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二十:大众文学

日本文学简史

作者:雷石榆

东瀛艺术图库:日本文学

作者:唐月梅

日本文学之二十:大众文学

战后的大众文学普遍讲究技巧和品味,有向纯文学靠拢的趋向,因此也有评论家称之为' 中间小说' 即既非通俗小说,也非纯文学,而是介乎两者之间。大众文学主要包括历史小说、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

1.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广受读者青睐,主要有以下原因:(1)日本的历史小说鲜有以再现历史为目的的,历史往往只被当做一个驰骋想象、自由虚构的舞台,因而易于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情节;(2)历史小说较易于安排反抗权贵的情节,加之刀剑的杀戮和肉体的凌辱造成的刺激,容易投读者所好;(3)在读者心理方面,渴望救世英雄,美女俊男,善恶有报的结局,这些都易于在历史小说中得到满足;(4)日本人对封建社会的怀旧心理。  
历史小说的主要代表是司马辽太郎和井上靖。 
 
司马辽太郎(1923~  )原名福田定一,在大学专修蒙古语。处女作《波斯的魔术师》(1956)发表时,始用现名,以此表示对《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敬慕。他的历史小说大都取材于日本中世纪到近代数百年的史料,篇幅巨大,场面辽阔,气魄宏伟,往往有借古鉴今的寓意。写法上多条线索交错推进、繁而不乱。主要作品有《窃国故事》(1966)、《龙马奔走》(1966)、《凌云壮志》(1968-1972)、《殉死》(1967)、《世上日日》(1971)、《空海的风采》(1973-1975)和《项羽与刘邦》等。  井上清(1907~  )以小说《斗牛》(1949)成名,此后接连发表了《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1950)、《射程》(1956)、《冰壁》(1957)等作品,反映战后混乱的生活。195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天平之甍》,获得声誉,又于1958和1959年相继发表了《楼兰》、《敦煌》和《苍狼》等作品。  
《天平之甍》写鉴真东渡的故事。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11年内5次东渡日本均告失败,第6 次终于成功。作者在歌颂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的同时,着力弘扬为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进取精神和人格力量。  
《楼兰》写罗布泊附近一个叫做楼兰的国家的兴亡史,楼兰人汉朝时为避匈奴侵害而迁徒。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到故土时,发现故国已为沙漠吞没。作品流荡着如诗如梦、如歌如泣的怀旧之情。  
《敦煌》写中国宋代一个落第书生在西域的冒险经历,主要人物有不少是虚构的,情节扑朔迷离,极富传奇色彩。

《苍狼》取材于《元朝秘史》,写成吉思汗戎马倥偬的一生。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大都能以基本史料为依据,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注重刻划人物性格,抒情与叙事交融,以历史人物和事件寄托今人的理想和爱憎。

2.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的滥觞是明治后期的翻案侦探小说。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也都写类似侦探小说的作品。后来江户川乱步以《两分铜币》使推理小说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步形成两个派别:一是以逻辑推理展开情节的本格派;一是以荒诞离奇、惊险恐怖和色情为内容的变格派。其共同特点是不注重人物塑造和题材的思想深度,单以情节趣味取胜。1957年,松本清张发表小说《点与线》,成为推理小说史上一个转折。他不再满足于设置凶宅等旧套路,而着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有时代特征的题材,把人物放置在权与法、罪与罚、善与恶的冲突中加以塑造,注意从揭示犯罪动机的角度挖掘产生罪恶的社会根源。《点与线》从一起貌似情杀的案件引出一系列贪污受贿、欺骗陷害、杀人灭口的罪恶事实,最后知情人和当事人一一死去,真正的凶手和幕后操纵者不但逍遥法外,而且加官进爵。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零的焦点》、《沙器》(1960)和报告文学集《日本的黑雾》(1960)等。  
水上勉的推理小说有《雾与影》(1959)、《海之牙》(1960)、《雁寺》(1961)和《饥饿海峡》(1962),他所写的犯罪事实往往是至爱亲朋间的残杀,情节更惊心动魄,也更具有悲剧性。  
森村诚一(1933~  )是推理小说的后起之秀,1969年发表小说《高楼的死角》获江户川乱步奖,此后,陆续发表数十部作品,主要有《虚构的舵线》(1970)、《腐蚀的结构》(1972)、《黑魔术女》(1974)和《人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及《野性的证明》等。他的小说更注重人物塑造和心理刻画。  除此而外,坂口安吾、黑岩重吾、佐野洋、中田耕治等人也都写过有影响的推理小说。

3.科幻小说  

大众文学的另一支劲旅是科幻小说(ScienceFiction),简称SF。科幻小说的流行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战后科学知识的快速普及。早期科幻作品,如凡尔纳小说、恰佩克剧本中某些科学幻想的实现,也增加了科幻作品的影响;其次是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刺激人们的想象,想象可以自由翱翔,现实则受时空局限,永远望尘莫及。作家为了在作品的时间空间处理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往往借助轮回转生,万物一如和心灵学等观念,或利用梦境、意识流手法。而科幻作品则给作家提供了更多的新的超越时空的手段,比如利用时间旅行器进行时间的回溯或超前飞行,利用光子火箭进行超光速旅行,心灵感应,突变性生物,机器人和多元宇宙等等新观念和新产物可以给作家提供驰骋想象的广阔领域和利器,因此吸引了大批作家和读者。  
据福岛正实《SF入门》统计,日本科幻作品主要围绕以下五个主题:(1)同其它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来往的宇宙飞行器、生命体的邂逅;(2)在时间上向过去或未来旅行,或向其它境界旅行;(3)在心理或生理上发生的变异的人类或其它生命体的经历;(4)超现实的力量、超心理学的现象;(5)关于人类的毁灭及其出路。  
主要的科幻作家和作品有:安部公房的《R62 号的发明》(1953)、《第四纪冰期》(1958-1959)、《带味全景立体电影》;海野十三的《红外线男人》、《军用鼠》、《地球发狂事件》、《超越时空的漂流》;三岛由纪夫《美丽的星星》(1952);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1973);星新一的《黑光》(1966)、《宇宙之声》(1969)、《祖父小金井良精记》(1974)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