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篇文章,“锥子劲”,带给你不同感受

小院观春雨,高檐滴晨露。练传统的东西,得学会总结。精修立架,印证体感。练了一遍拳,好在哪,不好在哪,溜达溜达,过过脑子。能审视自我,就能提高直觉。心态草草,匆匆练完,不求甚解,辜负了好时光。拳练明白了,人活明白了,才是最重要的。

一念缘起,千江归海。触类旁通,什么感受呢?有一天晚上,刚进小区,我看着路灯,忽然想起形意,周围没人,顺手打了一路蛇形,每次撩掌,丹田启动与重心坠劲,接近了许多,感到核心更整了。趁着热乎劲,再练太极,前招后招,核心还是那个劲,心里挺高兴。

理得通,劲得拧。什么叫拧劲?拧得是筋劲。筋头,在关节和窝沟处,根节轻轻回抽,然后领头落胯,这样汇集中劲。上个楼,迈个坎,臀肌连蹦,竖脊肌与腰眼,左右交错。不要忽视弹性,最好的肌肉,就是弹性肌。练小劲,要找里帘儿劲。内家拳的内敛,募集中劲,动作精巧,劲似锥子,穿透力强。

相拥一千年,阔别天地间。缠,是螺旋细化。缠丝是什么?劲细如丝,练出一丝丝的韧劲。行拳时,小细线儿串着,又韧又细。练这种东西,再练寸弹。深吸云门,股沟回抽,丹田忽抽,疾速寸弹。寸弹,快速抽筋,劲由中线打出去。发力精髓是,瞬间明确中线。

轻装踏归途,逝去不再留。常人以为,拥有越多越安全。智者认为,舍去越多越踏实。发力不是憋力,任何时候,力的释放,都是舒畅的,一定记住这一点。你一旦不舒服,说明瞬间憋了一下,不是那个东西,要改。

心暖手烫,戏雪人间。发力好比扔雪球,自然抛出,雪球离手,浑身轻松,心情欢快。秒刚秒松,留有余地。发力不是憋肌肉,寸刚的落点,是活跃的,多体会抽动聚中。往回拽,同时抛出去,这是一个东西。发力时,心不能犯狠,恰恰相反,一个好的发力,体态从容,心态平静。

身处漩涡,劲不离中。都练过披身捶,左右反拧圈劲。这个式子,要把腰胯轴劲,连带尺桡,都拧到中线上。背如锥把,捶似锥尖。披身捶,就是一把锥子,连续的钻拧。有人误差大,拧是拧了,没拧到中线上,没扩背,没沉肘,于是劲散了。

再看白蛇吐信,领首虚裆,脊柱松顺,肘尖对心口,沉肘扩背,旋拧尺桡,右掌从下颚穿出,正正的对着中线,这才有穿透力。掩手肱捶,不要只顾发力,掩手就是藏手,右捶从左掌下钻出,沿中线交错,前捶后肘,这也是锥子劲。

锥子劲,前窄后宽。你看混元桩,主体结构不变,招可以随意的换。左掌旋按,右掌翻插,这是白蛇吐信。左肘后顶,右捶前攮,那是掩手肱捶,都在中线变招。后身宽阔,前身聚中,才有整透劲。云手讲究经纬,扩背必沉肘,撬起小臂,从中线起手,插上来,再左右轮动。

根劲都有后盾。肩胛要练出力道,用胛骨催肘,拧动尺桡。正弓式,丹田吊着,肘底坠着,后背扩着,手合中线,这就是一把锥子。拧腰带手臂,同步合中到位,才是拧锥子。腰走了一大截,手臂还没动,又或手臂已翻拧,腰还没动,这都不成。整了才凝聚,凝聚才见穿透。外头一个圆,里头是螺旋,把把拧到中线上,这是锥子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