榎 俊 幸 漆 畫

Toshiyuki Enoki 榎俊幸 1963- 漆画家
1961东京都出身,1986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设计奖;1988年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89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修了;2001-2004 东京艺术大学非常勤讲师;2001年至今,日本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9年讲座河北艺术学院博物馆(中国河北省)

日本是一个富有漆艺传统的国家,可追溯到绳文时代(前6000-前3000)前期。中国大陆漆工艺技术的引进约为古坟时代(221-412)以后,例如中国夹纻技法,日本称为“干漆”。这些外来技术与日本固有技术相结合,使日本漆工艺得以迅速地发展。

中国大陆漆工艺大量的传入日本是在飞鸟时代(592-709)和奈良时代(710-794)。从唐朝传入的末金镂、密陀绘、平纹、螺钿等漆工艺技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皿、武器、乐器之上。工匠们广泛吸收各种漆工艺技术,漆艺技术日益丰富,大量精美作品问世。随着佛教的传入,此时期的漆艺技术主要应用于寺庙和佛像的制作领域。

到了室町时代(1336-1573)和桃山时代(1573-1615),日本社会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与中国宋代、明代的民间交往,中国文化得以涌入,从绘画工艺作品、饮食及宗教、思想方面都影响着当时的日本文化。受此影响,漆艺师们大胆打破传统程式,创造出新的意匠和技法,并借鉴汉画、歌绘和物语绘等绘画形式,构图复杂而又颇具夸张性,扩大了表现空间,充满一种闲雅的意趣。

江户时代(1604-1853),随着经济力量的强盛,使用材料的多样化,技工考究的漆艺作品备受推崇,莳绘技术也达到了顶峰,以致出现了无路可走的感觉。不久漆工艺就趋于玩弄技巧、堆砌材料、陷入千人一面的误区,丧失了艺术的感染力。可以说,这是莳绘从顶峰走向衰落的时期。

明治时代(1868-1912)以后日本政府为了振兴漆艺的发展,实施了多种保护措施,如创办了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漆艺科;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对古代漆器进行整理和研究,对古典技术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规定漆器为日本的“传统工艺品”,并对漆器产地时加补助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日本传统漆艺的保存,并使日本的漆器产业得以发展。
























(以上文字摘自杨国林《漆画发展》)
贴士:
日本的漆文化在源头上就深受来自中国漆艺、绘画、佛教等多方面的影响。唐代大量流入日本的漆器,现大多数珍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如“平螺钿花鸟背八角镜”、“平螺钿背圆镜”、“螺钿紫檀琵琶”、“漆背金银平脱八角镜”、“银平脱合子”等20多件螺钿。这些漆器作品或是从中国传来,或是归化人所做,传入日本后,使日本漆艺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中国漆艺人要敢于面对目前中国漆工艺比日本差的现状,目前中国漆画虽然很火,但是虚火,漆画没有漆工艺滋养,没有漆语言,不是漆画。日本漆艺人一辈子只做一个或几个漆工艺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