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丨读袁海英女士《游义马鸿庆寺》有感
相关推荐
-
【奇石赋】琢佛琢像 龙门云冈(三十三)
琢佛琢像 龙门云冈(三十三) 将石琢佛造像,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而尤以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柬埔寨及我国为最.历代能工巧匠,以精美的刀法,娴熟的技艺,赋予一块块顽石以生命.这些代表各种族.各地域文明智慧的 ...
-
祝重寿:龙门石窟北魏艺术与陆探微样式
作者/祝重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博士.教授. 南北朝(386---589年,4---6世纪),南朝与北朝对峙并存.南朝经历了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 ...
-
隐藏在龙门石窟周边的,北魏神秘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是古都洛阳的城市名片.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经历朝历代四百余年的修凿,终成今日之像.其实在龙门石窟开凿前,工匠们在洛阳周围的一些悬崖峭壁上开凿了 ...
-
李景慧丨读袁海英《挖野菜》(徐双丽朗诵)
穿越时空的歌声 文/李景慧 挖野菜 袁海英 城里已然花事央,田间野菜正清香. 倾身不为竹篮满,吟醉春风入锦章. 读此诗,春风扑面,仿佛嗅到荠花蒲公英槐花榆钱随风摇曳的香味,记得儿时,母亲每将柳华榆钱杂 ...
-
任润身丨读袁海英的《洛阳文峰塔 千古才子梦》
读袁海英的<洛阳文峰塔 千古才子梦> 作者:任润身 诵读:乔仁卯 看文章标题既确切又引人眼球.作者从三代之居,汉唐风韵的源头点出洛阳的厚重话题,再点数老城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叙述洛邑古城文峯 ...
-
袁海英丨游义马鸿庆寺
--似是而非的联想 河南义马鸿庆寺,1500年的风刀雨剑,而今是一座古老而幽深的佛门石窟.今天与洛阳诗词学会的老师们来此采风,白鹿山上风光依旧,北魏佛龛前造化生香,造像怜天悯地,一派祥和.然而却不知咋 ...
-
裘约克丨赠袁海英、张华、李姝谕
(袁海英老师) 无私奉献品自高 --赠袁海英老师 您是一只海燕 上下忙碌 快乐飞翔 一只密蜂 穿行花间 采蜜忙 你是一轮海上明月 波光潋滟明月眨眼 银辉一地 你是明月您是海燕 你似一团燃烧的火焰 燃 ...
-
任润身丨评袁海英绝句七首
作者:任润身 诵读:乔仁卯 "推窗惊艳花千树,谁与园中辨李桃″.句子出彩,画面夺目,出典而深于典,远于典,令人玩味,可入经典绝句.你看这个"辨"字,用的巧妙之极,其借典说 ...
-
徐泽林丨赠袁海英老师(外三首)
赠袁海英老师 (2017年9月5日,徐泽林) 袁海英,义马煤业集团工作,娘家行苇春秋编辑部,婆家在信阳新县,新媒体<行苇春秋>主编.近年来,袁老师自甘辛苦,推举佳作,精心编辑精美诗文,给大 ...
-
袁海英丨读徐礼军老师新作《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有感
2017年11月5日,徐礼军老师在<行苇春秋>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文章.(点击链接可阅读原文)徐礼军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人到中年的我,读后感触万千,产生了强烈 ...
-
袁海英丨读王鼎三老师《由野菜说起》想到的
王鼎三老师<由野菜说起>,说起了什么?从野菜味道由香变苦,由好吃到难以下咽,一路扩展开来,最终谈到了人生哲理.实际上多数野菜原本味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很多野菜味道是辛苦的,并不是煮熟就 ...
-
纪晓辉丨读后袁海英“四高” “说四高”
<行苇春秋>是个高手如云贤达汇萃的文学平台.本篇<展望行苇春秋 闲话平台"四高">题目,开卷前,愚以为是介绍本平台四位文化高贤的文章.但捧读才发现&qu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