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不够专注
编辑 / 陈明

一个人本事不大不要紧,要命的是明知没本事还要自以为是; 一个人犯点错误不要紧,要命的是理直气壮地将错误推得一干二净。遇到这样的人,你最好敬而远之;实在无法远之,你一定要随身常备硝酸甘油。不然你能怎么样呢?我告诉你,还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修禅,禅眼观之,禅耳闻之,禅心待之,禅慧化之。
心乱则事乱,只有当下按住自己纷乱的心,才能从容应付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修行其实从来就不需要刻意,以一颗清净之心做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修行。禅也无需刻意去悟,禅就在你做事的 每一个细节当中,做着做着禅就出现了,你赶也赶不走。见禅就这么容易,悟道的过程就是梳理心的过程,就是做事的过程。
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不够专注;不是我们不曾努力,而是我们不能持久。天下人莫不如是,天下事莫不如此。
认准了一条道,便迈出步子去走,途中可能有坎坷,但只要不畏惧,最终就一定能抵达目标;看准了一件事,便甩开膀子去干,过程里或许有困难,但只要有勇气克服,最终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总是犹豫,不敢开始,目标肯定无法实现,成功更是与你无缘。
事情一定要想好了再做,却不可等到想全了再做!
拿一件事情当事业来做,还是仅仅当一项任务来完成,做事的过程和结果大不一样。当事业做,不一定在乎结果,但一定会享受过程;当任务来完成,则正好相反,考虑的只有结果,对过程并不关注。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而是为了通过有用的知识开启智慧的大门。知识就是钥匙,重要的不是你拥有多少把钥匙,而是你是否拿到了那把有用的钥匙。智慧之门一旦打开,即使是这把有用的钥匙也成为多余的东西。知识并非越多越好,多而无用的知识一如多而无用的钥匙,不要也罢。
人都有懒惰、拖拉、放任的天性,遇到适合的环境,人就会被这样的天性所左右。针对人的这种天性,造化才特意给我们造成生存、生长、生老病死等等压力,因为这样的压力,我们才不敢过分地懒惰、拖拉和放任,以至于不敢虚度年华、虚掷人生。适当的压力是对生命的提醒,没有压力的人生注定荒芜。
你要长成一棵健康的树,就不要拒绝啄木鸟。尽管有时候会被啄痛,但这是必须承受的成长之痛。对一棵向上的树来说,它宁要茂盛中的痛,也不要枯萎中的安乐。

【作者简介】林清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池州日报副刊编辑,永和豆浆文化顾问,著有散文集《一世安详》、《人生没有草稿》、《晨语》、《禅思微箴言》、《禅眼看尘世》、《禅心贯日月》、《清平智慧书》等11部文学著作。《人生没有草稿》、《晨语》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开阔人生视野,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