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2736-《集结号》是个啥?血战350.3高地,瞧瞧什么叫中国军魂!

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些中国人会成为逆行者。他们不是不知道迎难而上的危险,事实上,他们不光很清楚这些危险,甚至比普通人更了解危险的程度。

潜在的危机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勇敢就放下“屠刀”,敢于冲上去的人中,是会有牺牲的。但明知道可能会牺牲,但还是有无数人敢于冲上去。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祖国总能攻坚克难。什么叫英雄?这就叫英雄。

1950年,当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就不顾我们的警告跨过三八线,兵锋直指鸭绿江。

当解放军最精锐的野战兵团成为志愿军,准备入朝作战时,一位已经到地方参加工作,担任监狱长的老兵要求归队。

这位老兵叫曹玉海,说是老兵其实他的年纪并不大,当时才27岁。但这可是1943年就参军的“老八路”了,在转业到地方前担任38军114师342团1营营长。

曹玉海6岁的时候,父亲被地主打死;日寇侵华时,祖父被刺刀捅死;祖母、母亲也在贫病之下相继去世。

1943年,不到20岁的曹玉海参加八路军。因作战勇敢,被评为战斗模范;解放战争中,他又成为战斗英雄,立大功3次,获奖章5枚。

大军南下时,曹玉海已经成长为营级指挥员。因其在作战中多次负伤,伤愈后组织上考虑他的身体状况,于是决定让他转业到地方,在武汉市监狱当狱长。

在地方工作期间,曹玉海与一位曾护理过自己的护士成为了恋人。而当两人准备结婚时,战争再一次爆发了。

老部队经过武汉时,曹玉海找到了342团政治处副主任孙永章,要求再一次参军,他是这么说的:

看起来美国鬼子还要上来,狗日的不让我们过和平日子,我是铁了心回部队和他干了!

孙永章和曹玉海是抗战时期的老战友,他说:你现在是武汉监狱的头头,就在这里安家嘛。曹玉海回道:安家?美国鬼子让安吗?不要忘了,咱还得革命。

不过,从地方再到军队,342团政治处副主任决定不了,114师也决定不了,最终上报到了时任中南军区组织部长的梁必业那里,才被批准。

跟未婚妻告别时,曹玉海说: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打仗,可敌人要剥夺我们的幸福,我不能有别的选择。

这就是人民军队军人的高度意识和觉悟,跟日军打过仗,跟老蒋的王牌军打过仗,曹玉海不可能不知道跟美国人打仗会面临着什么。

他其实可以不去的,凭借他之前的战功和当时的职务,完全可以跟自己的爱人过上很好的生活。但他还是选择了去朝鲜参战,而这一去,便再也没能回来。

回到老部队后,曹玉海一开始担任的是342团2营营长,第二次战役时间调回了自己的老单位1营任营长,营教导员方新也是自己当年在八路军中的老战友。

第一次战役中,1营就毙俘韩军上百人;第二次战役中,1营在阳站打残了土耳其旅的1个加强营;第三次战役中,1营再次担当开路先锋,毙伤俘美军330余人。

什么叫主力?开山辟路,所向无前者即为主力,而342团1营就是这样的部队。而朝鲜战场的特殊形势也对主力部队提出了不仅攻无不克,还要守如磐石的要求。

第四次战役中,西线的38军和50军要单独抗击美1军和美9军共计4个美军师、2个韩军师团、2个英军旅、1个土耳其旅及大量空地配属力量。

当时,我军已经连续作战三四个月了,部队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很大。以114师为例,当时战斗连普遍减员都在三分之一,人数少的步兵连只有七八十人。

而由于战线南移,我方补给极为困难,弹药也非常缺乏。114师每具火箭筒只有8发弹,每门迫击炮只有20多发炮弹,山炮只有12发炮弹。

要在人员及武器弹药极为窘迫的状况下,阻击美军的重兵集团,难度是非常大的。

谈到这里的时候,不得不提多年前的一部电影《集结号》了。

这部电影仅就视觉效果来看,可以说能超过它的作品不多。但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怪怪的,表面上看是赞扬解放军以少敌多的强悍战斗力,但细品下来却发现其中的“私货”是不少的。

电影中,9连被安排打阻击战,团里命令听到集结号后即可以撤退。但实际上9连所在团根本就没有吹集结号,自己就先撤了,结果9连几乎团灭。

从本质上说就是这个团为了主力好撤离,欺骗9连上了阻击阵地,最终该连几乎全连伤亡。

很多小青年看完这部片子都在赞片子拍得激烈、真实,直到现在该片在豆瓣上都还有8分,对国产战争片来说,已经很高了。

但很多老兵看完这部片子是很愤怒的:因为解放军不仅没有集结号,更不会出现这种欺骗式的行为。

在战争年代,其实打阻击战的一些部队全部打光的战例并不少见,但那是骗上去的吗?

