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识趣(49):时代工具有特征 同工同艺不同形

(0)

相关推荐

  • 《古玉学步》目录

    (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 (2):图说古玉惊裂纹不可仿 (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 (4):图说古玉塌缩不可仿 (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 (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 (8):图说古玉皮壳难仿 ( ...

  •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东周玉器的科技分析

    摘 要 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其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探究春秋时期河南地区出土玉器在矿 物属性.制作工艺.器物功能等之间存在的关系,选取了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M1)出土的10件玉器,应 用 X ...

  • 明清时期玉器工艺鉴赏

    玉不琢不成器,俗话说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古人琢玉必带祥和吉意!在没有任何电动工具的时代,可想而知完成一件带着复杂图案琢工的玉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 当今玉易得,古代玉难求! 如何快速评判 ...

  • 古玉识趣(12):勿需工沁细察查 远瞟一眼即见假

    藏友帖出一片"高古玉"(图1),又是热烈围观,赞赏"到代"与看假认仿都大有人在.究竟高古还是新仿? 图1 古玉辨识本要从料.工.形.纹.沁色.包浆等多方面进行综 ...

  • UC头条:古玉识趣(112): 毋需件件细答问 系列里面述原因

    兴趣所致随缘而发的<古玉学步>似乎成了不是系列的系列,本条评贴的原则是"遇真必赏,见仿不评",加之大量的跟帖很难有时间一一读到,不置评或者漏评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或有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109):一眼见仿为那般 纹饰布局多破绽

    "汉代龙凤呈祥纹璧"辨仿看点 对于大量评贴,遇真必赏--未读到的除外.见仿不评--请予评辨的除外. 翻阅<古玉学步(185):战汉玉剑具浅浮雕兽形纹饰的演进>评贴,一件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识趣(106):瓷看底部玉看皮 表皮里皮分端倪

    --风化沁蚀料仿齐家文化的皮上辨识点 多色瑕纹是齐家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参见<古玉学步(195):多色瑕纹斑斓花联璧特色现齐家>). 漂亮的多色瑕纹.自然的绺裂沁蚀(图1): 图1 由于多 ...

  • 古玉识趣(105):玩界渐近摸浑水 高拍频频藏李鬼

    --仿古玉频现混入高端拍卖"做头"现象 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假仿不仅仅遍布在地摊,即使国际高端大拍都频现假仿的身影,并且大拍藏李鬼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形单影只到批量登场," ...

  • 古玉识趣(104):良渚仿技演悟空 七十二般耍仿功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玉器举例(1) 赏玩是一个严谨的探索求真过程.真究竟真,不因谁看仿真就变成了仿:仿毕竟仿,不因谁看真假就变成了真.辨古是一个历练心智.陶冶情操的考验:若遇见仿不悦必定自欺欺人,徒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