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湿邪如此难除?

易象思维学中医

谈谈祛除湿气的事

最近治疗一位小患者,男性,21岁,嗜睡,整天哈欠连连,总有睡不醒的感觉,油头垢面,每天洗面数次,面部还是油光发亮,面部有痤疮,大腹便便,大便粘滞,马桶不能冲干净,阴囊潮湿,手足心大量汗出。舌质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滑。

父亲陪着来看病,说21岁的小伙子,没有年轻人的朝气,整天象土豆一样,窝在沙发上,尤其是饭后。

谈到这里我又想起我前年冬季给减肥的一个患者,她自述,每天困乏无力,双腿就像面条一样提不起来,每天需要靠咖啡提精神,到晚上稍微有点精神。体态肥胖,自己不能控制饮食,早上9点多才起床,大便不成形。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滑。

治疗的肥胖患者越多,越发觉得湿邪难祛。本身湿性粘滞,难以去除,再加这些患者有好多不良的习惯,增加内湿生成。湿邪侵入人体,或者内湿滋生,就会出现肢体沉重无力,尤其是下肢,犹如陷入沼泽。

此两位患者治疗的思路是:健脾燥湿,化痰消脂。

生活方式不健康,湿邪就容易入侵

湿邪无孔不入,而且从来不孤军作战,总要与体外的邪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湿气遇寒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如何判断我们身体里是否有湿?

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寒主收引,湿性黏滞,故患者会觉得肢体沉重,疼痛部位固定。

风湿之邪侵入人体,由于风为阳邪,且风性善行数变,与湿邪狼狈为奸,则易出现周身疼痛,痛无定处。

湿邪愈久化热或者与热邪侵入人体,湿热之邪最易下注,最易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的痛风病,或者女子带下证(黄带)。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看看是否收到身体发出的5个求救信号!

1、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铅。这一点我想好多都有体会,总觉得自己浑身沉重无力,记得2年前的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此患者自述以前白天从来没有睡过觉,食纳量很好,但是没有长胖过。可是近2年以来,服用过清热解毒类的药物(因为肺部感染别的大夫给开的中药),服用中药期间,患者每天大便5-6次,从此食纳量减少,同时觉得浑身没劲,动则气喘,尤其是双下肢无力,自汗出,可是腰围却在增大,但是体重没增加!

反之有些来减肥的患者,他们总是以体重是否下降为标准来衡量减肥是否成功,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要以自己的身体是否不再沉重无力,动则气短是否减轻,腰围是否减小来判断。

2、满面油光、毛孔粗大。相信好多油性皮肤的人,深有体会。身上、头面部总是觉得油腻不爽,身上和脸上经常有痤疮。

3、舌苔很厚。好多人脾湿盛的人,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

4、大便黏腻、马桶总冲不干净。这类病人经常会觉得大便不爽,总有排便不近的感觉。

5、体型肥胖、大腹便便。此类病人有些人是饭量较大,但有好多病人,饭量不是很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喝凉水都长膘。确实如此,冷饮抑制了脾阳和肾阳,使得脾不运化,肾不蒸化,水湿停留体内,不能排出体外。

以上这些信号都与湿邪的特点有关。湿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后,会觉得全身非常沉重,好像被什么东西捆住一样,不清爽。又因湿性趋下,容易侵犯人体下部,故双腿沉重尤为明显。湿性黏滞,停滞于大肠,则大便总是很黏腻。

湿邪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人之所以会感受湿邪,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就是后天修为毁坏了我们的体质。

三个习惯加重体内湿气

1、湿邪 是“病从口入”

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酗酒等、喝冷饮、冰箱内拿出来的水果、酸奶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过于丰盛。

2、是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车代步。很多人常说“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时间去锻练”。殊不知,腾不出时间锻练的人,早晚要腾出时间看病。

3、是人和大自然越来越疏离

尤其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重要途径,可一进到空调房间,汗给收了,该出的汗出不来,该消耗的消耗不掉,身体里势必堆满了垃圾,堆满了湿邪。此外,有些年轻人觉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经意间湿邪也会入侵。

怎样才能让身体远离湿邪?

01

要防湿邪,首先饮食结构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可常喝薏米红豆粥健脾利湿。

02

身体越懒越要动,以利于祛除湿邪。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对湿气重的患者来说非常困难,因为他们饭后很容易犯困,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克服。饭后越困越要动起来,饭后要慢步走。如此坚持,会感觉身体逐渐变得轻快了。

抽时间运动,而且要有汗出,这样湿邪有出路,因汗是阳气鼓动阴液外出产生的。

03

夏天别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

由于夏季高温天气,好多人不愿自己流汗,于是长期开空调,使得夏季不能将体内湿邪排出体外,而湿邪最易困脾,所以夏季尽量不要长期开空调要适量出汗,给湿邪以出路。

04

避免淋雨和趟水,不让湿邪乘虚而入。即使无法避免淋雨,需要及时饮姜汤,令气发汗,以助湿邪外出。

05

不要喝冰箱拿出来的冷饮和食物。

冰镇的冷饮和食物进入体内,与体内的湿邪狼狈为奸,不但伤了脾阳,也伤了肾阳。

06

不要过甜点

五味虽然五味中甘入脾,我们提倡甜健脾,但过甜则伤脾,甜要有个度。

07

不要吃得过饱。

养脾胃最忌暴饮暴食,因为进食过饱容易伤脾胃,所以吃任何东西都应该七八分饱。

小六合针法和腹八卦埋线中一些卦位帮你除湿

一些生活小常识,就能让我们理解一些治病的思路和方法。洗完头之后,为了使头发干的快一些,我们就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相信用过的人都知道,吹热风很快就将头发吹干!

故巽卦、离卦、坤卦,此三卦具有健脾燥湿的功能。当然不同的病人,需要加减变化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具有除湿作用的传统穴位

大都(脾经的荥穴——五行属火)

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荥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效:温补脾阳,健脾燥湿,健脾止泻。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等。

太白穴(脾经之输穴、原穴--五行属土)

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

功效:扶脾土,促运化,和中焦,调气机。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太白、公孙。

肠鸣:太白、公孙、大肠俞、三焦俞。

肠痈痛:太白、陷谷、大肠俞。

腹胀:太白、复溜、足三里。

阴陵泉(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

功效: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配丰隆穴,有健脾渗湿、化痰消脂的功效。

配百会、中脘,有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的功效。

配足三里、章门、脾俞,具有培补后天之本,调理五脏气血之功能。

配阳陵泉治疗失禁遗尿不自知:

配三阴交治疗腹寒。

配水分,治疗水肿盈脐。

<END>

虚→寒→湿→凝→瘀→堵→瘤→癌,你到哪步了?注意!寒湿体质就是万病的根源!

马春晖解析饭后犯困的原因

腹八卦埋线法减肥感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