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记忆——碗坨和豆腐脑儿

赤峰记忆——碗坨和豆腐脑儿

梁树春

小时候,碗坨是对我很有诱惑力的食品。卖碗坨的人把它用刀子一下一下拨成不规则的条状,浇上米醋、蒜汁和芝麻酱,吃起来别提多开胃了。碗坨在街上是定点儿的摊位出售,也有在临街的屋子里专卖的。我家附近住着一位卖碗坨的人,他把摊位设在二道街与西横街相交的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儿。他招呼着:“醋蒜碗坨儿——”,围坐在他摊前的人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豆腐脑儿是沿街叫卖。一个专卖豆腐脑儿的人挑着担子,一个罐子盛了豆腐脑儿,另一个罐子盛了热汤汁。汤汁很有滋味,里面放了些肉渣和碎木耳儿,吃辣的人还给放一撮辣子面。卖豆腐脑儿的人招呼起来是儿化的一个字:“脑儿——”。那时街上过来了卖豆腐脑儿的,我就央求看护我们的祖父给买了吃,祖父拗不过,就得给我和二弟一人买一碗了。沿街推车叫卖的还有粽子,爆米花等。卖爆米花的推一个大木箱,一个皮球连着一个嗽叭,连捏皮球,喇叭就发出了“嘎嘎”的响声,“嘎嘎嘎,卖爆花”。
张家瓜子在十字路口和戏园子、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卖。晚上昏黄的街灯下小摊上点一盏铁皮制的嘎石(乙炔)灯,把卖出的瓜子装在糊好的三角形或长方形的纸袋里让顾客拿走。入夜,街上有时传来“鸡心脯(读Pú音)——,鸡大腿儿——!”的叫卖声,那就是卖熏鸡的过来了。我和二弟种了牛痘后祖母和母亲说要“发一发”,就让祖父到门口给我们一人买了一条鸡大腿儿。那滋味,真是香呀!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想到童年就让我想到了解放初期古旧的赤峰小城。

刊发于2006年7月20日《红山晚报》文化副刊

个人简介:梁树春,共和国同龄人。曾在《星星》、《诗潮》、《中国诗歌》、《诗歌月刊》、《诗歌周刊》、《诗林》、《甘肃诗人》、《中华诗词》和赤峰本地报刊发表诗文多首(篇)。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学会会员。自印诗文集《听松集》一部。

(0)

相关推荐

  • 「开诚杯」家园诗赛:253号·王玉清

    诗 歌 净 化 心 灵 择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远 253号·王玉清 ◎ 田  野(外二首) 文/王玉清 一缕透彻云天的音乐 响彻山谷,在清幽的山岗 一场悠然千载的清梦 萦绕耳畔,激荡农民们炽热的脸 ...

  • 十一首小诗:家

    诗歌首先不是状物,说理,我们千万不能陷入这种讲事实,说道理的错误中,否则只能离诗歌越来越远,离诗情画意越来越远.我们要充分利用比喻.通感.拟人等手法,跨过我与所写之物,所见之物与未见之物,存在之物与想 ...

  • 【世纪作家•诗歌】五行诗两首◇关门雨(内蒙古赤峰)

    [作者简介]许俊哲  男,笔名:关门雨.1956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喜欢小说.散文.诗歌创作,有作品收入报刊杂志.多发表于网络文学网站及网刊 . 1.冬,渐深 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着 并不理会抱起膀子 ...

  • 赤峰记忆——生产队的柴油机​

    生产队的柴油机 梁树春 我市农村牧区不通电的时候,是使用柴油机作为农牧业机械动力的.当时的柴油机有八马力卧式的单缸机和二十二马力立式的双缸机.它们都是靠人力摇把启动,启动者有力气就行,柴油机手经过简单 ...

  • 赤峰记忆——阴河与阳河

    阴河与阳河  梁树春   当年从西而来的锡伯河流到赤峰被我们称作阴河,从北而来的阴河被我们称作阳河,它们在龙头山南.蜘蛛山北交汇后流向东方.不知它们流了几千年几万载,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赤峰城的这条 ...

  • 赤峰记忆——哈达街发电厂创始人丁子清

    赤峰记忆--哈达街发电厂创始人丁子清                        羁文 丁子清(1861~1931),又名文选.树森,生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丁子清清光绪二十年(1 ...

  • 赤峰记忆——坝内的溪流

    赤峰记忆--坝内的溪流 梁树春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赤峰城区一带的水量十分丰富,不仅北大坝坝外有河有泉,在大坝内侧,从西大桥到北大桥蜘蛛山山根的大石头那段,也有一条由泉水汇成的溪流. 这条小溪流动在坝 ...

  • ​赤峰记忆——长青公园一甲子(三)

    长青公园一甲子(三) 万壑松风               1963年夏,长青公国的电工孙茂林师傅亲手焊了一座滑梯,供孩子们打出溜滑儿玩.这是赤峰第一座滑梯,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

  • 赤峰记忆——​西城的“泰山石敢当”碑

    西城的"泰山石敢当"碑 梁树春   李恩瑞 红山区头道街西端通往二道街的街道叫广益盛胡同.解放初期,这条胡同的南口所对的住户的墙外立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五个 ...

  • 赤峰记忆——长青公园一甲子(二)

          万壑松风         图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青公园的航拍(不是现在的小航拍器,是在农用苏制'安二'飞机上拍的)当时公园周围都是平房,公园里的树木显得高大而集中.        图二 ...

  • 赤峰记忆——遥远的勒勒车

    赤峰记忆--遥远的勒勒车 梁树春 五十年前,我还是个未上学读书的孩子.冬天听到街上传来连续不断的"吱吱扭扭"的响声和"叮叮咚咚"的车铃声,就知道大街上过运盐的勒 ...

  • ​赤峰记忆——长青公园一甲子

    长青公园一甲子(一) 万壑松风        长青公园是赤峰第一座公园,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经历了六十个寒暑.       余少年学摄影,恰从1958年开始,用的传统胶片感光的"快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