。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 Ruminococcaceae, Ruminococcus, Lachnoclostridium,Saccharofermentans在YM组中相对丰度较高ErysipelotrichaceaeU29-B03SucciniclasticumPrevotellaTreponemaVictivallisPapillibacter是YH组中最丰富的细菌。

4.细菌多样性分析

YH组和YL组(Anosim, P<0.05)和YH组和YM组(P<0.01)在OTU水平上的细菌群落有显著性差异,YM组和YL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对于Alpha多样性分析,计算了每个处理的Shannon多样性、Simpson、ACE和Chaol指数。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增加,瘤胃细菌群落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5)。各组瘤胃细菌多样性趋于稳定,但YM组的多样性指数略高于YL组和YH组。beta多样性的PCoA结果显示,不同能量日粮下的细菌组成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前两个主成分得分占总变异的29.44%和17.83%(图3)。
表5  不同饲粮处理组牦牛的Alpha多样性指数。
图3  三种不同水平能量处理的主坐标分析(PCoA)。x轴是第一主分量,y轴是第二主分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组。

5.菌属与VFA浓度和VFA转运基因转录丰度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16S rRNA测序鉴定的细菌属相对丰度与瘤胃VFA浓度及VFA转运蛋白转录物丰度之间的关系(图4)。Erysipelotrichaceae UCG-004,Lachnospira,Prevotellaceae UCG-003,SP3-e0,Prevotella,U29-B03,以及Christensenellaceae R-7与VFA和VFA转运基因呈正相关。Papillibacter与VFA呈强正相关,与PAT-1 242、MCT-1呈弱正相关,与DRA、AE2呈弱负相关。Eubacterium ruminantium和Victivallisvictivallis与VFA呈强正相关,与VFA转运基因呈强负相关。Saccharofermentans与乙酸、丙酸、丁酸盐、PAT-1、DRA、MCT-1呈弱正相关,与异丁酸盐、戊酸盐、异戊酸盐、AE2呈弱负相关。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Bacteroides, Ruminococcus,和Rikenellaceae RC9与VFA和VFA转运基因呈负相关。

图4  牦牛瘤胃VFA浓度、VFA转运基因转录丰度与微生物属的Pearson相关系数。颜色强度表示相关系数。显著性差异(P<0.05)用*表示。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饲料效率、瘤胃发酵、VFA转运蛋白转录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信息。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牦牛的饲料效率。随着膳食能量水平的增加,VFA转运蛋白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转录丰度也增加。日粮能量水平影响了微生物的多样性,能量水平的增加在门水平上增加了Lentisphaerae和Tenericutes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增加了ErysipelotrichaceaeU29-- B03SucciniclasticumPrevotellaTreponemaVictivallisPapillibacter属的相对丰度。这些发现对提高反刍动物的营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

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来调控瘤胃微生物群以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牦牛瘤胃微生物群与宿主基因组共同进化,以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草场动态季节变化导致营养供应失衡,体重下降。牦牛的生长和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瘤胃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因此,更好地了解不同饲养制度下瘤胃微生物群对利用微生物群提高饲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牦牛瘤胃上皮转运蛋白基因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饲料效率、瘤胃发酵和细菌组成的影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不同饲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上皮VFA转运基因转录丰度的影响。


你可能还喜欢

  1.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环境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2.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人体/动物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3. 2019年度回顾 | 技术贴合辑大放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