这种上级欺骗下级的行为在国军中是非常普遍的,但在解放军中却是不存在的。

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中,总是将国军给解放军化,而却把解放军给国军化,这种趋势和现象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之所以跟其他军队与众不同,就在于充分的解放了战士们的思想。大家知道为什么而战,真如《集结号》这部电影中所述的,大部队通过欺骗式的行为牺牲小部队,以求自己脱离,那么人民军队跟国军还有什么区别?

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坚决完成任务”似乎成了一种政治口号,但在战争年代,这句话却意味着鲜血和牺牲。

但怕牺牲还当什么解放军?当年曹玉海完全可以留在地方,可还是主动要求归队。而这样的老兵在当时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内部发生的很多争执都是各部在抢任务,比战功。而不是说部署了一个危险的任务,上级还要去欺骗的。

当年38军背水一战,敌我火力差距以百倍衡量,如果以《集结号》中的那种精神贯彻下去,那仗还怎么打?

所以,对《集结号》这部电影,大家不要被其表面所蒙盖了,要看实质。而在近些年某些公司的一系列电影中,夹藏私货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不加鉴别,那可就中招了。

为什么我们在这里提《集结号》呢?

因为342团1营在汉江阻击战中就承担了坚守350.3高地的任务,这是一场殊死之战,我们看看真正的人民军队是怎么去打这仗的。

如前所述,此时的1营已经不满编了。

曹玉海的部署是:1连配属1挺重机枪、1具90火箭筒守前沿阵地;2连占据几处警戒阵地和高地,支援1连作战;3连位于350.3高地主峰,营部和加强的迫击炮分队也在高地后方配置。

1营和342团有电话线保持通讯,这可不是切断联系,团里准备跑路的那种,而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必然措施。

曹玉海他们抵达阵地较早,立即开始构筑野战工事。

当时团里的要求是开上阵地1小时就要构筑立射掩体,2小时构筑带防炮洞的掩体,4小时要有战斗小组通联工事,一天则要有完整防御体系。

350.3高地上有2道交通壕,每人立射掩体2到3个,机枪掩体带1米厚顶盖,且有备用掩体。山后有山洞,可容纳三四十人,另外阵地上还构筑假掩体,以分散美军火力。

之所以如此构筑工事是因为美军的火力实在是太强了,其曾为了攻击114师一个5000平米的阵地,在1小时内就打出了15000发炮弹,平均每平米要挨3发炮弹。

与这种拥有变态火力的对手交战,工事一定要坚固。

为了尽可能拖住美军的进攻,342团1连和2连就摆在了主阵地之前。

2月11日,美军先打2连1排守卫的警戒阵地,就为了打这么一个小小的警戒阵地,美军的火力准备就有4个小时。

然后2个美军步兵连在坦克支援下开始冲击,这个排只有步兵武器,等美军抵近后在对其进行打击,先后打退美军2次攻击,杀伤其60余人,而自己也损失很大。

鉴于1排伤亡较大,且完成了迟滞美军进攻的任务,曹玉海下令将剩余的战士们撤回。

有一位名叫潘学仕的彝族战士腿被炸断,剩下的几名战士要将潘学仕背下去。

潘学仕说:你们撤,我来掩护,没有火力掩护,谁都下不去!

其他的战士执意要背潘学仕下去,这位彝族战士吼道:我腿断了,可手还没断,还能打机枪掩护你们,多一个同志,就多一份战斗力量!

最后,其他战士将弹药给潘学仕留下,这个云南汉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先走吧,天黑了,我自己会回来的……

腿都断了,还怎么回?其他战士们撤回的路上,还能听到机枪响,随后看到一团手榴弹爆炸的火光后,警戒阵地的枪炮声也沉寂了下来。

打阻击战,不能只守不攻,要敢于反冲击,杀伤其步兵并打乱对方的攻击节奏。

美军刚占领警戒阵地,曹玉海便派3连长赵连山带着1个排和2连的1个排阵前反击,而天黑后赵连山又带着12名战士夜袭京安里大桥——这里是美军运输弹药物资的关键通道,将其摧毁有助于我方坚守更长时间。

这种小部队的奇袭其实就是特种作战,战争年代的我军深谙此道,美军吃了不小的亏。

小分队抵达京安里大桥时,美军在桥头有一个警戒排,但大都在营房内睡觉,桥上有流动哨和固定哨。

尖兵用匕首将美军哨兵解决后,穿上其军装伪装成美军。火力组瞄准美军营房,爆破组则在大桥下安放炸药。

这时突发情况出现了,1辆美军的吉普车开了过来,下来3名美军。我乔装成美军的2名战士刺死了2名美军后,活捉了剩下的那个。随后,爆破组的炸药将大桥引爆,在大桥被引爆的一瞬间,火力组的战士们挨个往美军的营房扔手榴弹,美军警戒部队还没摸到枪就被报销了。

