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沐浴温暖的除夕/朱保彰

我的家乡位于沈丘县与郸城县交界处一个边缘小村子——朱楼村。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整个豫东农村几乎没有大的出入,每当进入腊月,人们便按照民俗的时序节点而忙碌。“腊八吃米饭”、“二十三祭灶”、“二十五扫房土”、“年三十包饺子”。当地的农谚也很富有吉祥寓意,人们则根据古老传袭的习俗去“作业”:“三十晚上洗洗脚,打的粮食没地儿搁”、“大年三十净净身,来年无债一身轻”。尤其是大年三十洗澡和洗脚尤被村民们看重,在当地预示着希望和象征着吉祥喜庆。

前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城乡一片银装素裹,地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我携妻带儿回到距县城约20公里的老家。村子里不见了低矮的瓦房,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呈现出新农村的现代气息。随着扶贫政策的深入落实村内各条街道也都硬化了,实现了家家户户通水泥路全覆盖,不仅修通了下水道,就连道路两侧也都种满了花草和绿化树。身心一下子扑在暖融融的乡情里,显得格外亲切,分外温馨。大年三十上午,我带着儿子到附近的小集上去赶年集,不大的集市上人流熙攘,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火红的春联和烟花爆竹把整个小集在严冬里衬托得红红火火,洋溢着新年到来的喜庆和热闹。裹在如织的人流里缓缓前行,不远处有一个浴池门前高音喇叭在肆意地招徕生意:“本浴池春节大酬宾,免费洗澡搓背每人5块钱,小孩半价……”尽管刺耳的喇叭循环播放,但浴池门前仍略显冷清。此刻,我蓦然想起临赶集时母亲一再嘱托:“千万别忘了带孙子到澡堂子里给他洗洗澡,给小孩子过年净净身,来年的生活就会更兴旺了……”

“呵呵,这市里的大记者咋掉价了,是否在城里经常洗桑拿洗腻烦了,到乡间的小浴池体验生活来了……”扯着儿子在浴池门前正准备去买澡票时,身后传来爽朗的调笑声。回头才发现是儿时的小伙伴山岭正准备去开停放在停车场的小轿车,他一边摇晃着手中的车钥匙一边在朝我们父子憨笑。“不就是洗个澡吗,至于带着小孩一哧一滑的跑几里路,走,到我家洗去,不仅免费而且比这里干净卫生多了。”坐在山岭驾驶的本田轿车里,一路攀谈才知道,这几年他在西部一个城市干小包工头发迹了。山岭告诉我说,这几年只要家里的小男孩到了说媒的年龄,都会盖楼房买小轿车,期盼迎来金凤凰,不是攀比而是现实的需要。凡是村里盖小洋楼的家庭都有小轿车,还安装了太阳能,厨卫设施也不比城里的差。一般的村民平时洗澡也很少到小集上的浴池去了,那里不仅嘈杂、湿闷,而且卫生条件也不容乐观。有的村民家里即便没使用太阳能,随便到有太阳能的邻居家里也能解决个人卫生。

进入山岭家的卫生间那真叫亮眼,真心的让人叹服。浴缸、淋浴、洗漱用具一应俱全,不仅有浴衣浴帽,还配备有沐浴用的牛奶、香盐,而且都是名牌产品,比洗浴城里的配备还高档。在热气蒸腾的卫生间里,儿子羡慕地说,爸爸,咱家啥时候也用上这么的好东西呀?听着儿子不经意的问话,让我倍感汗颜。与儿子一起沐浴之后,顿觉神清气爽,浑身散发着沐浴露的清香。从山岭家里出来后,街道两侧停满了各色小轿车,显示着天南地北的车牌。转身到小洋楼的村民家里去串门,发现他们使用的太阳能和厨卫用具几乎如出一辙,我真切的感受到,村民们之间的攀比也越来越有品位了,不仅有楼有车就连宽带和WIFI也进入到各家各户。

年三十下午,小村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下,暖意融融。断断续续的爆竹声到处在传递着新年到来的欢腾,一座座小洋楼的房顶上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太阳能在展示着富裕和幸福,透过这乡间除夕别致的风景,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不仅家乡面貌在变,家乡人的思维也在改变,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新农村的时代画卷,谱写着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此作写于2016年,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保彰,七零后,《周口晚报》资深记者。致力民俗挖掘,打捞乡土记忆。



要求:以祖国、故乡为题,以散文形式,字数千字左右(简、繁汉字皆可,不接受其他语种投稿),原创首发。来稿主题请注明“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征文”,文后注明真实国别、姓名、年龄、准确地址、邮编、邮箱、电话及个人简历、近期生活照片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