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古典园林袖珍式建筑,有“鲁东明珠”的美誉。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园中的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坊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建了整座园林。

十笏园被称作“丁家花园”。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康熙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

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间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十笏园是整个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毁的后花园外,现存的建筑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

十笏园既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园林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又有独到的发展,如今,又是潍坊市文物陈列馆所,曾经是潍坊市博物馆原馆址所在地,异彩纷呈的文物分批轮流陈列,向观众开放,使这座名园更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笏园表现为北方园林的特点,但尽量做一些变体,使园林兼具江南园林的自由风格:

第一是轴线与对称。中轴上分南庭院、中山水、北庭院的格局。又是南北两院夹一庭的形式。中轴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院门、岛石、四照亭、院门、砚香楼。南院以十笏草堂为倒座(即坐南朝北)主厅,左右出耳房。耳房间数、大小不一,以此打破严格对称。北院是以砚香楼为主厅,左右出耳房,再配以厢房。但是,东厢一层,西厢二层。东耳两间,西耳一间。

第二是建筑形态。园林建筑的梁架用了斗拱、翼角起翘较为平缓,装饰风格较为浑厚,这些都是北方园林的典型特征。像四照亭这样的水榭,也用了一斗三升,不能不说是受了北方园林的影响。但是,在栏杆做法上,还是尽量做得低矮、轻盈,倒是有几分江南风味。

第三是池周堆山、理水和建筑的布局深得江南园林的衣钵。池岸的进退、驳石的堆叠与江南园林无异。东山的耸秀,孤石的玲珑;亭楼的高居,廊舫的依水,都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这个山水格局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 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