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方法,以及我们的不幸到底该不该怪原生家庭

这段时间收到了不少粉丝的留言,很多人都表示了今年经济不景气,自己遇到的种种困难,同时彭叔发现很多人都把自己受到的苦难归结于是自己家庭的原因,说是自己的父母没给自己好的家庭环境,从而才导致自己成为这样。

彭叔觉得这个话题可以和大家谈谈,到底如果一个人后天过的不幸,是怪原生家庭,还是应该怪自己?

一、从我们生而为人的那天开始,与原生家庭的冲突就开始了。

彭叔以前认识一个空姐,长相不错,气质也不错,可惜,脾气太暴躁了,后来她因为脾气原因,不当空姐了,因为她把乘客给揍了,那个乘客吃她豆腐。她不当空姐以后就和她男朋友结婚了,结婚以后她依旧改不了自己的性格,有一次她和她老公吵架,起因是她的错,然后她想诡辩说不是她的错,但是她说不过她老公,于是她就动了手,打了她老公,她老公没有还手,但是她却委屈的哭了,她打电话给彭叔说她不是真的想打他,但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她然后开始跟彭叔说她这么暴躁的原因,然后一直说到她小时候她爸妈当她面吵架,她妈就是暴脾气,经常和她爸打架,于是就无形中给她树立了坏榜样,教会她在她老公面前也暴躁。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讲,父母的相处方式的确是会影响孩子成年后和配偶相处的方式,这种说法是成立的,所以彭叔以前一直跟大家说,如果一个男人是出自于家暴家庭,那么最好不要和这个男人结婚,因为他很有可能也会家暴。

不过这次因为挨打的不是我朋友,她是打人的,所以彭叔就不能这么跟她说了,我跟她说你这算是在检讨自己的吗?你是讨厌你的母老虎母亲还是讨厌变成了母老虎的你自己。

然后她就沉默了。。。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多少懂一点心理学,原生家庭的那套理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不够自信,怪原生家庭给的关注不够;脾气暴躁,怪原生家庭里父母的相处方式不好;性格敏感偏激,怪原生家庭没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诸如此类,似乎所有的人生悲剧在原生家庭里都能找到导火索。结果就是大家把心理学理解的越来越偏,一门本来是该让我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科,却让我们学会了逃避责任和仇恨父母。

当现实生活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时,我们迁怒于自己的童年教育,无非就是想为自己的狼狈找一个借口,觉得把日子过得这么糟糕,并不全是自己的错。追根溯源的理论本没错,每个人的成年之后的行为都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人格更加健全,更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起伏,这是毋庸置疑了。

但,我们要问自己,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十全十美的原生家庭吗?

显然是不可能吧。

二、没有人是一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当人父母的,我们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他们也只是第一次当人父母,他们都不是生而完美,家庭教育里谁都做不到无可挑剔。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如此,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时候亦如此。

我朋友后来给我发了微信,说她气的是她自己不能活成她想要的样子,谢谢你懂我。

彭叔有个朋友,从他大学毕业以后,不管他在外面再怎么辛苦,有的时候甚至饿的没饭吃,他和所有的朋友都求过帮忙,但是唯独没有找他父母说要帮忙。他认为自己的家庭根本不爱他,他对家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后来他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他后来熬过了最苦的那段时间,终于混出了个样子来,然后就娶妻生子,后来他妈去给他帮忙带孩子,有一次孩子高烧到抽搐,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妈在家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不眠不休。孩子出院后,她心有余悸地跟她说,这次真是太吓人了!

我朋友提醒她:你对你自己儿子都没这么上心过。

原来在我朋友10岁的时候,他爸妈那个时候都在工厂给人打工,他和他5岁的弟弟在家留守,有一天夜里,他弟弟发高烧,一直发抖,那个年代又没有手机,天太晚他又不敢去工厂找父母,于是他就抱着他弟弟一夜没敢睡觉,生怕他一睡没人看着弟弟,他弟弟就死了。那天晚上,我朋友的无助和恐惧感对他影响非常深,尤其是是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还好,第二天早上,他弟弟出了一身汗以后退烧了。

他想到这个件事的时候,忍不住又问了他爸妈为什么他们那个时候不关心他们两兄弟,然后他妈说,那个时候家里穷,只能在工厂打工,而为了给他们两个人挣上学的学费,他们就只能拼命上班,只要工厂有活,他们哪怕干一夜,也会24小时在那工作,觉都来不及睡,饭都没时间吃,就随便吃点开水泡饭或者馒头对付一下就继续干活。