趁着爆炸的混乱,小分队又去炸了另外一座木桥,回阵地的途中看到有美军的迫击炮阵地还在对着我军阵地开火,顺手又将美军的迫击炮分队给端了,炸掉了5门迫击炮。

有些导演要是想拍战争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在真实战例的基础上稍加改编,拍摄手法再跟上的话,不愁没人看。

结果非要子虚乌有地创造出一个《集结号》来,也真是令人无语。

美军在夜晚吃亏后,总要在白天变本加厉,其下一个目标是我1连守卫的前沿阵地。

经过猛烈炮火准备后,美军出动大量坦克掩护其步兵冲击。由于地形的关系,美军坦克冲到山脚下后则选择合适的射击位置,对我军火力点进行直瞄打击。

我军对这些坦克是没办法的,因为整个1连就1具火箭筒,而且还没几发弹药,只能尽可能杀伤其步兵。

当美军步兵向1连冲击时,我从之前警戒阵地撤回来的2连1排剩余战士们对美军进行侧击,杀伤其50余人,为潘学仕班长报了仇。

美军冲击失败,再以1个营的步兵对1连阵地进行多路进攻,1营教导员方新带预备队从雨裂沟迂回反冲击,又打退了美军的攻击。

这次战斗后,1连的损失也很大,因此被撤回到了主阵地350.3高地,更加残酷的血战即将开始。

曹玉海的部署是以3连(欠1个排)为主守主阵地,1、2连剩余人员防守阵地左右侧,团里抽了1个警卫排和勤杂人员补充到了3连——没兵了。

仗打到这个地步,更难的是没弹药,美军的炮弹比我们的子弹还多,战士们都是用美军尸体上的弹药补充自己,但这能有多少?

美军对350.3高地的总攻下了血本,有24架飞机提供空中支援,50多门大炮提供火力准备,52辆坦克在一线支援,每次进攻的步兵至少2个连。

打退美军3次进攻后,其见我军兵少,于是便分出多路进行冲击,并迂回到了1营的指挥所。

曹玉海正跟团长孙洪道通话,通信员报告,敌人迂回上来了。

这位28岁的山东汉子,留下了跟团长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向你告别了,再见!就提着枪冲了出去。

美军第4次进攻被打退了,曹玉海也壮烈牺牲了。

当曹玉海撂下电话机的时候,342团团长孙洪道一度要自己亲自冲上350.3高地,但被政委王丕礼给拦了下来,因为对342团来说,接下来的任务还很重,不能没了团长。

为了增强主阵地的防卫,3连另一个排被调了回来,但在运动到主阵地过程中被美军飞机发现并压制,只有5班长马喜才冲了过来。

3连长赵连山问:你们2排都来了吗?马喜才答:有我,我有4颗手榴弹,我就代表2排先来了!

就这样,又一直打退了美军的第7次进攻,此时主阵地上只有连长赵连山和6名战士了。

营部的勤杂人员也都打光了,教导员方新带着营部仅剩的2名通信员和1名电话员上阵地了。

在美军的炮击下,方新的左腿被炸伤,拒绝撤下阵地。美军冲上来后,方新抱着最后一颗迫击炮弹引燃了火与美军同归于尽,年仅27岁。

这时阵地上能战斗的只剩下了3连连长赵连山和1班副班长刘占清。

4名美军冲了上来,想抓活的,赵连山驳壳枪里还有4颗子弹,3枪撂3名美军,剩下一个扑到面前也被砸倒。而阵地上还有其他美军,危急关头,先前被敌机拦住的3连2排冲了上来,打退了美军。

这时,整个阵地上只剩下2排剩余的战士和幸存的重伤员了,但他们按时完成了阻击任务,先后消灭了美军680余人。

汉江阻击战是非常残酷的,当转移到汉江北岸时,342团全团和341团的2个营只能凑出4个战斗连队,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战斗员都伤亡了。

而在整个汉江阻击战期间,38军的战斗伤亡总计达上万人之多,牺牲巨大。其中像曹玉海营长这样,本来可以不参战,但却积极参战而牺牲者有很多。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兵不会不知道与强敌作战的艰险,更不会不明白一些任务其实就意味着牺牲。

但他还是去了,而这样的老兵在人民军队中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整支军队的特性。

以前曾经是国军的60军,后来起义并改编为解放军的50军,跟38军并肩在汉江作战,有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的部队全部牺牲。

在整个汉江阻击战中,连级战例有几百例之多,有没有电影《集结号》那样的情况呢?

一例都找不出来!

人民军队是一个能诞生英雄的集体,同样在新中国,无数行业在关键时刻也都会涌现出英雄来。

有些人以为自己做不到,就认为别人也做不到。看到别人那么做了,还各种找说法,或者编造,如《集结号》中被生造出来的那种情节。

此时此刻,无数的逆行者正在抗疫前线奋战,但同样也有不少说风凉话的。我们希望人们能真诚地去尊敬这些英雄,而不是去抹黑甚至污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