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的童话——《栓牛的山茶树》

2016年末读到这么好的图书真是开心。《栓牛的山茶树》由一个个简短的故事构成,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更重要是它能从孩子的角度体现童真、童趣,实在非常难得。

许多童书往往从成人的角度来写儿童故事,看了几页,便会觉得面目可憎。

蔡朝阳老师说:在我们未必认知的属于孩子的场域内住着一个精灵,他有时是一个捣蛋的精灵,它按自身的的逻辑行事,这个逻辑很强大,强大到违反大人制定的规则。如果我们理解这个精灵我们就能够理解这个孩子,就能表现为正能量;我们无视他,就会觉得这个孩子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童年的秘密就在这里。

星美南吉创作的《栓牛的山茶树》里有许多童话故事正是揭示了这样一个童年的秘密。

《变变变》这篇文章中,狐狸妈妈认真地教小狐狸学一门技术----变幻术,学变和尚。可是小狸仔怎么也学不会。好不容易头变成和尚了,两只黑手却又露了出来;等到黑手变成白手了,藏在袈裟下面的小尾巴却又露了出来;等到把尾巴掖进袈裟里了,耳朵却又变成了长者毛的狸耳朵。

母狐狸作难了。“这可不行,儿子,你要好好记住啊。”

这时,小狸仔却打了一个小哈欠,说:“妈妈,我困了。”

……

《变成了木屐》一文中,小狐狸变成了小和尚。可糟糕的是,小和尚还留着两撇向上翘的胡子。

“不行,留胡子怎么样,那是变成武士时的样子。”母狐狸失望极了。情况就是这样,小狸怎么变也变不好,可不知为什么,唯有变成木屐,它却十分拿手。于是,小狐狸猫就变成了一双木屐,东一只西一只地丢在赤杨树下。

正好一位武士路过,他的木屐坏了,他就穿上了小狸变成的木屐。

小狸猫眼看着就要被压死了,忍不住哼哼地叫了起来,“呜呜,妈妈!”甚至大哭。

不久,武士进了一个村子,买了新的木屐之后,把小狸变成的木屐拿到了外面,给了它一块钱。小狸猫得到了一块钱,就把刚才的痛苦全忘了,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

《小狐狸卖手套》一中,狐狸妈妈把小狐狸的一只手变成了可爱的小孩手。告诫小狐狸要从门缝里把这只小孩手伸进去,说:“请卖给我一副合适的手套。可不能把那只手伸进去啊。”小狐狸按照妈妈教的,敲门、伸手,可是灯光一晃,让小狐狸慌了神,把不该伸进去的手从门缝里伸了进去,结果还是买到了手套。它想,妈妈说人是可怕的东西,可今天的事却并没感到人有什么可怕。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吃惊地嘟哝道,“人真的那么好吗?人真的有那么好吗?”

……

本书情感表述非常克制,悲伤的童话也好,喜悦的民间传说也罢,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读后让人陷入无限思考。作者新美南吉只活了30岁,生活在19世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没有河合隼雄那样学过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可是他却把儿童心理的深深寓意,藏在了一个个简短的童话里,构思巧妙,文笔朴素,风格独特,让人敬佩。

透过文字,透过本书,我明白,成年人要摒弃功利化的目的,蹲下来,贴近孩子,去寻找,去倾听,去尊重这个孩子内心的呼唤。正如蔡朝阳老师所说:“因为,那个精灵,它从来都遵循自己的原则,率性而自由。当家长在寻找的时候,精灵也在寻找自身的出口。当我们对它有所要求,它往往跑到我们找不到的地方。”

最后,感谢“阅伴”推荐,今年她们已经精心推出了许多童书,可是我还没来得及细细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