那一刻, 彭叔的那个朋友突然明白,他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他爸妈那个时候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现在这么多人能追求孩子的心里健康,是因为我们现在吃穿都不愁,而我们的父辈,那个时候仅仅是为了让子女能吃饱,有钱交学费,就已经要把全身的力气给用光。

虽然我朋友的父母没有满足他所需要的爱,但是在他父母的立场上,已经把他们所能给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他,让他们两兄弟没饿死,供着他们完成学业。我们的父辈生来不是圣人,只能探索着以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表达爱, 就如我们现在探索着想把自己最好的爱给我们的孩子一样。

彭叔有一回和一个自己的富二代朋友聊天,从聊天中彭叔感觉到了他对他父母的复杂感情。

因为当初这个富二代朋友自己不好好学习,没考上大学以后,他爸妈就不同意继续上学,然后就送他去当兵了,后来他就对自己父母没让他上民办大学的事情耿耿于怀,后来他爸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挂掉,然后他紧张的从部队紧张的请假回来,后来他就又觉得什么都没有父亲重要。

他的这种爱恨交织的感觉,让彭叔觉得似曾相识,也彭叔陷入了思考,既然他们那么爱父母,那么他们在恨原生家庭的时候,究竟是在恨什么?

我那个空姐朋友,当她发现她也不能妥善处理婚姻生活中的矛盾的时,她就迁怒于她父母的相处模式。

我那个农村朋友,他无法接受自己恐惧和无助的感觉,便迁怒于父母,认为他们没有给他足够的爱。

那个富二代朋友,他其实是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加完美,有一个完整的学业,所以他放不下自己的大学梦,虽然他学的一塌糊涂,但是他就是想上大学。

其实,他们都是在恨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拒绝接纳现实的自己,所以想尽各种方法来给自己的缺点找一个起因,似乎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为自己开脱。意思着,看,我现在的不完美,是有原因的。

只是当我们拒绝认清我们自己的缺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周遭的环境发出很多的挑剔,对待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

一切对原生家庭的苛求,不过是对自己缺点的抗拒,不接受自己的坏脾气,不接受自己的婚姻问题,不接受自己的平庸,不接受自己的普通。

但,一个连自己都无法完全接纳的人,怎么可能去接纳父母?

三、原生家庭不可怕,我们生来就有自愈的能力。

虽然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避免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未来要将这种生活模式继续延续下去。我们有的人父母之间相处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和配偶之间的相处模式变好,和自己配偶的相处模式,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

原生家庭可能给不了我们完整的爱,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给我们下一代完整的爱,将我们不完整的爱在和下一代相处的时候慢慢修复起来。

尽管有的父母并没有能力给我们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们的父母有父母的人生,我们有我们的自己的人生。原生家庭的影响会影响我们一时,但是却影响不了我们一辈子。

别忘了,人身上还有一个词叫自愈。不管肉体还是心灵,人都有这个特殊的功能,它是我们固有的一种稳定和平衡的自我恢复调解机制,这是也从母体与生俱来的本领。

但这有一天前提,就是让我们的内心得重获自由,自己放过自己,不要再沉溺于过去这个原生家庭的怪圈。反躬自省,才能自我成长;换位思考,方可相互体谅。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可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的馈赠。让我们对原生家庭诸多不满时,不妨借用《时生》里话问自己一句:你从没觉得能来到这世上真好吗?

与父母的和解,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救赎,这意味着,我们真正的放下了,我们坦然拥抱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让自己重获新生,获得了爱的能力。

事情已经发生,没有任何能力能让我们的父母穿越回过去重新改写我们的过去,但是也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去创造我们的未来,除了我们自己。

为什么彭叔一直强调别买自己很难才能买的起的房子,当你为了买这个很难才能买得起的房子而在公司里面深夜加班的时候,你的孩子和彭叔的那个朋友小时候又有什么不同呢?他父母还能跟他说他们在外面那么辛苦是为了供他吃饭和上学,你难道回答他说你是为了买房所以才天天晚上加班。

写在最后,现在的我们既然都学了那么多了,就不要再重蹈覆辙,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下一个我们,尽量给他们一个好的心灵,这样他遇到困难,也会比我们更坚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