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疟疾——白虎加桂枝汤,蜀漆散,鳖甲煎丸
相关推荐
-
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16
多年以前,有人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1. 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 2. 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 ...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疟疾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证二条.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弦紧下.脉经有数字.风发.外 ...
-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100
雄黄熏法 疟病分类 根据温度分为寒虐,温虐,瘅虐. 寒虐一般是真正的疟原虫引起的,发冷的感觉比较强烈,用药也是用蜀漆,青蒿这些截疟的药,服药方法也是在发冷之前两小时服用,符合疟疾用药方法. 温虐和瘅虐 ...
-
《金匮悬解》痉病——瓜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
金匮悬解卷四 外感杂病 痉湿暑二十七章 痉湿暍者,风郁于表而里气内应,燥盛则木枯而为痉,水盛则土溃而为湿,火盛则金烁而为暍.三气非同,然有相通者焉.相通维何?湿而已矣.痉,燥病也,而曰若发其汗,寒湿相 ...
-
《金匮悬解》疟疾——白虎加人参汤,蜀漆散,鳖甲煎丸
疟病三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1 温疟者,冬时太阳中风,而后伤于时令之寒,故中风先热,又伤寒闭,营血郁热而内藏也,春夏热发外泄而后寒也,亦以春夏时令而发作 ...
-
《金匮悬解》惊悸——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半夏麻黄丸
惊悸二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1 奔豚,肾之积寒,阳亡土败,风动根摇,木气之上冲也.豚者,猪也,奔豚发则如受惊吓之猪,奔突冲撞.此与惊悸一理,症状差异而已,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金匮悬解》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
咳嗽上气七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咳嗽上气,壅于头部,是以浮肿,喘息肩摇,是谓肩息,其脉浮大者,阳根下绝,此为不治.又加下利,中气败泄,尤为甚也. 1 本条上气,怎么就成了 ...
-
《金匮悬解》下利——四逆汤,桂枝汤,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
下利十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愈. 下利,脉沉而弦者,水寒而木陷也.今弦而不沉,是乙木有升达之意,再见发热身汗,则下陷之阳,已升于上,故愈. 1 下利为阴证,脉当沉迟或脉沉弦,今脉弦而不沉者,阳回 ...
-
《金匮悬解》黄疸,猪膏髮煎,桂枝加黄芪汤,大黄硝石汤,小柴胡汤,小建中汤
黄疸十九 诸黄,猪膏髮煎主之. 诸黄,湿热瘀蒸,膀胱闭癃,猪膏利水而清,发灰泻湿而开癃也. 论:治水气者,发汗与利小便.黄疸者,从湿得之,故也适用发汗与利小便之法.猪膏发煎,重点在泻膀胱闭癃,通利膀胱 ...
-
《金匮悬解》产后——恶露不尽与中风。大承气汤与桂枝汤
产后七 恶露不尽十七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