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进化史:隶书与碑的结合(下)
相关推荐
-
晚清何绍基的的颤笔风貌
何绍基从18岁开始致力于科举考试,直到37岁时才中榜湖南解元,本来殿试有希望夺魁,但最终因"语疵"降为二甲第八名.在京十年,尽管政绩不凡,但何绍基始终未得道光皇帝的提拔和重用. 到 ...
-
王树山隶书 中华盛世楹联16幅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书体.隶书对小篆加以简化,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隶书分"秦隶&qu ...
-
隶书《孔羡碑》下
隶书《孔羡碑》下
-
隶书进化史:隶书与碑的结合(上)
导语: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史称,隶变!这个过程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彻底改变了汉字的面目! 秦亡汉兴,在秦代作为钦定正规字体的小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很快下降.虽然汉承秦制,篆 ...
-
三国隶书《王基断碑》,结法严整用笔斩截,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
三国隶书<王基断碑> 专栏 书法密码
-
三国隶书《王基断碑》:上托隶源,下开魏齐
<王基断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隶书碑刻,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于洛阳.洛阳关林碑林藏. 这份来自三国的隶书不简单,她结法严整,用笔斩截,由云龙<定庵题跋 ...
-
三国时期隶书《王基断碑》
相传出土时尚有未刻完之朱书文字,"惜无人辩识,付之镌工,遽磨拭以没".(见<授堂金石跋>).据杜跋云: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则每行各缺五字.无立碑 ...
-
唐代隶书《义福禅师碑》
很多人应该猜到了是<肥致碑>,对于评价,只想说此碑不俗.我们重点先看特色的撇捺,有别于孔庙三碑的大撇重捺,波画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 注意上图,两个& ...
-
隶书《肥致碑》拙态谨然神趣生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考古发掘简报指出,该碑通篇充满了道教色彩,反映了道教在东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历史和道教的珍贵资料. 其中记载道:--常隐居养志.君 ...
-
唐代隶书《唐御史台精舍碑》,笔画丰腴!
<唐御史台精舍碑>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前期的几位皇帝皆好书法,唐太宗好行书,推崇王羲之,武则天以草书写碑.唐玄宗李隆基好隶书,他写的<石台孝敬碑>&l ...
-
【佳作】唐代隶书 《唐御史台精舍碑》,笔画丰腴!
<唐御史台精舍碑>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前期的几位皇帝皆好书法,唐太宗好行书,推崇王羲之,武则天以草书写碑.唐玄宗李隆基好隶书,他写的<石台孝敬碑>&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