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咸蒜瓣子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冬春吃蒜苗,暮春吃蒜薹。挨麦口(小麦快要成熟时),就吃嫩的蒜瓣子。颍上人吃蒜,不外乎这个顺序。

且说蒜瓣子。刚从地里起出来的,尚嫩。可以腌了吃——放盐,还可以加其他佐料,比如糖,制成“双开味”。腌制咸蒜瓣子,简便易行,最简单的,撒把盐就成。十天半月后,从坛子里倒出来,趁着还有蒜的辣味,最好。

从前的颍上人,是把咸蒜瓣子当成常年菜对待的。很多人家,一坛子咸蒜瓣子,能吃半年,一年,甚至一年多,跟来年的新鲜蒜瓣子接上头。也有的腌制手艺好的老人家,专门在集市上支个摊子,售卖风味别致的咸蒜瓣子。因为咸淡适中,口感清脆,也受到附近人的欢迎。

这样的咸菜摊子,至今在集市上和县城的小巷子角落里,还有。打老远,就能闻到那里咸菜的香味了。其中咸蒜瓣子的味道,总是“另式另现”地往人的鼻孔里面钻。

有意思的是,那时候的颍上人,还拿咸蒜瓣子说笑,把它当成臭脚丫子的代称。有的人脚味重,一天下来,脱掉鞋子,臭气熏天。尤其是脚丫巴里,还有一样黏糊状之物。人都说,那跟腌久了的咸蒜瓣子一个味儿。

——在哄孩子的场合,常有人拿孩童开涮。动辄就做出给孩子吃脚丫的动作,嘴里还嘻嘻哈哈地说:给你吃个咸蒜瓣子。孩子一闻,鼻子一皱,别过脸去:你的咸蒜瓣子,你自己吃去。

我写这一段,靠着的是回望。在今天,这样的场景早已不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