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傅秋涛钟期光两位开国上将这支部队,曾经三次近乎全军覆没
相关推荐
-
开国上将中有九位没参加过长征,当时在做什么?最后三人较特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红军史上的重要历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同甘共苦,所以新中国的开国将领大部分都是经历过长征才有资格评选的. 不过事也有例外,开国元帅中的陈毅陈老总就因为受伤而留在中央苏区领 ...
-
突围时,一部份人在寒冷的水塘里站了整整一...
突围时,一部份人在寒冷的水塘里站了整整一天,另一部份人在青洪帮的助力下穿过了封锁线.若无一个水塘荫蔽.一场义举扶持,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恐已全军覆没. 1941年1月4日,天寒地冻,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 ...
-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这支钢军谁的功劳最大?竟不是徐海东大将
若要说哪支红军队伍最传奇,可能没有一支部队能够与红二十五军相比,这支小小的红军队伍,在红军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支偏师,1934年长征前夕,整个红军队伍有20余万的部队,而红二十五军也就3000 ...
-
黄公略(杰出的红军将领、军事家)
黄公略(1898-1931)军事家,革命烈士.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湘乡县兴让乡一个塾师家庭.幼年熟读经书,尤其偏爱兵书,对西汉军事谋略家张良及其老师黄石公最为崇拜,因 ...
-
黄埔四女杰之一,红军第一位女师长,白马双枪女侠——胡筠
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拥有无数的先烈牺牲在全国解放的前夕.如果没有他们在沙场上舍生忘死.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所有的烈士都值得记我们永远怀念,激励我们奋勇前进!今天要说的 ...
-
新四军历任首长——张云逸副军长(6)
红七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转战路线示意图(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 新组建的第五十八团进入湘南后,不断遭到湘军的堵截追击,几乎每天都要在翻山越岭和频繁的战斗中渡过.但无论情况如何紧张,每次部队出 ...
-
陕甘游击队短短十个月历史,屡遭挫折、四易总指挥,多次打破进剿
游击战是弱小的武装同强敌作战的主要形式.陕甘游击队成立后的前两个多月,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不断取得胜利.但中共陕西省委在"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指导下,不顾客观实际,指示陕甘游击队 ...
-
第一野战军走出了几位开国上将,十强中占了三席
在四大野战军中,第一野战军长期肩负着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任务,任务最重,却也是人数最少,装备最差的.真是难为彭老总了.那么,第一野战军出了多少位开国将帅呢? 元帅只有一位,那就是彭大将军,彭德怀元帅. ...
-
他是八路军团长,部下出了两位开国上将,他却尸骨无存
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打了不少好仗,也击毙了不少日军高级将领,比如阿部规秀.饭田泰次郎.水原义重等等. 不过,八路军也损失了不少高级将领,比如左权.叶成焕,还比如今天介绍的这位陈锦绣.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 ...
-
第三野战军只有这个兵团出了两位开国上将,兵团的四大军长都是谁
威震华东的陈粟大军,也就是后来的第三野战军编成了四大兵团.前三个兵团都只有一位开国上将,而且他们都是兵团司令员.分别是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和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 那么,十兵团呢?第三 ...
-
中央红军有王牌三虎, 六位首长出了两位开国上将和两位中将
两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为什么能一路走来?一方面是毛主席领导有方,另一方面是战士们浴血奋战.中央红军中最能打恶仗最能攻坚的是"红军三虎". "三虎"说 ...
-
皖南事变中,4个领导叛变2个,傅秋涛为何还能成功率部突出重围
给予自身致命创伤的人,不一定是实力强大的敌人,往往是那些平日里陪伴在左右的人.他们在不经意间与你背道而驰,也在不经意间夺取你的生命.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汉初三杰的韩信,便是死于同样是汉 ...
-
新四军第一纵队副司令赵凌波叛变,参谋长王槐生受伤,司令员傅秋涛率11人逃出重围,一年后捉住叛将!
傅秋涛上将 傅秋涛上将是皖南事变中逃出国民党重兵包围的少数新四军高级将领之一.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率领下,分左.中.右3路纵队离开皖南,踏上了北移苏南 ...
-
致抑郁症患者:你终能走出泥沼,在黑暗中找到光
有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人,每10个人中就有1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2/3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的念头,半数以上尝试过自残行为. 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抑郁症比我们想象的 ...
-
13年前他背疯娘上大学,今又放弃55万年薪回乡,助千位穷娃走出大山:在黑暗中成为光!
文|盐粒 大家还记得2008年那个感人的新闻吗? 千里背疯娘上大学,苦苦求学中对精神失常的母亲不离不弃, 这个来自贵州的孝子,名叫刘秀祥, 如今13年过去了,他早已不是那个脸上带着稚气和狠劲的孩子, ...
-
钟期光夫人黄明英,1985年病重欲再回一次家乡,却成最后的遗憾
活至垂暮之年,她似乎仍旧清楚记得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早就为革命牺牲多年的"良师"面目逐渐模糊,但他的声音和话语却一直回荡在她的心间. 他说:"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家乡?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